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2002年河南省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2年河南省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发病率与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72.65/10万,甲型肝炎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病人以农民为主,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甲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所占比例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2.
龙岩市199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3 年龙岩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10年中,乙型肝炎占近50%,甲型肝炎约占22%,未分型肝炎约占28%,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占0 1%。发病高峰在7~8月,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提高人群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重点保护婴幼儿,逐渐扩大对成人的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文清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388-1389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的肝炎大国,辽宁省是肝炎的高发区,自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后,辽宁省的肝炎疫情发病曲线呈波浪式变化,但肝炎总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我省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我们对1992年以来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虹口区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1956-2014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6-2014年上海市虹口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监测逐渐完善,未分型肝炎的比例逐年下降.乙型肝炎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戊型肝炎.20~49岁的青壮年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人群.职业分布以工人、干部职员和离退人员为主.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仍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1998—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以及可用疫苗预防的肝炎(甲、乙型肝炎)与无疫苗可预防的肝炎(丙、戊型肝炎)发病构成比变化的情况,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总体发病趋势及各型肝炎构成比的变化趋势采用Cox-Stuart检验。[结果]199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24.75/10万,2007年为26.76/10万。10年中肝炎总发病趋势经Cox-Stuar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肝炎的发病时间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人群分布中,中青年年龄段(15~39岁,62.16/10万)与低年龄段(0~14岁,4.45/10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年中戊肝的发病构成比经Cox-Stuar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1998—2007年下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肝炎发病在季节和地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炎发病率中青年年龄段高于15岁以下儿童;戊肝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间接证明了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预防病毒性肝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提出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1990~200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炎总发病率和甲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乙型肝炎发病率未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仍要长抓不懈,尤其须做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同安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同安区1992~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肝炎平均年发病率为76.99/10万;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1996年始有所上升,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肝高发年龄为0~9岁,乙肝为20~29岁,其他型肝炎为50~59岁.[结论]同安区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江东区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徐丽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30-4731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1996~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区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订正年报中的病毒性肝炎发病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我区病毒性肝炎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90.66/10万,主要为甲型和乙型肝炎,占78.8%。发病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占全部发病的77.4%。各职业均有病毒性肝炎发病,其中以工人最多占35.3%。10年间肝炎发病率呈显著降低趋势。在各型肝炎中,甲型肝炎降低趋势最为明显;乙型肝炎也有一定降低趋势。[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明显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区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应继续加强对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97~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1997—2007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太原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56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1.49/10万。1997~2003年年发病率在44.78/10万~64.12/10万之间,2004年之后明显持续上升,2007年达到212.53/10万。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变化趋势不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上升,甲型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构成有所变化,主要发病型别已由甲型肝炎转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结论太原市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重点加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防控,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控制太原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湖州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甲、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甲肝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戊肝则上升趋势明显,两者在流行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应结合甲、戊肝的流行特点开展相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石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7):832-833
目的分析1997—2010年无锡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无锡市1997—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10年无锡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31 0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14/10万。1997年最高,为76.65/10万;2010年最低,为21.34/10万。其中甲型肝炎发病率为4.70/10万,乙型肝炎为20.49/10万,丙型肝炎为1.73/10万,戊型肝炎为0.92/10万,未分型肝炎为12.29/10万。男女比例为2.19∶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组。结论无锡市各年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控制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是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04-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及发病死亡规律。方法 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2013年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中的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发病和死亡分析。结果 全国以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份为高发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构成以乙型肝炎(80.63/10万)和丙型肝炎(9.68/10万)为主,分别占病毒性肝炎报告总发病例数的80.90%和9.25%.甲型、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呈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10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10 008例(年均死亡1 001例).甲、戊、未分型肝炎报告死亡数呈减少趋势;乙型肝炎报告死亡数波动减少,但所占构成比变化不大;丙型肝炎死亡报告数呈递增趋势。结论 2004-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无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显着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总体病死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仍为病毒性肝炎死亡的主要构成,丙型肝炎死亡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乙、丙型肝炎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重点,西部7个高发病省份为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上海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中,现居地为闵行区沪籍的3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结果 2006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37.72/10万.比2005年下降了33.96%.病原学构成依次为乙型肝炎>未分型肝炎>戊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的构成较2005年有所升高(χ2=5.94,P=0.015),未分型肝炎构成有所降低(χ2=8.16,P=0.004).乙型病毒性肝炎以男性青壮年工人为主.医院未分出型别、病例失访和病例留家是造成肝炎未分型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应重点加强对青壮年人群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肝炎临床诊断水平,提升临床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能力,减少未分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舟山市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舟山市2002-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7年舟山市共计报告病毒性肝炎67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1.44/10万,最高的2002年为127.75/10万,最低的2004年为103.38/10万,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构成比逐年上升至83.95%,而未分型肝炎构成比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和其他血清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渔农民为主。结论舟山市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型肝炎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要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乙型肝炎的诊疗和疫情监测,加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王琳  胡进  曹慎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5):197-198,217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杨浦区网络直报的急性肝炎疫情、病原学分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2.17/10万,其中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1.79/10万,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5.05/10万;五角场和殷行社区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35/10万、23.50/10万;病原学分型显示,网络直报肝炎病例中乙肝比例较低,未定型肝炎比例较高。[结论]2005—2007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网络直报乙肝病例不全是急性乙肝病例;未定型病例多,主要由误诊、误报、分型信息未及时订正和疾控中心未及时对监测点医院分型情况进行督导等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急性肝炎)发病特征,分析流行趋势,为制订社区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piDaTa3.02录入1994~2005年本区急性肝炎疫情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进行趋势分析.[结果]1994~2005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56.27/10万,总的呈下降趋势.常住居民发病率由1994年的116.95/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1.82/10万,暂住人口发病率由1994年的257.33/10万降至2005年的13.79/10万.常住居民、暂住人口急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为同龄女性的1.47~3.33倍.人群年龄分布呈单峰升高曲线,20~40岁为急性肝炎高发人群,发病前5位的职业依次为工人、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占发病总数的78.35%,儿童、餐饮和保育人员发病数较少;冬春季节性升高趋势逐渐减弱;分型分析显示:甲、丙型肝炎发病数逐年下降,乙、混合型及未定型肝炎发病数逐年上升,戊肝发病数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结论]杨浦区常住居民、暂住人口急性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乙型及其混合型肝炎防制策略和措施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杨诚  何文淑  江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99-1101
目的分析南京市雨花台区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71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27/10万,发病率自2002年开始小幅上升,2005年后开始逐年下降。结论雨花台区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继续巩固病毒性肝炎的"压春峰"工作,采取以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为主导的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是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崇左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崇左市1997~2006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崇左市病毒性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3.98/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乙型肝炎占总病例的85.39%,发病率农村高于市区;15~45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占86.12%,职业以农民为主.结论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是防治传染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 2003—2022 年南通市海门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科学防控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 法:从海门区疫情年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 2003—2022 年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海门区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5 7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66/10万,总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χ2 =15.996,P< 0.01)。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发病高峰。丙型肝炎、戊型肝 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建议提高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能力,加强监测工作,对重点人群开展甲型肝 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扩大治疗覆盖面,从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