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文丽 《中医杂志》2008,49(10):948-949
1 病历简介 简某某,女,50岁,200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于2005年12月不明原因出现乏力、纳差,继之目黄、身黄、小便黄,当地某医院按"病毒性肝炎"予以保肝降酶退黄治疗(用药不详),病情无缓解,黄疸继续加深,为明确诊断遂于西安某医院行肝穿刺活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给予强的松龙治疗2个月后,肝功能好转而停用.此后,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美能片等药治疗.2006年1月7日又感乏力、纳差,尿黄,当地某医院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6U/L,总胆红素(TBiL) 3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11μmol/L,碱性磷酸酶(ALP)351U/L,谷氨酰转肽酶(GGT) 724U/L,血清球蛋白(GLO) 40g/L,空腹血糖(GLU)9mmol/L,予以六味五灵片(五味子、灵芝等)、参芪肝康胶囊(人参、黄芪等)、贞芪扶正胶囊(黄芪等)等药物治疗20余天,自觉症状加重,黄疸加深,TBiL101μmol/L,DBiL 67μmol/L,再次予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每日60mg,冲击治疗13天,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大块红色丘疹,生化:ALT81U/L,AST 113U/L,TBiL 161μmol/L,DBiL 73μmol/L,ALP 377U/L,GGT 754U/L,GLO42g/L,GLU 16mmol/L,遂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9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以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08±15.7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26.08±7.23)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4.65±2.8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40±15.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65±11.30)U/L、血清总胆红素(66.20±10.40)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32.23±7.50)μmol/L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肾功能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淀粉酶升高率、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3.
谢宏明 《中医杂志》2012,53(23):2063-2065
1病历摘要 晏某某,女,39岁,因"发现肝炎7年,肝区不适1年余,腹胀伴蛋白尿2个月"于2011年1月26日入院.患者自诉7年前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未予以重视.2010年开始出现肝区不适,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缓解.2010年11月起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伴腹胀明显,遂到长沙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查:尿蛋白(++)-(+++).CT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肝门静脉高压,左侧少量胸水.2011年1月7日在岳阳市某医院住院治疗,肝功能:白蛋白(A) 17.0g/L,直接胆红素(DBiL) 25.5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7.5IU/L,球蛋白(G) 29.2g/L,A/G 0.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8.6IU/L.肾功能:尿素氮(BUN) 16.1mmol/L,肌酐(Cr) 126.4μmol/L.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华 《中医杂志》1999,40(12):741-743
1 病历摘要卢某,男,31岁,工程师,1986年发现HBsAg阳性,1991年肝功能出现异常,因乏力、纳差、上腹部隐痛、尿如浓茶色、巩膜黄染,收住某医院。住院时HBV—M示HBsAg( )、HBeAg( )、HBcAb( ),肝功能示TBIL234.58μmol/L,DBIL162.5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0U/L,γ—L—谷氨酰转肽酶(GGT)93U/L,碱性磷酸酶(CALP)240U/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复乐胶囊(党参、鳖甲、重楼、白术、黄芪等组成)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4例入院时已口服肝复乐胶囊1个月,对照组44例未服用抗肿瘤中药。两组患者均入院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比较治疗后肝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观察组总胆红素(25.08±10.5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7.81±171.95 U/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149.21±153.31 U/L),对照组分别为(35.30±20.18μmol/L)、(263.44±372.78 U/L)、(279.78±288.07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口服肝复乐胶囊能减轻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因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深70余天,伴腹水30天,尿少20天,于2001年1月31日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血吸虫病、嗜酒史.2000年n月15日因乏力、尿黄,查总胆红素(TBIL)17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μmol/L,丙氨酸转氨酸(ALT)466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c均阳性.  相似文献   

7.
吴某,男,25岁,2007年8月1日初诊。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身目黄染1月余,再发1周入院。患者自述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身目黄染,纳差,恶心呕吐,遂于2007年6月21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查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AST)223U/L,谷丙转氨酶(ALT)538U/L,谷氨酰转肽酶(GGT)88U/L,碱性磷酸酶(ALP)149U/L,总胆红素(TBil)64.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4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40.3μmol/L。遂诊为肝炎,予护肝、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2006年7月25日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某44岁男性患者因皮炎服用曲尼司特胶囊与咪唑斯汀缓释片,服药20d后出现铁锈色尿,27d后出现纳差、大便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入院后血液生化检查提示ALT 430U/L、AST 164U/L、ALP 224U/L、TBIL 218.6μmol/L、DBIL 115.8μmol/L,并停用曲尼司特与咪唑斯汀,给予保肝、去黄治疗。治疗第9天转氨酶明显下降(ALT 56U/L、AST29U/L),但胆红素呈现上升趋势(TBIL 310μmol/L、DBIL 147.7μmol/L),行2次血浆滤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清瘀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表达情况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ICP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施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实验组于此基础联合施予清瘀利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血清TBA、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负调控因子-3蛋白(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transferprotein,PLTP)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TBA(13. 57±4. 69)μmol/L,ALT(77. 96±46. 90) U/L,TBIL(19. 22±5. 10)μmol/L,AST(76. 97±44. 57) U/L,分别比对照组(24. 00±5. 11)μmol/L、(105. 50±50. 25) U/L、(32. 00±5. 55)μmol/L及(107. 11±50. 36) U/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SOCS-3蛋白及TGF-β水平比对照组高,而TNF-α及PLTP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于ICP患者中施予清瘀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有助于改善其TBA、TBIL、AST及ALT表达,并改善SOCS-3蛋白、TNF-α、PLTP及TGF-β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贺洁登 《四川中医》1996,14(12):33-34
1.湿重于热型黄疸输液过多致腹胀案 刘××,男,45岁。住院号:0536。1986年5月12日门诊以“急性传染性肝炎”介绍入院治疗。证见:身黄,目黄,尿色深黄。头昏且重,四肢倦怠,脘闷腹胀,时欲吐,不欲食,大便如常,舌红苔白腻,脉弦缓。查总胆红素47μmol/L,结合胆红素28μmol/L,麝浊10单位,血清谷丙转氨酶186卡门氏单位。总蛋白67g/L,白蛋白41g/L,球蛋白26g/L。HBsAg阴性。诊断:黄疸(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辨证属湿重于热。治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用茵陈四苓散加减。药用茵陈50g,栀子、白术、茯苓、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清肝化淤汤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4例为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病人.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男23例,女9例.乙肝(HBV阳性)13例,其他急性肝炎(包括淤胆型肝炎)19例;总胆红素(TB)最高394.7μmol/L,最低120.4μmol/L,平均186.6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最高2410u/L,最低1046u/L,平均1664u/L.慢性肝炎22例,男18例,女4例.其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6例,其他6例.TB平均89.5μmol/L,ALT平均472u/L,AST平均585u/L.5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脾肿大和急性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纠酸、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滴注,对症及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静脉营养、保持通便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两组治疗前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应用经皮胆红素监测仪,监测每天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天数。结果: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310.60±20.53)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298.37±17.13)μmol/L,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值(78.52±14.59)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值(94.30±11.21)μmol/L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5.32±2.37)d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7.12±2.33)d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庞贝病案     
正患者,男,18岁,55 kg。初诊日期:2020年6月10日。主诉:发现转氨酶升高9年、脊柱侧弯4年。现病史:2011年8月体检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56 U/L,无不适症状,以"肝炎"于多家医院就诊,行护肝等(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2014年出现站立、行走身体向右倾斜,未引起重视。2015年行左肱二头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正案1:王某,女,45岁,主因"尿黄、恶心、纳差1周",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灰指甲病史,服用"斯皮任诺"6个月,出现尿黄、恶心、纳差,身目黄染。门诊化验示肝功能异常,ALT 298.5U/L,AST 152.8U/L,GGT351.5U/L,AKP 177.5U/L,A/G 29.2/26.2g/L,TBIL144.8μmol/L,DBIL 116.28μmol/L,故收入住院。住院后查肝功能,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 205.74μmol/L,DBIL  相似文献   

15.
李超 《中医杂志》2004,45(3):171-171
笔者以川牛膝为主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肝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岁,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肝炎22例.血清总胆红素25.6~175.5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6.
1 重用赤芍凉血退黄 沈某 ,男 ,73岁 ,于 2 0 0 1年 6月 30日诊。因“皮肤巩膜黄疸持续加重 1周”于 2 0 0 1年 5月 1 6日入住某传染病院 ,诊为急性重症肝炎。经治疗半个月后黄疸仍持续加重 ,ALT却反而下降。入院检查 T37.2℃ ,BP1 6/1 0 k Pa,神志清 ,精神差 ,巩膜、全身皮肤重度黄染 ,无明显出血点 ,心肺 ( - ) ,腹软 ,肝脾肋下 2 cm,上腹压痛 ,无明显反跳痛 ,腹水征 ( - ) ,双肾区叩击痛 ( - ) ,NS( - ) ,舌红苔黄糙 ,脉弦细。总胆红素 42 1 .2μmol/L ,直接胆红素 40 1 .3μmol/L,间接胆红素 1 9.9μmol/L,ALT2 1 IU/L ,乙肝…  相似文献   

17.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后3 d5、d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并对治疗组中早期、晚期黄疸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血清总胆红素下降(40.1±19.5)μmol/L,5 d下降(71.3±26.7)μmol/L;对照组3 d下降(34.3±17.2)μmol/L,5 d下降(62.7±25.2)μmol/L,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晚期黄疸总有效率高于早期黄疸。讨论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更有效、快速,且安全、经济。对晚期病理性黄疸效果优于早期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纳差、乏力10天,尿黄、腹胀5天,于2010年12月28号入住我科。既往史:患者于2010年3月单位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为阳性,HBV-DNA为3.5×105copy/mL(PCR荧光定量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2 U/L、总胆红素(TBiL)15.8mol/L,当时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退黄利胆方剂(茵陈、山栀),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胆红素日下降值和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下降(49.24±23.25)μmol/L,降至正常需(4.8±2.5)d;对照组分别为(33.45±21.38)μmol/L和(6.1±4.6)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退黄利胆方剂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我们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择其病案几则,介绍如下。1凉血活血,利湿解毒慢性重型肝炎不少患者起病见胸痞腹胀,肢酸倦怠,身目发黄,舌苔黄而腻。此乃湿热交蒸,酿成热毒,充斥气分所致。湿邪阻滞,气机受困,则见胸痞腹胀,肢酸倦怠;湿热交蒸,胆汁外溢,则见身目发黄;湿热下蕴则小便色赤。舌苔黄腻是湿热蕴阻之象。治宜解毒化湿,甘露消毒丹加减。然肝为血脏,其体为阴,湿热久滞,必然灼耗阴血,故血虚见者居多。治疗宜在上方药的基础上加用凉血活血的药物,做到养血而不助热,活血而祛瘀滞,常配用丹参、赤芍、郁金、何首乌等。例1,患者,男,45岁,2000年饮酒后出现身目、尿黄,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护肝降酶退黄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近3年来肝功能反复不正常,2003-10-05到某医院查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6 U/L,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20 U/L,总胆红素(TB IL)21.5μmol/L,直接胆红素(DB IL)10.8μmol/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予甘利欣、苷复肽、思泰美等药治疗,症状反而加重,食欲不振,饭后腹胀甚,恶心厌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