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0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89例颅内动脉瘤,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主要是心理护理,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主要是配合术者完成栓塞手术;术后主要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给予处理。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不同环节护理目标不一样,应针对对围手术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颈总动脉压迫训练、眼部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语言、肢体活动情况,以及对穿刺部位血肿、脑梗死、脑神经麻痹、脑过度灌注、血栓形成与栓塞等各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手术固然重要,围术期细致、到位的护理更是起到关键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Galen静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例Galen静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3例一次治疗完全闭塞瘘口,2例两次栓塞,1例三次栓塞。术后4例癲痫得到控制,1例心力衰竭未再发作。6例均恢复正常大脑发育,预后良好。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Galen静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给予细致、全面、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01—2018-01入院的8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围手术期生理指标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与出院前SAS评分与SD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与心率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末期随访疼痛、娱乐消遣与咀嚼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例因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再次出血死亡,1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2例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围手术期积极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规范性护理措施。方法对53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近年来在该疾病方面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及理论,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术中并发脑梗死2例,术后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及理论,做好系统性与规范性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4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的患者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和各项安全措施;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只有癫痫发作2例,精神症状2例,缄默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的患者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和各项安全措施;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只有癫痫发作2例,精神症状2例,缄默3例,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为血管内治疗CCF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方法血管内治疗前后通过心理疏导、眼部护理、压迫颈总动脉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卧位护理、病情观察、过渡灌注护理、面部护理、出院护理等环节,对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取得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CCF的血管内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比较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前瞻性分为手术夹闭组(44例)和血管内栓塞组(30例)。术后对65例随访3~28个月,夹闭组38例、栓塞组27例(失随访9例)。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手术夹闭组6例,血管内栓塞组2例;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夹闭组4例,血管内栓塞组0例;下视丘反应:手术夹闭组11例、血管内栓塞组4例。转归良好:手术夹闭组26/38例,血管内栓塞组25/27例(P=0.03);转归不良:手术夹闭组11/38例,血管内栓塞组2/27例(P=0.03)。随访:手术夹闭组1例死亡,血管内栓塞组1例再生长、1例再通。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操作安全、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特别是对Hunt—HessⅣ~Ⅴ级的患者可增加生存和治愈机会,但不能完全替代夹闭术,两者的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我科开展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术29台次,在围手术期对病人进行规范的护理,并加强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的配合,重视术后拨管及一般护理。结果29例病人无死亡,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确保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术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0年4月介入治疗的41例TCCF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术中进行降血压球囊闭塞试验,术后按专科要求个体化护理。结果 所有病人均治愈,1例采用覆膜支架治疗后发生右侧颞叶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介入治疗TCCF效果良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与护理的经验。方法根据颅内动脉瘤的特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30例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加强监护,重点注意股动脉穿刺点的处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术,术后2周左右出院,26例无神经功能障碍,3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结论完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监护,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及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7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前预防再出血,术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结果瘤腔100%闭塞65个,95%闭塞8个,90%闭塞6个。术后GOS5分52例,4分12例,3分6例,2分4例,1分5例。全组病死率6.3%。术后68例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1例复发者行再次GDC栓塞。结论动脉瘤性SAH病人在围手术期预防再出血,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7月应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治疗的50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 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栓塞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支架均完全释放。2例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给予罂粟碱30 mg后缓解。术后当天出现远隔部位出血1例。出院时,肢体麻木2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1例;未出现缺血性不良事件。结论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Choydar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围手术期,进行全程、规范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新型血管重建式介入手术治疗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7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包括:术前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确切的颈动脉压迫试验和用药护理,稳妥的术中抗凝和应急预案处理,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以及规律的出院指导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消失或缓解。手术时间(4.0±0.7)h,住院时间(7.8±0.8)d。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例,1例术后20 h肢体轻瘫,头颅核磁证实脑梗塞,治疗后肌力恢复;1例术后1周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后痊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术中配合和完善的术后观察是新型血管重建式介入手术治疗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讨论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84例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积水21例,其它并发症3例。其中死亡5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要积极防治,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特点,掌握栓塞技巧和手术操作要求,早期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围术期与围术期护理的界定及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通外科围术期学术讨论会上,对围术期做出的定义是“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而围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围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介入栓塞治疗1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提出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严密控制血压的变化,术后严防并发症发生并采取相关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未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对介入技术要求较高的微创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科通过对17例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精心护理,不仅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最佳时期,为挽救生命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使病人治疗周期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颈外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近年来作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面部供血丰富的肿瘤和鼻衄87例的体会。其中73例栓塞后2~7天手术切除,64例全切,9例大部切除。另外1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治疗,供血丰富的肿瘤术前血管内栓塞,可达到瘤床内栓塞坏死,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易于手术全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难治性鼻衄血管内栓塞效果明显。作者对血管内栓塞技术的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尽量避免术前颈外动脉结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