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高血压病人服用丹芎通脉颗粒前后血小板活化水平.方法在服药前后,采用双注射器采集外周静脉血,3.8%枸掾酸钠抗凝,加入三种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加入FITC-PAC1,PE-CD62P及PerCP-CD61单抗,室温避光孵育,1%多聚甲醛固定,上机检测.结果16例病人服药前后PAC1+%从(12.61±3.15)%下降到(2.83±0.71)%(P<0.0001).34例病人服药前后CD62P+%从(5.49±3.64)%下降到(2.31±1.54)%(P<0.0001).结论服用丹芎通脉颗粒后,病人的血小板活化水平都有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邢杨波  何红 《浙江医学》2004,26(11):808-810
目的了解噻氯匹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干预状况.方法对85例临床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噻氯匹定250mg,2次/d及阿斯匹林100mg,1次/d,疗程3 d,并在服药前后测定血小板表面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程度.结果85例患者服用噻氯匹定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5例,其血小板膜CD62P 16.11%±5.32%较服药前18.32%±6.12%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1.563,P>0.05);CD63表达阳性率26.43%±8.99%较服药前30.45%±8.21%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t=1.581,P>0.05).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40例,其血小板膜CD62P 3.25%±1.13%较服药前3.85%±1.01%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1.131,P>0.05);CD63表达阳性率5.33%±1.32%较服药前6.01%±1.58%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t=1.281,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短期仅服用噻氯匹定片250mg,2次/d加阿斯匹林100mg,1次/d,3d,疗程可能偏短.  相似文献   

3.
李运田  杜大勇  杨升华  柳杨 《重庆医学》2015,44(13):1756-1758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洗涤血小板按照等体积分为3组,Ⅰ组加入100 μg/mL HDL;Ⅱ、Ⅲ组均加入PBS,3组均置于37℃环境下孵育15 min.Ⅰ、Ⅱ组加入50μg/mL ox-LDL;Ⅲ组加入PBS,3组均在37℃再孵育15 min.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CD62P表达水平,应用透射电镜观察3组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结果 3组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29.26±5.91)%>Ⅰ组(15.37±1.49)%>Ⅲ组(2.05±0.85)%3组的血小板CD62P平均荧光强度(MFI)存在差异(P<0.05),且Ⅱ组(3.97±0.64)>Ⅰ组(2.51±0.53)>Ⅲ组(1.50±0.10).Ⅱ组血小板脱颗粒比Ⅰ组更明显,Ⅲ组未发生脱颗粒.结论 HDL能显著抑制ox-LDL体外诱导的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derived microparticals,PMP)数量的变化,研究其与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2P、GPⅡb/Ⅲa活化比率的关系,探讨其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病例组治疗前PMP(223±54)/10~4Plt,CD62P(52.19±12.37)%,GPⅡb/Ⅲa(77.98±14.22)%;治疗后PMP(136±18)/10~4Plt,CD62P(31.16±17.43)%,GPⅡb/Ⅲa(40.71±11.64)%;对照组PMP(66±17)/10~4Plt,CD62P(4.27±2.17)%,GPⅡb/Ⅲa(10.23±3.44)%。病例组上述指标治疗后均下降(P均<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1)。PMP数量与CD62P、GPⅡb/Ⅲa活化比率呈正相关(r=0.69,r=0.86 P均<0.01)。结论:血小板微颗粒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中与CD62P、GPⅡb/Ⅲa活化比率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可作为血栓性脑血管疾病血小板体内活化的特异性指标。PMP、CD62P、GPⅡb/Ⅲa的联合检测对该病的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现察志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改变,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42例ACS志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2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丹红治疗姐介入治疗术后即静脉滴注射液14d后复查上述指标,井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2组间比较.结果 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CD62P,CD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丹红注射液治疗组CD62P、CD63较常规治疗组明王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的表达和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水平,寻求抑郁症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3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3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和CD63,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水平.结果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和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4±0.80)%,(2.60±0.64)%(P<0.01)和(7.68±0.79)%,(5.34±0.87)%,P<0.01];抗抑郁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2.82±0.91)%,(5.24±0.80)%,P<0.01和(5.48±0.82)%,(7.68±0.79)%,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可能逆转抑郁症患者血小板的过度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血小板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GPⅥ)、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水平及葛根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6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50例和同期体检的正常对照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GPⅥ和CD62P的表达水平并观察患者葛根素治疗前后GPⅥ和CD62P的表达变化;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中可溶性GPⅥ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统计血小板膜GPⅥ与CD62P、血小板膜GPⅥ与可溶性GP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血小板膜GPⅥ和CD62P表达增加,并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葛根素治疗后血小板膜GPⅥ、CD62P表达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GPⅥ与CD62P之间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784,P<0.01);病例组可溶性GP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GPⅥ与血浆可溶性GPⅥ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0.828,P<0.01).结论 GPⅥ和CD62P均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而且二者具有同样的敏感性;GPⅥ、CD62P检测对于指导用药有临床价值;血浆可溶性GPⅥ亦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参芎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在禹州市中医院治疗的9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参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中医症候积分、血小板活化指标[半胱天冬酶酶原激活复合物1(PAC-1)、CD62p、CD63]。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1、CD62p、CD6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参芎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小板活化指标,减轻心绞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66例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CS组(45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2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和CD63。并根据性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血LDL-C水平对ACS患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CD62P和CD63的表达。结果ACS组CD62P(5.12±3.95)%、CD63(5.20±3.54)%,分别高于对照组CD62P(2.64±1.31)%、CD63(2.57±1.67)%(均P<0.01);两指标测定ACS的敏感性为73.33%和71.11%,而特异性为71.43%和76.19%,其界值点分别为2.59%和3.05%。在ACS患者中,性别对血小板的CD62P和CD63影响不显著(P>0.05);三支组和双支组的CD62P和CD63的表达均高于单支组(P<0.05);三支组与双支组间的CD62P、CD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LDL-C组的CD62P、CD63高于低LDL-C组(P<0.01)。结论ACS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性别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无显著影响,血小板活化程度随冠脉病变加重和高LDL-C水平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20例冠心病患者口服国产鱼油提取的EPA(20碳5烯酸),服药21天,每天8mg/kg。停药后第1天及第15天血小板粘附试验(Salzman法)从服药前的84.65±3.28%分别减至97.45±7.08%(P<0.001)及45.85±10.34%(P<0.001)。ADP(2UM)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从服药前的68.11±11.91%分别减至59.38±9.35%(P<0.025)及61.35±12.74%(P<0.05)。肾上腺素(0.4mg/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从服药前的71.16±13.02%分别减至62.26±11.41%(P<0.05)及60.24±15.38%(P<0.05)。6-酮PGF_1α水平则从服药前的12.86±2.83qg/ml分别增至18.93±9.11pg/ml(P<0.01)及18.04±7.92pg/ml(P<0.01)。TXB_2水平从服药前的388.25±242.59pg/ml减至220.25154.48pg/ml(P<0.01)及181.5±113.48pg/ml(P<0.01)。停药后第一天血胆固醇水平从服药前的215.34±41.95mg%降至186.83±34.30mg%(P<0.01)结果显示EPA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PGI_2形成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一个有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