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杂志1956年第9期,发表了柳谛同志的“关于中医切脉问题之我见”一文,阐明中医切脉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意义,使读者更能了解祖国医学的丰富内容,并供初学者之学习研究,特别是在广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时候,发表有关中医的诊断知识,是很必要的,也是适时的。不过,我读了该文以后,也有几个“我见”,作为学术上的研究吧,兹提出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重点阐述了望诊与切脉在临床上的运用与区别,认为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实际运用价值高于切脉,强调医生临床诊断上应以望诊为主,四诊结合,才能准确地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3.
诊脉小议     
<正> 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常有一些同学和同志问我,学中医能懂得“把脉”就得了吧?有的病人找我看病,二话不说,一来就伸出手让我切脉,要我说出他的病情。在他们看来,似乎中医诊病的唯一手段就是切脉,只要切脉,什么疾病都能诊断出来。这是对切脉的一种片面认识。大家知道,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诊病的,只有把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若单凭脉诊或其他任何一种诊法去诊断疾病,往往是不  相似文献   

4.
何任 《新中医》1991,23(12):18-18
医界前辈曾说:“脉者,幕也。幕洛周身之气血而动,令人按脉而知其病也。”脉诊,又称切脉。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是中医诊断中的较特殊方法。早于《周礼》里就有关于切脉可以诊察内脏病变的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句《史记》里的话,流传亦广。用切脉来分析病证的方法,在《灵  相似文献   

5.
读您刊1981年第1期“读者园地”栏《中医院校应重新开设中医诊断课》的建议后,颇有同感,也谈些看法。“诊断”课是现代名词,中医古代称诊法。从历史上看,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应该包括诊断内容的,这一点在《内经》中是很明确的,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但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诊法确有分支成独立学科的趋势。如晋代王叔和著《脉经》专论切脉;元  相似文献   

6.
切诊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切诊所得的结果,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就针灸临床上应用的范围而论,它包括切脉、按触皮部和经脉、腧穴等.兹分论如下:一、切脉《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故切脉的诊断方法,不但在中医其他各科居于首要的地位,即在针灸临床上也是决定针刺补泻、深浅及刺灸宜忌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切脉有人迎、寸口、三部九候等法;有关这些方面的资料,散载于《灵、素》各篇,本文不拟复赘.兹姑举其中湮而不彰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切脉趣谈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三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历史上有关切脉的趣闻甚多,然  相似文献   

8.
浅论"寸口诊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为中医诊断主要方法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脉诊,为提高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保证中医诊断切脉的准确性,对关口诊法的产生原理,寸关尺三部定位的由来,寸关尺分候脏腑的有关文献总结,以及寸关尺分候脏腑的收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初步澄清了脉诊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指导学生研究中医诊断脉诊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切脉趣谈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三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  相似文献   

10.
1.对祖国医学端正了认识我在没有学习中医以前,过去因误听别人的说法,错误地认为:1.中医因根据阴阳五行的学说,故而是不科学的.2.中医诊病,端赖切脉(在1954年美国出版的Major氏"世界医学史"中,第93页述及中国之诊断法则完全依赖切脉),从切脉里就可以道出一切病情,因此认为中医的诊断,亦就非常粗糙.3.中医治病,好像并无常规,只是对症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时虽略见效,但根本未能愈病.通过初步学习了"内经知要"以后,即知以上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显然是出于误解.今天我们要实事求是,看看内经里到底怎样说法,就我个人体会约有下列几点:1.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也就是从阴阳里指出一切事物的两方面,是相  相似文献   

11.
望舌就是看舌头,是中医诊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看中医时,除了切脉等手段之外,还要望舌,然后才处方开药。 望舌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诊断方法,易学、易懂、易行。每天早晨对着镜子,在自然光线下伸出舌,仔细地观察舌象,根据舌象就可以大体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脉象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获得病理、生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切脉与望、闻、问紧密结合,构成诊断疾病的“四诊”。所谓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在受检者桡动脉的寸、关、尺三个部位感受桡动脉脉搏波的各种信息(脉象),经过大脑中的综合、分析,获得有关病理、生理变化的资料,以达到诊断的目的。祖国医学在脉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以表征生理、病理信息的脉象种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继承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提高中医诊疗食管癌的水平。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和文献整理对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切脉针炙治疗食管癌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俞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是以调动人体的内因为主,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扶正与祛邪。结论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经验对中医治疗食管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脉诊,又称切脉,我们平常又叫“摸脉”。它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寸口即掌侧桡骨动脉的部位,以了解病情变化的中医特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切脉是祖国医学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历代医家都凭藉脉象来辅助望、闻、问诊的不足,相互配合而诊断病变的性质,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特殊情况,也有“捨证从脉”而作为论断疾病的主要一环,可见中医的切脉诊断,有它独特的地位。脉的体状,脉诀举出24种,明代李时珍著濒湖脉学又增为27种。这许多脉象,产生的机制是怎样的?指端的不同感觉,和脉波的形态有什么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这些脉象的审辨,往往要依靠丰富的经验,逐渐体会出来,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犹感不足。我们认为若能利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望、闻、问、切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脉诊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两千多年以来,我国医学家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系统的辨证论治规律和脉学理论.但由于各位临床医生切脉经验、体会不同,判断病人脉搏的微细变化,是很难做到准确无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渴望能用客观的描记方法,以代替切诊法.自从脉搏描记仪的发明应用,不少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临床典型病例资源缺乏、学生中医诊断技能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基于Unity 3D软件搭建中医脉诊3D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由切脉方法训练模块、脉象形成机制及脉象要素模块、脉象信号采集与分析训练模块组成。实验模块借助3D解剖模型直观立体呈现脉象要素包含的生理病理学变化及脉象形成机制,通过3D建模高度仿真脉象仪组件演示工作流程、脉象信号采集及分析方法;实践训练模块全景式多视角演示切脉方法,配合线下真实世界脉象模型手训练学生诊脉技能。训练系统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训练,增强中医诊断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是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医技能实践课程的有益探索,在医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弦、滑、细、涩脉象的脉搏信号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按脉,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辨识病证的中医诊断方法。传统医学对于脉诊,尤其是寸口诊脉极为重视,理论系统,经验丰富。脉诊全凭医生手指感觉,主观性较强,另一方面,切脉技术较难掌握,往往需要5~8年,这使脉诊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医脉诊中,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切脉是中医診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患者的心目中,切脉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診法,不少人逕以“脉性”、“脉理”等作为衡量医者診疗水平高低的标尺。为此,我想就切脉这个专題,談以下几个問題作为初学脉診同志的参考。为了减少与当前各診断专著內容方面的重复,因而有些地方談得比較簡略,有些缺乏新內容补充的,如“切脉的时机”、“脉診的脏腑分部”等則予以刪节不談。是否有当,請讀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俞云切脉针灸治疗癌症的学术思想。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学。结论:俞云认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切脉针灸治疗癌症思想核心是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抗癌,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切脉针灸源自《黄帝内经》,较普通针灸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