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桂英  何怀  李莉  杨建  王年 《中国康复》2008,23(2):114-114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治疗对不同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TMD患者74例,分为肌源性21例(A组);关节源性53例(B组),其中B1组25例,B2组28例。3组均给予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B2组并配合用氦氖激光治疗。结果:治疗20d后,3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痊愈显效率比较A组〉B2组〉B1组(P〈O.01、0.05)。结论:肌源性TMD的治疗效果优于关节源性,加用氦氖激光治疗可增强关节源性TMD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短波、半导体激光疗法与2种方法联合治疗急性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疗效。方法:选择TMD首次发病急性期患者85例,分为短波组26例、半导体激光组29例及短波加半导体激光组(综合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结果:治疗10d后,综合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及Friction指数(CM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其它2组(均P〈0.01);短波组及激光组仅DI评分下降(P〈0.05),PI及CMI评分无变化。结论: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急性期TMD,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正畸患者合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8例,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应用Fricton指数定量评定表分别评定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和Friction指数(CMU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正畸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例,随机分为PNF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 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及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颞下颌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PNF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 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冲击波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冲击波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i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关节弹响、关节触压痛、肌肉触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冲击波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理疗组(30例)采用常规理疗,手法治疗组(30例)采用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采用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评估颞下颌功能状况,并进行对比探讨。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最大张口度(MMO),颞下颌关节功能(DI、MI、CM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及肌肉触压痛指数(P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法治疗组患者的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明显低于常规理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理疗(TENS和超短波治疗)与基于动能系统整体康复的手法治疗均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和张口受限,而手法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进行中医手法与微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34例,采用中医手法及微波治疗,共10d。结果:治疗10次后,34例患者张口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医手法结合微波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冲击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Ⅲ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观察组给予冲击波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最大张口度分别为(0.95±1.15)分和(3.23±0.3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可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解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和颞下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 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在主诉症状指数(Ai)、临床症状指数(Di)分布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咬合指数(Oi)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比正常人群在一定的时期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与关节结构的直接、间接受损.骨折治疗后局部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昕  李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433-143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颌面系统常见病,其病因复杂,既往临床多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或口服消炎止痛药,但对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存在争议。笔者采用超短波和低频脉冲电穴位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9例,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磁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指数及Fricton指数的影响。方法采集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XZC-A型旋转磁疗仪在患侧的下关、听宫、颊车、翳风及阿是穴进行治疗,10 min/穴/次,2次/d,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超短波治疗,15~2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Fricton指数评定。结果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Fricton指数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磁穴位疗法能有效缓解TMD患者的疼痛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1对象与方法选取1998~2000年在该科门诊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TMJID)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6~65岁,病程1周~1年。临床表现均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颞下颌关节有弹响,经五官科诊断明显为TMJID。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各30例,A组采用CZT-8A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疗法,B组采用超短波法,C组采用CZT-8A电脑中频治疗机。治疗方法:(1)超短波疗法采用五官超短波机,输出功率为50mW,双电极d约为3cm,采用颞下颌关节区并置或颞下颌关节耳后乳突处并置,电极间隙大约…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引起咀嚼肌群平衡失调等一系列改变。采用微波并中频电和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耳穴并超短波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TMD)的疗效。方法对TMD患者采用耳穴并超短波疗法和单纯超短波疗法各50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综合组治愈率为96%,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4%,综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并超短波疗法治疗TMD,可使TMD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问题,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一组疾病的总称。它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据统计约有20%~40%的人患有TMD。其病因复杂,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超短波和电磁治疗TMD,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强制性扩[牙合]治疗对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 166例放射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实行扩[牙合]治疗;对照组83例,行其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扩[牙合]治疗后,绝对开口度的扩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延缓颞下颌关节强直进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制性扩[牙合]治疗能有效延缓颞下颌关节强直的进程,扩大开口度,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咬[牙合]和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个体化综合物理治疗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TMD患者307例,根据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对307例患者进行分类,并根据患者的RDC/TMD分类选择包括健康教育、超短波治疗、超声治疗、软组织按摩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关节稳定性训练等的个体化综合物理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最大主动张口度、目测类比法(VAS)、关节弹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TMD患者307例的张口度、VAS评分和关节弹响程度分别为(36.95±6.59)mm、(1.21±0.62)分、(29±1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体化综合物理治疗可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TMD患者,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分为Helkimo组和Fricton组,分别Helkimo利用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定量计算每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不同医师同种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的指数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Fricton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优于Helkimo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结论 Fricton指数是一种方便、有效、客观定量的指标,适用于TMD功能障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针刺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1例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远端取穴为主,对照组以局部取穴为主,采用标准。结果:局部取穴治疗组有效率为75.0%,远道循经取穴组有效率为93.5%,结论:远道取穴组对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