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抢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4例产科DIC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及早作出诊断,去除病因,高压给氧,抗过敏、抗休克,小剂量应用肝素25-50mg,在此基础上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治疗。尽快结束分娩,对经治疗仍不能控制的阴道出血,尽快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结果: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新生儿成活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早去除病因,尽快结束分娩,必要时切除子宫。慎用肝素,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和多种凝血因子。DIC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只要能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都有可能治愈。  相似文献   

3.
刘传莲 《右江医学》2002,30(2):129-13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不是一个独立疾病 ,而是许多疾病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病理过程。它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 ,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即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聚 ,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各脏器功能障碍等表现。产科DIC在临床并非罕见 ,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9月间收治各种原因引起并发DIC 10例进行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为 2 1~ 3 4岁 ,平均 2 5 .4岁。初产妇 2例 ,经产妇 8例。中期引产 6例 ,足月顺产 1例 ,剖宫产 3例。产前发生DIC 2例…  相似文献   

4.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为栓塞、出血、休克、溶血、组织坏死、器官功能衰竭等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复杂而凶险,治疗棘手,母儿死亡率高,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对18例产科急性DIC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就诊断与处理作一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6年10月至1998年6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科DIC病人18例,年龄22~40岁,平均29岁;一胎8例,二胎10例,孕周最小16周,最大41周。院内发生14例;院外转入4例。1.2…  相似文献   

5.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婧 《当代医学》2010,16(19):65-66
目的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以及诊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治愈,治愈率为72.2%,死亡5例,死亡率为27.8%。其中原发病为羊水栓塞3例,胎盘早剥1例、重症肝炎1例。结论进行早期诊断以及阻断促凝物质的来源在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或术中抗休克、抗凝血条件下实施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6例产科D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孕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3.75%。1例由院外转入时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DIC应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DIC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冷沉淀物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金玉姬  韩元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50-150,153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0例DIC患者查找病因、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并适当补充凝血物质;对死胎行剖宫产手术或者引产手术的患者,治疗产妇原有疾病并适时中止妊娠;对出血不止者可用碘仿纱条宫腔填塞,并适当应用肝素。结果:经治疗后DIC得到有效的纠正。结论:早期的明确诊断,及时查找病因,给予适时中止妊娠,碘仿纱条宫腔填塞,必要时进行子宫切除是抢救DIC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获得性出血的综合征,其特征是凝血因子(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减少、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溶解过分增强与循环中抗凝物质大量堆积。病因 1.创伤如肝脾破裂大失血、四肢多发性骨折、损伤组织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等可以激活外  相似文献   

10.
卢庆 《广西医学》2008,30(2):26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孕产妇的生命。我院产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治D IC 24例,现对产科D IC的发病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7 901例,发生D IC 24例,发生率为0.30%,其中外院转  相似文献   

11.
12.
杜洪灵  项素瑾 《浙江医学》2005,27(11):851-85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凶险,多数表现为阴道大出血及休克,易被诊为单纯产后大出血而误诊。若能及时救治、去除病因可获痊愈。随着对本症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发展,诊断及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死亡率下降。现将我们两院收治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科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产科DIC病例资料.结果 6例经积极处理后仍有阴道出血者,行次全子宫切除;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后病情未控制再次手术切除残余子宫颈.32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时应采取去除病因、尽早终止妊娠、抗休克和输新鲜血液等措施,必要时行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常见诱因,DIC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DIC 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DIC临床特点及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琳 《右江医学》2009,37(4):466-46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产科DIC多由产科并发症引起,往往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笔者对我院近10年中抢救治疗的13例产科DIC病例分析总结,旨在探讨产科DIC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及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洁群  胡烈薇 《上海医学》1998,21(7):420-42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病理产科容易引起 DIC,特点为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母婴病死率高。本文作者对1974年6月至1997年6月,23年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收治的产科 DIC19例,以1994年第四届武汉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所定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选择合理使用肝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产科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机会多于其他临床科室 ,且病情进展迅速、凶险 ,治疗棘手 ,母婴病死率已跃居孕产妇死亡之首[1] 。本文总结 1995~2 0 0 1年 ,我院 3例产科DIC ,探讨产科出血与DIC的关系 ,以及DIC的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及处理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 ,年龄 2 1~ 2 8岁 ,平均 2 3岁。第 1胎第 1产 1例 ,第 2胎第 2产 2例 ,最小孕周 32 +1周 ,最大孕周 4 0 +5周。 3例产妇均抢救无效死亡。 3例中 ,1例重度胎盘早剥 ,子宫胎盘卒中 ,术中子宫出血 ;1例子宫下段粘肌层不完全裂伤性出血。…  相似文献   

19.
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2例恶性实体瘤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22例恶性实体瘤合并DIC的患者中以肺癌(27.3%)和消化道肿瘤(31.8%)多见。结果肝素治疗者的存活率为81.8%(9/11),非肝素治疗者的存活率为9.1%(1/11),肝素治疗者与非肝素治疗者相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DIC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高达54.5%,其中4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颅内出血,7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去除原发病是DIC治疗的关键,治疗中注意防止DIC的诱发因素,如化疗、放疗、感染,早期肝素抗凝治疗有望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发展中的严重临床综合征,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凶险,治疗棘手,孕母病死率已跃居孕产妇死亡之首。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去除病因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1987~1998年我科12例DIC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我院1987年1月~1998年12月期间,产科分娩15421例,发生DIC12例,发生率为0.08%。本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29岁,平均24岁。初产妇11例,占0.07%,经产妇1例,占0.006%。孕周分布:30~40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