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放射学诊疗价值。方法 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经双盲法对16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者158例,其中主要的病原菌依次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影像学诊断为正常者30例(19.0%),诊断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者44例(27.8%),肺部感染者84例(53.2%)。DSA造影诊断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5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血管内血栓形成l例。结论 胸片与CT扫描有助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胸片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DSA检查有利于明确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特点及ICU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5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ICU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及机械通气;4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后血白蛋白水平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4例(80%)患者在ICU的治疗获得成功。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应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及时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和联合治疗措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50例肾移植患者所发生的31例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纯细茵感染9例,真菌感染3例,CMV感染5例,结核感染1例,混合感染10例,病原不清3例。治疗后27例治愈,4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予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对症及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患者感染死亡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为防止肾移植患者并发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年来24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尸检材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感染的发生率为66.7%,由感染致死的占50%。感染的病原菌除细菌、真菌外,还有结核菌、病毒、放线菌。各种不同病原体所引起的病变有不同特征和临床表现。结论感染是导致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些措施(如:加强肾移植术前、术后管理)可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96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情况,总结肺部感染痰培养的细菌分离株及多重耐药性情况。结果 496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者117例(23.6%);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103株,63.58%)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8株,23.46%)和真菌(21株,12.96%)。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细菌耐药严重,甚至出现较多的多重耐药菌,临床上要加强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普遍性预防方案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对性预防组(56例)和普遍性预防组(72例)。针对性预防组: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普遍性预防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对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7.14%(4例)、耐药发生率为1.79%(1例),改用膦甲酸钠治愈;普遍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9.72%(7例)、耐药发生率为4.17%(3例),改用膦甲酸钠3例治愈,病死率为1.39%(1例)。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性预防组用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人均费用明显高于针对性预防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针对性预防方案临床疗效优于普遍性预防方案,而且针对性预防方案更为经济,适合于我国的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院内感染13例,院外感染8例;19例检出病原菌,其中细菌感染有17例次(院内感染7例,院外感染10例)占47.22%;单纯感染4例,混合感染15例占检出病原菌的78.95%(院内感染均为混合性);4例患者(19.05%)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21例中死亡3例均为院内感染,治愈18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发现、果断治疗,了解院内、院外感染的区别,及时正确使用呼吸机,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全身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教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提高人和移植肾的成活率。方法对59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调查,肺部感染63例,肺炎死亡38例,并做病原学检测阳性30例。结果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10.65%,肺炎死亡占总死亡数39.58%,分析其原因吸取教训。结论对肾移植病房加强消毒和严格管理,仍是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护理,对于提高人肾存活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1)术前给予心理指导、各项常规准备的意义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意义;(2)术后及时观察有无排异反应;(3)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231例肾移植患者,其中5年以上存活率157例,占67.96%,10年以上存活率69例,占29.87%:合并肺部感染36余例,占15.58%,肿瘤8例,占3.46%。结论健康教育(指导)是伴随着整体护理而产生的一种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主要手段,并成为一种治疗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USA法检测MP和CP的IgM、IgG抗体。结果17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MP—IgM和M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和76.1%.而MP—IgM和MP—IgG抗体同时检出有53例,阳性率为30.1%;CP—lgM和C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5%和69.9%,CP—IgM和CP—IgG抗体同时检出有39例,阳性率为22.2%:176例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混合感染检出63例,阳性率为35.8%。而212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中MP—IgM和M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和35.8%:CP—IgM和C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8%和35.4%: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混合感染,检出42例,阳性率为19.8%。17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与212例健康献血员比较,经×2检验,二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中有较高的MP和CP感染率,为防止临床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应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并高度重视此类病原体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8月-2008年8月4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真菌(44.2%)、病毒(30.2%)、结核分枝杆菌(9.3%)和其他细菌(9.3%);出现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曲霉菌属及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病死率高,分别为28.6%和16.7%.结论 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发病早期无特殊急重情况不建议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移植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治疗后感染多瘤病毒(BKV)与巨细胞病毒(CMV)情况,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FQ-PCR检测605例肝、肾、骨髓移植患者BKV和CMV的感染载量,ELISA检测患者FK506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5份标本中,共检测BKV感染者79例,感染率为13.06%,CMV感染148例,感染率为24.46%,双重病毒感染者为35例,感染率为5.79%;肝移植患者感染BKV和CMV阳性率为12.61%和15.97%,肾移植则分别为13.33%和27.08%,而6例骨髓移植标本则未发现病毒感染;CM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BKV,而病毒感染阳性者,则其FK506血药浓度较高(P<0.05).结论 移植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FK506后易感染BKV和CMV,并且感染程度与FK506血药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原因及相关因素,加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手术及门诊随诊32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124例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其中发生肺炎感染者124例次,感染率为38.6%。呼衰发生率29.8%,治疗平均天数22d。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免疫抑制剂组合、环孢素浓度、生物制剂的使用、白细胞数量。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情严重,住院周期长.死亡率较高。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与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与用药方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1月重症监护室4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肺部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32例,80.00%),发热是其主要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继而发展为ARDS。早期胸片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或肺野有少许斑片状影,CT扫描逐渐发展为双侧下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毛玻璃状等间质性改变。感染多以病毒和真菌等机会性感染为主。40例患者,存活16例,死亡24例,病死率60.00%。早期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真菌及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所致ARDS病死率高。应及早诊断,合理调整及停用免疫抑制剂方案,经验性抗感染和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策略,加上减少误吸风险的合理营养支持方案和层流洁净病房的应用,将为患者的康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于移植术后<6个月者36例(76.60%),6~12个月8例(17.02%),>12个月3例(6.38%);其中有10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病死。细菌感染15例,真菌感染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结核感染2例,混合感染2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1年内,病原体呈多样性,早期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成人肝移植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未发生肺部感染组,分析患者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结果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3.5%,病死率60.0%,感染与术中输液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肌酐、白蛋白、腹腔出血、胸腔积液等因素有关,肺部感染组与未发生肺部感染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死率较高,肝移植术中尽量控制液体输入量、术后尽快拔除气管插管、预防肾功能不全、加强营养、及时处理大量胸腔积液和腹腔出血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We conducted a 24-month survey of hospital-acquired rotavirus infections in 20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ho received their graft during 1988. Four cases of nosocomial rotavirus infection were diagnosed (20% of patients), 3-34 days after graft. Two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evere diarrhoea and two with fever alone. The cases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and remained sporadic. None of our patients was found to have chronic excretion of rotaviruses. Contacts from paediatric cases can be ruled out. We concluded that rotavirus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frequent in adult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suggest that screening for rotavirus is regularly performed in these immunodeficient patients who are very susceptible to hypovola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