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虎参痛风胶囊对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及镇痛作用。方法 :给虎参痛风胶囊 1wk后 ,以黄嘌呤 1.0 g·kg- 1腹腔注射致高尿酸血症模型 ,30min后取血 ,观察药物对血尿酸的影响。以热板法观察虎参痛风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 :虎参痛风胶囊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的血尿酸量 ,甚至可降到正常水平以下 ,对热板致痛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并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 :虎参痛风胶囊可通过降低血尿酸含量和其镇痛作用而有效控制痛风的病程发展并减轻疼痛症状 ,是一种有效的抗痛风中药配方 相似文献
2.
虎参痛风胶囊对大鼠足肿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虎参痛风胶囊的抗炎效果及对足肿胀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虎参痛风胶囊500,250,125 mg·kg-13个剂量组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同时测定肿胀的足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果:虎参痛风胶囊能显著抑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程度,减少肿胀的足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论:虎参痛风胶囊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痛风的机制部分是通过减少PGE2的产生和聚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4.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痛风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导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浅析了5年来青浦地区8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七痛风胶囊对酵母所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醇组(西药阳性对照,40mg/kg),痛风舒片组(中药阳性对照,600mg/kg),双七痛风胶囊高(450mg/kg)、中(225mg/kg)、低(113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酵母40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4d。别嘌醇组、痛风舒片组和双七痛风胶囊各剂量组于第8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d,第14天于眼眶取血,测定小鼠血清尿酸值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UA和XOD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除双七痛风胶囊低剂量组XOD值外,别嘌醇组、痛风舒片组和双七痛风胶囊高、中、低剂量血清UA值和XOD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P〈0.05),双七痛风胶囊高剂量组血清UA值低于痛风舒片组(P〈0.01),双七痛风胶囊高剂量组血清UA值均低于中、低剂量组,且中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双七痛风胶囊可明显抑制XOD活性,抑制尿酸生成,显著降低小鼠血清UA含量,对高尿酸血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伴发病情况及治疗。结果35例中,男31例,女4例;平均年龄61.5岁,平均病程12.3年。有痛风家族史4例。肾外表现,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6例,伴痛风结节10例。血尿23例,蛋白尿24例,低比重尿1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7例。伴发病情况,高脂血症18例,高血压25例。治疗上,急性期23例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10例使用秋水仙碱,8例使用激素。慢性期25例应用别嘌呤醇降尿酸,用立加利仙7例促尿酸排泄。降压治疗10例使用科素亚。10例最终达终末期肾病,予透析治疗。结论痛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慢性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痛风颗粒浸膏粉对次黄嘌呤或氧嗪酸钾所致小鼠高尿酸血症和尿酸钠所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醇片组、痛风颗粒浸膏粉高、中、低(0.77、1.54、3.08g·kg-1)治疗组,除正常组外,于末次给药1h后给予其余小鼠ip0.2 mL·(10 g)-15%次黄嘌呤或氧嗪酸钾溶液,1h后,摘取眼球取血,测定血尿酸值.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痛风颗粒浸膏粉高、中、低(0.27、0.54、1.08 g·kg-1)治疗组和秋水仙碱阳性组,末次给药后1h,于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家兔的膝关节内注射尿酸钠复制急性关节炎模型,5h后收集关节液进行白细胞计数,并取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痛风颗粒浸膏粉高、中剂量能有效降低次黄嘌呤或氧嗪酸钾所致小鼠的尿酸升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能明显减少家兔致炎关节腔积液中自细胞计数,减轻关节滑膜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结论 痛风颗粒浸膏粉能有效地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代谢,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正>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及关节畸形,引起间质性肾炎及尿酸肾结石。引起痛风的主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ecemia,HUM),然而痛风的患病率远低于高尿酸 相似文献
10.
110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的110例高尿酸血症及/或痛风患者占我科(老年病科)同期住院患者13%。在出现痛风症状之前可有长期持续高尿酸血症过程。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多见,病因除与相关疾病有关外,还与长期使用利尿剂、含利尿剂的降高血压药物及祛脂排石药有关。原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3.2:1,继发性痛风肾功能(BUN、Cr)受损害程度比原发性要重(P〈0.05,P〈0.01)。选择降血尿酸药物应视患者肾功能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槲皮素对尿毒素相关转运蛋白的调控规律,探讨其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每天灌胃给予100 mg·kg-1腺嘌呤、10%酵母粉饲料喂养构建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按照体重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每组7只.槲皮素组大鼠在高嘌呤饮食基础上每日灌胃给予15 mg·kg-1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高尿酸模型小鼠血浆中尿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将其用于典型药物Lesinurad的降尿酸作用评价。方法 采用Laballiance Series III HPLC系统,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10:90),等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应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小鼠ip给予250、500 mg/kg尿酸0.5、1.0、2.0 h后血浆中尿酸浓度;ig给予小鼠50、150 mg/kg Lesinurad 0.5 h后,ip 500 mg/kg尿酸制备模型,1 h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尿酸浓度。结果 在建立的HPLC法中,血浆尿酸浓度在7.5~150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方法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样品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检测指导原则规定。与对照组小鼠内源性血尿酸浓度比较,250 mg/kg剂量组在0.5 h血浆尿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500 mg/kg组在0.5、1.0、2.0 h血浆尿酸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50、150 mg/kg Lesinurad组血尿酸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小鼠血浆尿酸浓度测定及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为小鼠高尿酸模型建立及后续降尿酸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明确秋菊丸化学成分,研究秋菊丸对慢性高尿酸血症(HUA)模型大鼠尿酸(UA)升高及肾脏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初步鉴定秋菊丸的化学成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5.45 mg·kg-1,阳性药)组和秋菊丸低、中、高剂量(1.31、2.62、5.24 g·kg-1)组,除对照组外,通过ig腺嘌呤和乙胺丁醇制备大鼠慢性HUA模型,造模同时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 d。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9 (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蛋白3 (OAT3)、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SMAD蛋白3(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水平。结果 秋菊丸中共鉴定出41个成分,包括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5个)、生物碱类(3个)、苯丙素类(7个)、香豆素类(1个)、酚类(3个)、呋喃类(2个)、脂肪酰类(6个)、醌类(2个)、萜类(1个)、内酯类(1个)、脂肪酸类(1个)。给药28 d后,HE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损伤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恢复,减轻了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肾纤维化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其中秋菊丸高剂量组及苯溴马隆组肾脏损伤最轻。与模型组比较,秋菊丸高剂量组的CRE、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剂量组BUN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高剂量组GLUT9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各剂量组OAT3、ABCG2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0.01);中、高剂量α-SMA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0.01),高剂量组TGF-β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Smad3的mRNA表达量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步明确秋菊丸化成成分,秋菊丸具有增强UA代谢、减轻HUA所致肾脏损伤及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LUT9-OAT3尿酸转运体相关。 相似文献
14.
芒果苷对氧嗪酸钾所致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氧嗪酸钾所致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灌胃给予SD大鼠氧嗪酸钾(2.5 g·kg-1体重)复制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以苯溴马隆和别嘌醇为阳性对照,研究芒果苷灌胃给药5周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等水平的影响。结果芒果苷(1.55和3.13 mg·kg-1)灌胃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氧嗪酸钾所致的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其效价弱于别嘌醇,但不亚于苯溴马隆;对肌酐、尿素氮和尿量的影响不明显,对血清AST、GGT水平亦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善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清ALT水平。结论芒果苷可降低氧嗪酸钾所致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酸水平,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痛风的生物化学基础。由于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在尿酸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和苯溴马隆)以及促进尿酸降解药物(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但这些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仍存在使用缺陷。综述高尿酸血症及其治疗药物与肾脏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临床中具有肾脏获益的新型降尿酸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成人血尿酸(SUA)水平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正常体检者12 1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并检测血肌酐(Scr)、SUA和空腹血糖。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受试者分为肾功能异常组(1 607例)和肾功能正常组(10 531例)。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以420 μmol/L和360 μmol/L为界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将正常尿酸组按SUA四分位数分为4组。在不同性别中分析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比例随SUA水平变化的趋势。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锻炼、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的亚组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A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男性和女性中,随着SUA水平升高,SUA四分位数各组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占比在肾功能异常组中呈递增趋势(Z男性=6.411,Z女性=23.800,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第一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四分位组和高尿酸血症组均为肾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在男性和女性中SUA与肾功能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 for trend<0.01)。这种关系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锻炼情况、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亚组中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UA水平升高与肾功能异常的风险增加有关,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的高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血尿酸浓度将5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两组血压、人体测量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中的无蛋白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组中大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微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相关,血尿酸可更直观地预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讨论了肾移植术后病人服用别嘌醇对血嘌醇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对来自65位病人的289份血尿酸值用统计学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进行分组处理。结果表明:无论肾功能正常还是异常,服别嘌醇后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下降率分别为17%(肾功能正常组)和27%(肾功能异常组);在肾功能异常组血肌酐和血尿酸间有显著的线性产(P<0.01)。上关系数分别为0.90(给药组)和0.82(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