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伴有晶状体改变的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伴有晶状体改变的青光眼35例(42眼).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6眼,晶状体融解性青光眼5眼.全部病例实施品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眼压正常者40眼(95.24%);视力提高者38眼(90.48%);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晶状体改变的青光眼的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以往曾有报告。但将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误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情况,尚未见有报告.现将本院过去遇见的19例误诊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文收集1975年至1991年间,19例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被误诊为原发性闭角型肯光眼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是,58岁至76岁.其中60岁以下者4例,60岁~70岁者9例,70岁以上者6例.误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8例,原发  相似文献   

3.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 15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了对比观察。对象 :为近两年在我科就诊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共 15例 18只眼。其中男 8例 ,女 7例 ;右眼 8例 ,左眼 4例 ,双眼 3例 ;年龄 5 5~ 81岁。所有病例都有典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史 ,经全身及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 ,停药或仅局部用Pilocarpine眼水可维持眼压 <2 1mmHg。各眼晶状体混浊程度不等 ,Ⅱ~Ⅲ级核。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眼压降至正常后行白内障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copy,UBM)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特点.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9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者常规行裂隙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晶体脱位范围、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19例19眼均被手术结果证实,晶体全脱位3眼,半脱位16眼。晶体脱位范围90度~360度,11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晶体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体。术前眼压大于21mmHg者17眼,术后眼压大于21mmHg者1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5眼,0.1~0.3者11眼,0.3以上者3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1眼,0.1~0.3者6眼,0.3以上者12眼。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可能由于急性发作期眼压骤然升高或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眼压波动过大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年龄较大,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致晶体位置异常、瞳孔阻滞而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22只眼)。结果术后17只眼眼压控制在13~21mmHg。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高2~4行。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和近成熟期的白内障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方法 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17眼).结果 术后15眼眼压控制在13~21 mmHg.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高2~4行.结论 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跟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和近成熟期的白内障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对35例(39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行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8眼,发作期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眼。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急性闭角青光眼临床前期组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t=3.342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眼压较明显下降(t=4.3741,P〈0.01)。慢闭组术后眼压平均亦明显下降(t=4.1362,P〈0.01);急、慢闭组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急、慢闭组前房轴深较术前加深;周边前房深度两组均较术前增加。所有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21眼(53.9%)最佳矫正视力〉0.4。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闭临床前期、急慢闭青光眼均可产生良好的降眼压效果,且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4眼),视力<0.4,晶状体不同程度浑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月~3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2眼(房角关闭<1/2周)术后眼压控制正常;2眼(房角关闭>3/4周)需滴降眼压滴眼液。其中1眼在1月后再次眼压急性升高,经YAG激光虹膜造孔后好转。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小于1/2周者手术有效;房角关闭大于3/4周的病例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眼(11.11%)、前驱期5眼(13.89%)、急性发作期27眼(75.00%),术后随访6~12月,平均(8.15±4.23)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4~0.8者14眼(38.89%),≥1.0者19眼(52.78%)。术后随访眼压在10.48。16.48mm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蔚  卢奕  李朝鲜  褚仁远 《眼科》2001,10(5):268-270
目的:评价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3年10月-2000年5月连续收治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36例作回顾性研究。所有患眼根据病情均采用不同的术式去除脱位晶状体,包括角巩缘切口圈套娩出、睫状体扁平部切口行晶状体切除或超声晶状体粉碎,同时切割玻璃体,并应用小梁切除、阀门管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治疗因晶状体脱位引起的并发症,17例I期植入前房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眼成功的去除晶状体,91.7%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52.3%患眼视力≥0.3,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获得控制,6例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结论:各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及其所致并发症,视力增进效果明显。阀门管植入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浑浊138例(138眼)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前房角、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范围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138眼眼压均控制在21.0mmHg以下,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7~40岁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1例(61眼)的病历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结果本研究中男15例(29.41%),女36例(70.59%),男女比例为1∶2.4。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眼(34.4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眼(65.5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视力较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提高且眼压控制明显。虹膜囊肿和瞳孔阻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发生率高。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浅。46眼(75.41%)行小梁切除术,14眼(22.95%)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1眼(1.64%)未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多发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结论青年闭角型青光眼因解剖因素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伴有虹膜囊肿,晶状体比较厚,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因为眼轴短,发病隐匿,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依据21例(21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针对性地采用品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或囊袋植入及房角分离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理想,随访6个月至半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16只眼视力提高,3只眼视力保持不变,2只眼视力因并发症轻度下降.结论 充分认识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并与其它类型青光眼加以鉴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初始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4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比较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复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对8例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发作5例、双眼发作3例)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A型和B型超声波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检查、角膜内皮细胞镜检查及眼部电生理检查。结果男女发病比例1:3。青光眼发作期11只眼,其中1只眼并发自发性晶状体半脱位,临床前期5只眼。发作眼平均眼压(52.63±11.22)mmHg,临床前期平均眼压(15.75±2.43)mmHg。A型超声波检查:眼轴长度平均(22.28±1.04)mm。UBM检查:前房中轴部深度平均(1.50±0.46)mm。手术治疗11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7只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小粱切除术3只眼,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1眼。术后并发症:前房葡萄膜炎性反应絮状渗出多见于青光眼自内障联合手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57.14%。结论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致的解剖结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并发自发性晶状体脱位者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7.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晶状体膨胀或不同程度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或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25例2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3.6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3±4.8)mmHg。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为4.0~5.0,其中4.7以上者16只眼(占59%)。术后早期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随访后期无使用。术后早期有并发症,角膜水肿9眼(33%),术后第2天丁达氏征(++)或(+++),人工晶状体表面形成纤维膜5只眼,经活动瞳孔、激素治疗5~7d缓解。结论:采用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有效、便捷、可重复、并发症少的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且随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25只眼),眼压控制后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最长5年。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24只眼(占96%)。所有病例均维持稳定视力。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解除因晶状体因素所致的瞳孔阻滞,使粘连、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可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选择性治疗方法,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齐越  陈虹  唐炘 《眼科》2011,20(1):44-49
目的探讨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小样本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年龄13~32岁的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晚期患者3例。方法 2例为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采取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Ahmed阀植入术或直视下眼内睫状体光凝术。1例为人工晶状体(IOL)眼继发闭角型青光眼,采取Ahmed阀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主要指标眼压。结果术后随访4~6个月。采取Ahmed阀植入术联合手术的2例患者不用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采取眼内睫状体光凝术的1例患者局部用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稳定控制在21 mm Hg以下。1例术后早期发生严重脉络膜脱离,1例术后早期出现恶性青光眼,经保守治疗恢复。结论本文有限的病例结果提示,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青光眼采用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或眼内睫状体光凝术可有效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处理八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临床上比较常见,几乎都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多合并青光眼。所以,在临床诊断和处理时,应予以重视。现将我院2000年-2003收治的8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报告如下:本组男6例,女2例,均为单眼。年龄:15岁以下1例,16-30岁2例,31-67岁5例。右眼6例,左眼2例。致伤物:石块、砖、木块、鞭炮、拳击等。晶状体脱位类型:不全脱位7例,全脱位1例。眼部伴发损伤:眼压升高6眼,前房出血、外伤性散瞳、视网膜震荡4眼,虹膜根部离断2眼,玻璃体积血2眼,晶状体混浊1眼,眼球破裂1眼。另外,2例房角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或虹膜周边前粘连等房角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