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家兔鼻粘膜和咽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乔丹  王云祥 《解剖学报》1996,27(2):129-132
用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家兔鼻粘膜和咽壁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结果表明:鼻和咽毛细淋巴管具有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一般特点。其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有3种,即插入连接、重叠连接和端端连接。两种器官均以插入连接最多见,分别占61.76/和60.87%。在3种连接中,伴有粘着装置的分别占47.06%和43.48%;伴有开放的分别占2.94%和4.35%。鼻和咽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小泡平均直径均较小,且均以游离于胞质中的最多见,数密度均较大而体密度均较小,但在两器官间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家兔肺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家兔肺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征,探讨肺淋巴生成途径。方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肺内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富含质膜小泡,小泡数密度为167.44±2.46个/μm3,体密度为0.0862±0.0040,平均直径为78.64±2.63nm。内皮细胞连接有三种类型,端端连接(9.74%),插入连接(39.82%),重叠连接(50.44%),处于开放状态的占1.77%。内皮细胞连接处有特殊粘着装置的占52.21%。巨噬细胞所经过的内皮细胞迁移通道,一侧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质膜完整,而另一侧质膜则不完整,巨噬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彼此接触面缺乏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等连接形式。结论肺内淋巴液的生成可能以小泡转运系统为主,肺巨噬细胞及白细胞迁移入淋巴管的通道可能是位于细胞连接处的一侵蚀性通道。  相似文献   

3.
家兔喉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家兔喉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探讨喉淋巴生成途径.方法 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喉内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有3种类型,端端连接占24.26%.插入连接占26.48%,重叠连接占49.26%,处于开放状态的占2.94%,内皮细胞加接处有特殊粘着装置的占24.26%.内皮细胞内富含质膜小泡,小泡的数密度为135.59±2.68个/μm^3,体密度为0.0595±0.0040,平均直径为76.46±2.64nm.结论 喉淋巴液的生成可能以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开放连接所形成的通道作用为主,以内皮细胞胞质内的转运质膜小泡的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4.
大鼠胃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韩铭达  王云祥 《解剖学报》1992,23(2):129-133
  相似文献   

5.
大鼠膈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镜观察了大鼠膈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内皮细胞较薄,无孔窗和周细胞,基底膜薄而不连续。内皮细胞间的连结有三种基本形式:重叠连结(53.2%)、端端连结(20.3%)和插入连结(12.5%)。此外,还有变异的端侧连结及连结的开放状态(>30mm)(11%),伴粘着装置的连结占5.4%。胞质内含有大量囊泡,其分布形式有:向腔面和非腔面开放,贴附于腔面和非腔面及游离于胞质中。囊泡分有衣囊泡和  相似文献   

6.
豚鼠小肠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电镜观察了方法研究了豚鼠小肠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并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肠壁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具有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一般特点,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端端连接,重迭连接和插入连接,各种连接中,开放连接者占22.9%,比心,肝,肾,甲状腺的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开放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7.
家兔输卵管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家兔输卵管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及超微结构,并应用多功能医学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了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小泡的分布密度、平均最大直径、体密度和数密度。结果表明:输卵管的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存有毛细淋巴管,除粘膜层外,还存在淋巴管;输卵管毛细淋巴管具有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一般特点,其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有三种,即插入连接,重叠连接和端端连接,有粘着装置的占17.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肝脏淋巴液的生成机制,研究了家兔肝脏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并测量了有关数据。方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内皮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质膜小泡,小胞的数密度为44.16±4.0个/μm3,体密度为0.0489±0.0038,小泡的平均直径为109.63±1.93nm。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有3种,即插入连接(33.7%)、重叠连接(53.9%)和端端连接(12.4%);处于开放状态的占1.1%;内皮细胞连接处有特殊连接装置的占53.9%。结论在肝脏淋巴液的生成机制中,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转运功能可能是以质膜小泡的运输为主,内皮细胞间连接所形成的通道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9.
人胃癌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机理。方法取人胃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组织块,常规制作,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光镜下定位、检出淋巴管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胃癌中心区未见淋巴管。胃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毛细淋巴管数量多,管腔较大,形态不规则;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破坏,细胞器有明显改变。正常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和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人胃癌周边区淋巴管的数量、形态及超微结构均有变化;胃癌细胞进入淋巴管的主要途径可能是经内皮细胞破坏处和连接开放处。  相似文献   

10.
猪的皮下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只小白猪肢体皮下毛细淋巴管进行了电镜观察,见毛细淋巴管由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形状很不规则,胞浆有许多突起,有一般哺乳动物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胞质中育大量光滑的小囊泡,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开放连接。某些细胞的开放连接处有不规则的指状突起,是开放连接的重要形式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气管的器官内淋巴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淋巴管间接注射法以及光镜和电镜观察的方法,对家兔气管的器官内淋巴管进行了研究。在气管粘膜层仅见到毛细淋巴管,彼此吻合成网。气管与喉的粘膜层毛细淋巴管存在吻合,但数量较少。在气管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层则见到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气管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可见,管壁厚薄不均,内皮的多数细胞核向管腔内突出,基膜不完整,无孔窗,无周细胞,壁外有大量纤维束伴行。内皮间连接较复杂,归纳可分为端端连接、重叠连接和嵌合连接。内皮间连接处有粘着装置(如粘着带、粘着斑或桥粒),但较薄弱,有的连接呈开放状态(>30nm)。毛细淋巴管内皮的胞浆内有大量囊泡,其分布无一定规律,有的囊泡与内皮细胞质膜融合或呈开放状态,形成质膜内陷。囊泡形态大小不等,有的体积较大且内部充满颗粒状不均匀物质,有的囊泡外包有电子密度较高的外衣,有些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兔心中心纤维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5例兔心中心纤维体(CFB)中央部的超微结构。结果:细胞有双核和分裂象。粗面内质网、高尔基氏器等丰富,表明细胞具有活跃的代谢功能。基质内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本文认为兔CFB为软骨样组织。最后讨论了CFB和房室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内起始淋巴管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玲辉  李玉兰  张莉  张雅芳  张云芳  王云祥 《解剖学报》2000,31(3):218-220,I006
目的 观察大鼠肝内起始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 )的超微结构特点 ,并测量有关数据资料 ,探讨肝淋巴生成途径。 方法 半薄切片光镜观察 ,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 ,计算机图像分析。 结果 肝起始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富含溶酶体和质膜小泡 ,小泡的数密度为 39.80个 /μm3,体密度为 0 .0 2 8。小泡的平均直径为 90 .6 nm。内皮细胞连接有 3种类型 ,端端连接占 18.7% ,重叠连接占 46 .0 % ,嵌插连接占 34 .0 % ,处于开放状态的占 1.3%。内皮细胞连接处有特殊连接装置的占 6 0 .7%。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肝淋巴生成可能以小泡转运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兔,鼠肝起始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学测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玲辉  李玉兰 《解剖学报》1997,28(3):248-251
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半薄、超薄切片光、电镜观察和淋巴管间接注射法等多种技术研究了兔和Wistar大鼠肝的起始淋巴管(毛细淋巴管),以明确肝起始淋巴管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测量了有关数据,为研究肝淋巴生成机理提供必要的依据。结果发现,肝起如淋巴管仅存在于较大的门管区结缔组织内,而肝小叶内无起始淋巴管。起始淋巴管在门管区的出现率约为25%;其最大平均直径兔为22.6μm,鼠为27.6μm;平均横截  相似文献   

16.
我们观察了幼年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窦壁由腔面向外一般出3层构成:(1)一层连续的内皮;(2)由一薄层细胞间质构成的基膜;(3)一层外膜网状细胞及其扁平的突起。内皮细胞核扁圆,异染色质细小,核仁不明显,胞质极薄,含粗面内质网极少,而有大量的吞饮小泡。细胞邻接处相互重叠或嵌合,有20nm宽的间隙相隔。有的地方可见不发达的细胞连接。当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穿越内皮时,可出现临时性间隙,内皮边缘与穿越细胞相贴。基膜由电子透明的无定形基质及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外膜网状细胞的核异染色质较多,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含许多粗面内质网而很少吞饮小泡。外膜网状细胞之间常见0.5μm宽的间隙。在窦腔内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星状的网状细胞等。由于小白鼠腘淋巴结的淋巴窦小,故窦内星形的网状细胞很少,其超微结构特点,与外膜网状细胞及淋巴组织内的网状细胞相似,在突起的切面上,常见包有小束的胶原原纤维。巨噬细胞较多,形态不规则,常贴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核椭圆,常有凹陷,胞质丰富,含许多溶酶体。在取材前1h,于足垫注射中国墨汁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粗的墨汁颗粒。本文认为,淋巴窦壁可能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Twenty three mucinous tumors were studied by histochemical, auto-fluorescence and immunoperoxidase method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GEP) endocrine cells in mucinous tumors of the ovary. Out of 11 mucinous adenomas, 6 cases contained autofluorescence positive (EC-) cells and 1 case contained somatostatin-and gastrin-cells. Out of 4 borderline malignancies, 4 cases contained EC-cells and 3 cases contained somatostatin- and gastrin-cells, and of 8 mucinous adenocarcinomas, 3 cases contained somatostatin-cells and 2 cases contained EC- and gastrin-cells.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7 cases including 4 mucinous adenomas, 2 borderline malignancies, and 1 adenocarcinoma revealed 3 different types of endocrine-type granulated cells including EC-, D-and G-cells. Furthermore, muco-endocrine cell was found in a mucinous adenoma case. These findings agree with the results from autofluorescence and immunoperoxidase studies. The histogenetic origin of mucinous tumors is rather problematic and the appearance of various types of GEP endocrine cells support their endodermal derivation.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possibility that GEP endocrine cells in mucinous tumors are developed in loco from precursor endodermal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