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行多层螺旋CT及1.5T MRI平扫并经手术病理明确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回顾性分析其CT、MRI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7例病变共累及37个椎体,以腰4椎体受累最多见,达40.5%(15/37)。CT表现为椎体边缘性破坏同时有骨质增生硬化,椎体边缘呈"花边椎"改变,硬化椎体内可见新的小破坏灶,呈"盐"中镶嵌"西瓜子"征,无死骨形成,部分病变椎旁韧带钙化,椎体无压缩塌陷;MRI除上述CT表现外显示椎旁脓肿量较少或无,脓肿与腰大肌分界较清晰,其内无钙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弛张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发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具有特征性MRI表现,鉴别诊断包括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椎炎及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布氏菌性脊柱炎DR、CT及MRI影像征象特点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布氏菌性脊柱炎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慢性布氏菌性脊柱炎的DR、CT及MRI影像征象特点,比较不同检查诊断慢性布氏菌性脊柱炎5种影像学征象阳性率.结果 MRI检查椎体骨质破坏、椎体骨质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氏菌病引起的脊柱炎X线、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布氏菌病引起脊柱炎患者x线、CT资料。结果:布氏菌病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L5发病率最高,骨破坏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同时,硬化中有新的破坏灶形成,椎体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椎体骨密度增高,一般无椎旁脓肿形成。结论:提高对布氏菌病引起脊柱炎的X线、CT表现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及MRI检查在胆石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均有典型肠梗阻表现,CT检查均发现肠腔内异位结石,6例CT诊断明确,显示胆囊及胆管内积气,其中3例通过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口位置,1例CT表现未见胆系积气及瘘口,误为粪石性肠梗阻.MRI检查2例,均可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结论 CT检查胆石性肠梗阻简单易行,具有确诊价值,MRI更利于显示胆肠瘘口的位置,有助于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鉴别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早期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28例早期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3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共累及椎体69个,其中胸椎22个(31.88%)、腰椎47个(68.2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BS)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36例,并由血清凝集实验阳性和血及其他组织样本培养布鲁菌阳性确诊,均进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BS的MRI表现.结果 36例BS患者中MRI显示,29例(80.6%)病灶分布于腰椎;32例(88.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化脓性脊柱炎的MR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12例化脓性脊柱炎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发现56个患椎骨质破坏,12例化脓性脊柱炎共累及27节椎体。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中1例有前纵韧带钙化改变,化脓性脊柱炎没有韧带钙化改变。5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有脊柱小关节炎改变,化脓性脊柱炎没有此改变。12例化脓性脊柱炎椎间盘破坏,椎间盘明显变窄、消失;而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22个椎间盘有炎性改变,其中16例椎间盘轻度变窄。布氏杆菌脊柱炎22例椎旁可见异常信号影,可见冷脓肿15例;化脓性脊柱炎椎旁可见异常信号影7例,可见脓肿4例。结论根据布氏杆菌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椎体破坏的不同特点,以及椎间盘改变、韧带钙化、小关节炎及软组织肿块等特征,MR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感染致脊柱炎的MR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的MR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本组13例均行MR检查和血清凝聚试验.结果:病灶多分布在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受累椎体多伴有明显骨质增生,类似脊柱结核.结论: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具有特征性MR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1.
布氏杆菌所引起的脊柱炎影像表现与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不易鉴别,现总结我院12例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与方法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2例,后均经临床化验和治疗、手术病理证实,男8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2.
Moyamoya病CT、MRI和DSA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53例Moyamoya患者的CT、MRI及DSA进行回顾性分析.153例患者中,83例有CT平扫,30例有CT增强,25例有CT血管造影(CTA);135例有MRI SE序列平扫,3D-TOF MR血管成像(MRA)130例;113例有DSA.结果:83例CT平扫发现脑梗死38例,脑出血33例,仅3例隐约可见丘脑、基底节区和鞍上池的略高密度烟雾血管影;135例MRI平扫患者中发现脑梗死108例,脑出血38例.CT平扫、CTA、CT增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3/83)、92%(23/25)和93.3%(28/30).MRI平扫和3D-TOF MR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5.6%(129/135)和100%(135/135).DSA诊断阳性率100%(113/113).CTA、MRA和DSA显示颈外动脉侧支循环的阳性率分别为24%(6/25)、27.7%(36/130)和35.4%(40/113).与DSA比较,CTA和MRA显示烟雾血管少,常高估脑动脉狭窄.结论:DSA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具有创伤性.CT增强、CTA、MRI平扫和MRA均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CT平扫难以诊断烟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另外9例患者术前行MRI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其按照分型方式(分别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及混合型脂肪肉瘤)评定其诊断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发病部位在上肢者13例,在下肢者30例,病灶平均直径为(14.6±6.1) cm。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肪细胞,病理学特征为脂肪细胞与脂母细胞混合存在,伴有可被深染的多形性细胞;CT检查,基本特征为病灶呈不规则低密度阴影但边界清晰,增强后显示病变部位分隔明显增强;MRI检查,基本特征为T1短信号、T2长信号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成像等信号,肿块内存在条索状和线状阴影,病变组织周围神经与血管呈被挤压样,但骨质结构相对完整。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CT和MRI以脂肪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黏液型脂肪肉瘤CT和MRI表现为囊性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可见云絮状、网格状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脂肪肉瘤具有上述2种类型混合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病理检查可为确诊脂肪肉瘤的类型提供确切依据,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为判断肿瘤大小提供依据,MRI造影增强后扫描对明确肿瘤边界有重要作用,3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贾福艳  张伯生  尹全乐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36-937,I0002
脑裂畸形由Yakovlev和Wadsworth于1946年首先报道,属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最严重者。其中44%见于额叶,30%同时累及额顶叶,19%累及顶枕叶,7%仅累及颞叶;35%为双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来评价CT和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PubMed(1966~2011)、Embase(1989~20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11)、万方数据库(1982—2011),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I诊断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两名调查员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8篇文献在诊断ANFH方面使用软件Review mangager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共515例患者。Meta分析及其偏倚分歧提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4~0.33),P〈0.0001]。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阳性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0.45(95%CI,0.26~0.78),P=0.005]。结论MRI是首选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手段,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数字X线摄影(DR)及磁共振成像(MRl)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70例,均行DR、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 对各KOA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DR检查对于KOA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骨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54.29%,均明显高于超声(65.71%、0.00%)及MRI检查(68.57%、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非骨性改变的显示上,超声与MRI对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破坏、半月板退变、腘窝囊肿、韧带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1.43%、81.43%、88.57%、51.43%、35.71%、48.57%、11.43%与82.86%、84.29%、91.43%、 54.29%、44.29%、 48.57%、14.29%,均明显高于DR检查(P<0.05);但超声与M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超声及MRI均对KOA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非骨性改变的,超声及MRI较DR片具有明显优势,而DR片能够更好地检出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研究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有完整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CT、MRI)的脊柱结核35例,包括颈椎结核12例,胸椎结核8例,腰椎结核15例。分析了脊柱结核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是观察脊柱结核发生部位、椎间隙变窄、脊柱后变畸形的较好方法;CT是评价椎骨破坏和类型、椎旁脓肿和钙化、以及骨性椎管疾病的可靠检查方法;而MRI特别是增强MRI,是观察早期椎体骨质破坏、椎管内侵犯和脊髓病变最敏感的诊断方法。结论:X线平片结合CT扫描可对脊柱结核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必要时应用MRI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疾病,作为一种区域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可以累及所有组织、器官,常侵犯脊柱引起脊柱炎,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准确评估不同临床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患者的影像表现,对病情诊断、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价值.M RI以高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多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误诊原因,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本组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血清培养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并与已证实的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影像学资料比较。结果本组误诊为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的布氏杆菌性脊枉炎病灶均发生于腰椎,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椎间盘累及轻,病灶周围有增生、硬化,关节面增生、硬化,少或无椎旁囊肿。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需病理和血培养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3种影像学技术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36例骨肿瘤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12例,脂肪瘤2例,骨血管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黏液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淋巴瘤2例,长骨造釉细胞瘤2例。DR、CT、MRI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和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方面MRI和CT的诊断价值优于DR,所以掌握这3种不同影像类技术的特点,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