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菲霏  张景凤 《四川中医》2013,(12):151-153
摘要:围绝经期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其血压波动明显,还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单纯使用西药降压药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中医药治疗突显了其优势。本文分别从中医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证型分型研究、辨证施治三方面进行论述,发挥中医特色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特点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莲薇  张淑君  孙卓君 《中医杂志》2008,49(11):1031-103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系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日渐衰老,肾精、肝血日益不足,无以濡养脏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中以肾虚为本,肝血不足为辅,两脏亏虚致脏腑阴阳失衡,阴虚阳亢,君相火旺;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水不涵木,肝火上炎,而见诸多阴虚于下,阳浮于上、于外的症状,如烘热汗出、情绪异常、夜寐欠安等等.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轻重不一,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散在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1].中医多认为病机为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经血不足,以致阴阳失调,脏腑之间亦失去平衡,多以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等为治疗要点[2],而忽略了对血瘀的认识.笔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预后差等特点,居我国慢性传染病之首。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为慢性乙型肝炎带来了较大进步,但距离根治或治愈依然有漫长的路程。  相似文献   

5.
严航 《西部中医药》2011,24(3):21-23
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方面概括近几年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认为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其机理及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靓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6):540-542
随着糖尿病低龄化趋势,围绝经期(PMS)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PMS 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中医在治疗PMS 2型糖尿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糖尿病前期。古今中医学者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近年国内也有医家对PMS糖尿病证候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对PMS 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早期干预意义重大。探讨PMS 2型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发掘PMS女性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可更好地指导中医糖尿病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吴丽芹 《山西中医》2011,27(11):5-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认为本病发病是以肾虚为病理基础,以气郁、痰浊、瘀阻为发病重要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虚实兼夹、寒热并存为病理改变,其病变脏腑涉及肾、肝、心、脾、肺,而以肾为先。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键,脾虚、心神不宁是加重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浅述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失眠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后的《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中相继都有记载.其病因病机有心肾学说、肝肾学说、肝脾学说、肝胆学说等。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经断前后诸证"范畴,目前,中医治疗此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关于病因病机的论述意见庞杂,百家争鸣,故笔者将近年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黄景贤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造成的后果最严重。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中医没有与之相应的病名,更谈不上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随着临...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试就骨质疏松症得病因病机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对其中医病机的研究较多,本文从脏腑辨证、标本虚实、证型规律、体质因素等方面对各家的中医病机观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贾彤 《中医临床研究》2013,(11):102-104
目的:旨在了解太仓地区自然绝经女性的中医体质况。方法:用随机整群法抽取由太仓市某社区管理的自然绝经女性130人,使用统一问卷评定中医体质,用改良的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评定绝经综合症的症状情况。结果:①质类型分别为平和型95例(73.1%),偏颇体质35例(26.9%);②MI正常者为33人(25.4%),有症状者为97人(74.6%);③质分类与KMI有相关性(r=0.313,P<0.01);④MI分值的中位数在平和、气虚、气郁、血瘀、阳虚和阴虚体质中分别为10、15、19、7和17,组间有统计学意义(x2=23.150,P<0.01);有偏颇体质(指非平和体质)的在KMI中判别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的分布依次为4/33(12.1%)、13/58(22.4%)、18/39(46.2%),有统计学意义(x2=11.605,P=0.003);⑤MI中潮热汗出、眩晕、疲乏和皮肤蚁走感在6种检出的中医体质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x2=19.235、12.924、21.386和11.977,P<0.05)。结论:太仓地区自然绝经女性中医偏颇体质以气虚、阴虚为主,中医体质分类与KMI配合使用,可以为绝经女性提供更丰富的健康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中药对颅内高压的治疗疗效明确,其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调节患者的整体状况,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今后将会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中医文献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病症、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证候研究、中医治疗临床研究、中医治疗机理研究方面将2003年以来有关抑郁症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评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为中风病重要并发症的中风后抑郁,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而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方面卓有成效,本文对中风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包括针灸、中药、针药结合及其他中医方法,并对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FGID),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范畴,多因“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目前,FD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脑肠互动异常、胃容受性受损、内脏敏感性增高、胃动力不足、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异常、心理精神因素等。随着罗马Ⅳ标准的颁布,十二指肠的作用在FD的发病中日益凸显。十二指肠高敏性、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及十二指肠黏膜低度炎症等在FD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可能是治疗FD的新靶点。本文综述FD发病中十二指肠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为FD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将心血管疾病伴有痹证证候者命名为"心痹证",并对胸痹与痹证伴发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病因上,感受寒邪,正气不足,劳逸失度,病理产物阻滞为其常见病因;邪盛正衰,气血亏虚,痰浊内生,经脉闭阻为其主要病机。笔者运用自拟方宁心通痹方加减治疗"心痹证",临床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干眼症中医临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平山 《环球中医药》2012,5(3):237-240
干眼症为目珠干燥之症。中医学认为其为五脏正常功能受"燥"所伤,肺、肝、肾津伤液耗,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所致。病机以阴虚为本,尤以肝肾阴虚为主。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无论是辨证论治还是针对特定证候的专方、验方,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的针灸治疗以及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但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还存在缺乏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科学的疗效评定标准以及科研设计不够严谨等不足。以后应在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同时,深入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其病理生理状况、预防以及治疗。并将动物实验结果转化为临床可用的知识,为干眼症治疗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