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文考察了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头孢美唑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6h内,其外观、pH值没有明显变化。含量变化不大(<10%),但是维生素C在配伍体系中降解有加速趋势。按相应工作曲线项下所述方法测定相应的A值和ΔA值,计算得维生素C的回收率为101%(RSD=0.46%,n=5)和100.5%(RSD=0.21%,n=5);头孢美唑的回收率为99.8%(RSD=0.60%,n=5)和100%(RSD=0.23%,n=5)。结论:建议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h内使用完。本方法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室温条件下,0-6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 室温条件下,0—6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利巴韦林与维生素 C注射液在四种常用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 ,在室温 2 5℃条件下 ,将利巴韦林与维生素 C按临床用药浓度在 5 %葡萄糖、10 %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 .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 ,观察外观变化及测定 p H值 ,同时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药含量。结果显示 ,两药配伍液在 0~ 8h内其外观、p 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维生素C与替硝唑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 ,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 pH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 (2 0°C)条件下 ,0~ 6h内配伍液外观、pH没有明显变化 ,含量变化也不大。结论 :在 6h内 2种药物配伍基本稳定 ,外观无变化 ,含量合格 ,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室温条件下,0~6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0-6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条件下,0~6 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0-6 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7.
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维生素C与左氧氟沙星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室温下6 h内,维生素C与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0~6 h内维生素C和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用pHS-3C数字式酸度计测定pH的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颜色、澄明度.结果:室温下维生素C与左氧氟沙星配伍液外观、颜色、澄明度、pH均无显著变化,含量变化很小,符合药典规定.结论:6 h内维生素C与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加替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 2 5°C条件下 ,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加替沙星与维生素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 ,同时观察其外观及 pH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 (2 5 .0±s 1.0 )°C条件下 ,2药在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 ,0~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没有明显变化 ,但维生素C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 4h内含量在 91.93%以上。结论 :加替沙星可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使用 ,但应在 4h内用完。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奥硝唑与维生素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20cc)条件下,0~6h内配伍液外观、pH没有明显变化,含量变化也不大。结论 在6h内2种药物配伍基本稳定,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维生素C与奥硝唑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的变化。结果:在室温(25℃)条件下,0~6h配伍液的颜色微微黄色,外观澄明,pH无明显变化,二药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在6h内两种药物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中维生素C(Vit.C)含量的方法.方法:以Cu2+为催化剂加速Vit.C的氧化,以EDTA络合Cu2+校正背景作参比,利用氧化前后吸收度差值(△A)直接测定Vit.C的含量。结果:Vit.C标准溶液的浓度在5~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回收率(99.22±0.82)%;测定的样品中有一部分Vit.C含量不符合要求。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不受处方中其它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4℃,25%,38%下,于0—8h内考察配伍液的性状及pH值变化;在室温条件下,于0—8h内采用等吸收波长消去法分别考察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4℃,25%,38%下,0-8h内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pH值、外观、颜色无明显变化;在25%下,0~8h内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在配伍体系中的含量也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培氟沙星与维生素C可以配伍。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C的含量中国药典199o年版采用碘量法[1],需标定搞定液碘,麻烦费时,基准物毒性大,笔者根据维生素C在溶液PHS~6和EDTA中稳定的性质[2],以EDTA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为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3],与碘量法对照结果满意。1.仪器与试药: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一2100;上海分析仪器厂75iG型;乙二胶四醋酸二钠,无水醋酸钠;醋酸(均为分析纯)。维生素C精制品:系维生素C原料经乙酸二次重结晶。真空度60mmHg,SOC干燥至恒重。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碘量法含量为99.97%。2.实验条…  相似文献   

14.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扎溴铵酊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扎溴铵酊的含量测定方法常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滴定法 [1,2 ] ,操作过程复杂、烦琐、误差较大。我院平时采用银量法直接滴定 ,但存在终点不明显、消耗标准溶液太少等缺点 ,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我们应用双波长法测定苯扎溴铵酊的含量 ,操作简便、可靠。1 材料与方法1 .1仪器与试剂  UV2 1 0 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 ;苯扎溴铵 (上海第十七制药厂 ) ;曙红(水溶性 ) ;稀释液 (无水乙醇∶水∶氨水∶溴液 =40∶ 1 0∶ 1∶ 5,自制 ) ;苯扎溴铵酊 (本院制剂室 ) ;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1 .2测定波长选择 称取苯扎溴…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维生素C在常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酸、盐酸、磷酸、蒸馏水、碳酸钠和磷酸缓冲液(pH=5.8,pH=6.5)为溶剂,分别在245、243、241、269、268、269、26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维生素C在盐酸溶液中较稳定。结论:用本法测定维生素C稳定性,方法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张婉婷  杨艳 《中国药业》2010,19(19):13-14
目的考察甲磺酸帕珠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前后溶液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结果在室温(25℃)条件下,甲磺酸帕珠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0~6 h内溶液的含量、pH、外观等均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奥硝唑与维生素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的变化。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0~6h内配伍液外观、pH没有明显变化,含量变化也不大。结论在6h内2种药物配伍基本稳定,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吕长淮 《安徽医药》2003,7(2):146-146
维生素C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碘量法.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子易被空气所氧化而使滴定产生误差;又由于碘的挥发性和腐蚀性,使碘滴定液的配制及标定比较麻烦.笔者根据维生素C在稀硫酸溶液中,在24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的方法,并与碘量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敏 《天津药学》2007,19(5):21-22
目的:建立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硫酸液(0.005mol/L)为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维生素C在2.04~18.36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13+18.0898X,r=1.0000。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作为控制维生素C制剂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剂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仉玲 《安徽医药》2001,5(4):302-302
Vc注射剂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采用碘量法测含量[1],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2],对此法干扰明显,故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Vc的含量,本法专属性较好,每种还原物质以及多种药物辅料存在时,对Vc的测定均无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