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用于腹腔镜术麻醉前用药的优缺点。方法32例择期异位妊娠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入A组(长托宁组)和B组(阿托品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A组长托宁0.01mg/kg和B组阿托品0.01mg/kg。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气管插管时T2和术毕BP、DBP、HR、SpO2以及麻醉诱导前、术中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情况。结果B组在T1和T2时的SBP、DBP、HR与TO比较明显增高(P〈0.05)。在T1、12时点B组的SBP、DBP、HR明显高于A组(P〈0.05)。术毕拔管时,与A组比较B组患者腺体分泌物明显增多(P〈0.05)。结论长托宁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术麻醉前用药抑制腺体分泌效果较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胡宇  张莉  骆沙舟  牟红  吴畏 《西南国防医药》2013,(11):1213-1214
目的针对多国维和部队语言不通这一特殊群体,病例多为阑尾切除、清创等小手术这一特殊情况,探讨中国驻黎维和二级医院患者麻醉方法选择,为继任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阑尾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行硬膜外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情况及术后对麻醉方式的接受度。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MAP和HR无显著差异(P〉0.05),但麻醉过程中A组较B组MAP和HR明显升高(P〈0.01);术后焦虑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选择非常紧张、拒绝再次经历该麻醉方法的患者,A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维和医院无论手术大小,麻醉方法选择以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大剂量美托洛尔组。采用高脂饮食并免疫损伤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药4周后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家兔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测定家兔血脂指标(TG、TC)及心率,取左心室病理,应用11℃染色的方法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检测心肌核因子KBp65(NF—KBp65)及Fas蛋白的表达量.采用TUNEL法计数心肌凋亡指数:结果药物干预组心率较不用药组心率减慢(P〈0.01),大剂量美托洛尔组比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心率减慢(P〈0.05);手术组的凋亡指数、Fas和NF—κB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大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凋亡指数、Fas和NF—κB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O.01),大剂量美托洛尔组凋亡指数、Fas和NF—κB蛋白的表达较小剂量美托洛尔组明显减少(P〈0.05);大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心肌梗死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1),大剂量美托洛尔组较小剂量美托洛尔组心梗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美托洛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减少心梗面积,可能与它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细胞Fas和NF—κB蛋白的表达抗凋亡有关,美托洛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余璇  缪冬梅  卢彬 《西南军医》2014,(2):133-13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啶组)和N组(空白对照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麻醉药物,并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5pg+格拉司琼3mg)。两组给予负荷剂量后,D组立即泵注右美托咪啶0.5gg/kg,10min内注射完毕,而N组立即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min内注射完毕。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躁动率的发生和苏醒时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及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注药前以及D组各时点比较,N组在拔管即刻、拔管3min、拔管5minHR、MAP、RR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间点三者无明显变化(P〉0.05)。D组躁动率低于N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gg/kg泵注能明显减轻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病人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胆囊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A)组30例和布比卡因(B)组30例,选择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两组分别注入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注射局麻药前及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测定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BDH)、肌酸激酶(CK)。结果:两组术后ALT(丙氨酸转氨酶)、ASF、BUN(血液尿素氮)、CK均略有增高,与术前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ASF、LDH、BDH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与术前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E〉0.05);而术后CK均明显增加,与术前对照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B组增加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两种布比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均较好,无明显差异;但从心肌酶谱等指标看左旋布比卡因更安全,心肌毒性更低,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48例喉镜经口插管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对生命体征影响、插管成功率、插管结束后并发症。结果:A组和B组插管所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插管结束后并发症(P〈0.01)。A组和B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插管前后呼吸频率增加(P〈0.05)。A组和B组插管前后心率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插管前后血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插管前后SPO2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呼吸衰竭,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海拔4100m低氧条件下药物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对人体劳动能力的改善作用,为提高抗低氧药物筛选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服用三普红景天组(A)、乙酰唑胺组(B)、NO吸入组(C)和对照组(D),每组10人,于服药前运动前、服药后运动后重复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进行组间及服药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A组与B组SaO2服药后较服药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服药后运动后较服药后运动前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心率服药后较服药前差异显著(P<0.05),B组、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级相比,A组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运动后较服药前运动后HR,A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B组差异显著(P<0.05),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组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劳动能力的客观指标,其作用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持续泵注与多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A组)和常规分次注药组(B组),每组3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2%利多卡因先注入实验量3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征象后,A组以0.13—0.15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B组10—12ml,2—3min内分次注完,术中未再追加药物。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PO2和用药总量。结果: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PO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P〈0.01)BP波动显著降低(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可靠,BP平稳,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给药途径(主动脉、中心静脉)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4组,每组20例:A1组(无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A2组(无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B1组(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B2组(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记录术前(T0)、输注鱼精蛋白之前(T1)、输注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15min(T5)、25min(L)各时间点HR、SBP、MAP、CVP等参数,并采静脉血测血清中各时间点组胺的水平。结果输注鱼精蛋白后,经中心静脉给药A,组及B2组MAP、RPP(RHxSBP)均低于主动脉给药A1组(P〈0.05)及B1组(P〈0.01);B2组CVP明显高于B1组(P〈0.05)。给药后(T2-T7)4组患者血中组胺浓度较术前(T0)均明显升高(P〈0.05),经中心静脉给药Az组及B2组较主动脉给药A1组及B1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经主动脉输注鱼精蛋白可减少组胺的释放;主动脉给药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特别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低容量液体复苏、脑垂体后叶素复苏对创伤早期重度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HS)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24只,股动脉放血,制作重度UHS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A组(延迟复苏组);B组(低容量液体复苏组);C组(脑垂体后叶素组)。观察各组放血前即刻(TO)、达到目标血压时(T1)、实施三种复苏方法后1h(T2)、复苏平稳后2h(113)各时点的HR、MAP、CVP、血气分析及各组的出血量和72h存活率。结果1、2时点,A组的CVP、MAP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B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TO;在T2时点,A组的PaO: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中心静脉血乳酸(BL)和碱剩余(BE)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BE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点,B组和C组的BL和BE均组和明显高于1、0时点(P〈0.01),低于T1时点(P〈0.01)。三组间的Hot、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h内存活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低容量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重度UHS时的存活率;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的复苏效果优于低容量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研究模拟舰船摇摆状态下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的麻醉平面和血流动力学异同,以优化海上船体摇摆情况下腰麻的用药。方法 8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水平位对照组(R1)、布比卡因水平位对照组(B1)、罗哌卡因模拟摇摆组(R2)、布比卡因模拟摇摆组(B2)。比较观察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副反应等。结果B2组麻醉平面较B1组高2.7个节段(P〈0.01),其平面固定时间较B1组延长(P〈0.05)。R1组与B1组比较,麻醉效果除麻醉平面相似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R2组较R1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明显延长,两组痛觉减退和消失平面在注药后15min出现统计学差异,麻醉平面固定后R2组的痛觉减退和消失平面要较R1组分别高1.2和2个节段(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向头延伸时间及持续总时间、最高痛觉消失平面、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R2与B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麻醉平面B2组较R2组高1.4个节段。结论 在体位急剧改变状态下,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均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更显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托烷司琼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术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给予地佐辛0.8mg/kg+托烷司琼5mg,B组地佐辛0.8mg/kg+右美托咪定1ug/(kg·d)+托烷司琼5mg,C组地佐辛0.5mg/kg+右美托咪定1ug/(kg·d)+托烷司琼5mg。观察比较3组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不同时间节点VAS分值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T2~L时间节点Ramsay分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同时间节点(P〈0.05);T1时间节点Ramsay分值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嗜睡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C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患者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可降低地佐辛用量而达到满意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董兰  雷志礼  李萌  丁冠军 《武警医学》2011,22(11):948-951
目的探讨SLIPA^TM喉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最佳置入麻醉深度。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根据呼吸道管理方式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数值,依次分为:喉罩+BIS40组(A1)、喉罩+BIS50组(A2)、喉罩+BIS60组(A3)、气管插管+BIS40组(B1)、气管插管+BIS50组(B:)、气管插管+B1S60组(B3)。麻醉诱导时待麻醉深度(BIS)达到40、50、60时,分别置入SLIPA^TM喉罩或行气管内插管,并于入室、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T0、T1、T2、T3、T4)5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监测血浆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结果(1)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n比较,A1、B1组患者MAP在T1时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除A1组外其余各组患者MAP、HR均于T2时开始升高(P〈0.05),且B3组患者MAP在T2、T1和T4时均明显高于A3组(P〈0.05)。(2)激素水平变化:与T1比较,A1、B2组患者E水平于T2时开始升高(P〈0.05),ATⅡ水平于T3时开始升高,B3组患者E和ATⅡ水平均于T2时开始升高(P〈0.05),并持续到T4时(P〈0.01)。B3组患者ATⅡ水平在T2、T3和T4时均明显高于A1组(P〈0.05)。结论与气管内插管相比,SLIPA^TM喉罩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小。BIS50是置入SLIPA^TM喉罩比较合适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轻比重腰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分为轻比重腰麻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0.25%轻比重布比卡因6~10mg行腰麻,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其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以及麻醉前后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麻醉后15、30min,血压及心率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轻比重腰麻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兔胰岛素水平变化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兔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变化,探讨变化机理。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标准NAFLD模型组(A组)、半量NAFLD模型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A组给予高脂饲料160g/(兔·d),B组给予高脂饲料80g/(兔·d)+普通饲料80g/(兔·d),C组给予普通饲料160g/(兔·d)。饲养周期13W。实验前后采集血浆标本,常规检测实验前后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Bs)水平;肝脏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1)Ins:C组饲养前后无差异;B组饲养后Ins升高(P〈0.05);A组饲养后Ins水平升高(P〈0.01),且高于B组(P〈0.05)。(2)BS:饲养后A组、B组血糖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3)TC、TG:饲养后A组、B组与饲养前比较升高(P〈0.05或P〈0.01),且A组高于B组(P〈0.05)。(4)肝脏病理学:A组重度NAFLD,B组轻度~中度NAFLD,C组正常肝脏组织。结论高脂血症致NAFLD兔Ins水平升高,且与NAFLD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初发、复发性高原肺水肿血清NO、NOS、iNOS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初发、复发性高原肺水肿(pHAPE、rHAPE)在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三组:①对照组(C组、16.例),②pHAPE组(18例),③HAPE组(10例);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NO、NOS、iNOS。结果:C组高于pHAPE和rHAPE组,P〈0.05-P〈0.01;两组治疗前低于治疗后,P〈0.01;NO两组前前相比,P〉0.05,两组后后相比,P〈0.05;NOS、iNoS两组前前、后后相比,P〈0.01。结论:缺氧引起了NO、NOS、iNOS的下降,以rHAPE更明显,治疗后分泌增加。这些改变提示它们在HAPE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脑肿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脑半球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ASAI-II级,随机分为3组(n=20),HH404ml/kg组(HH40A组)、HH402ml/kg组(HH40B组)和20%甘露醇4ml/kg组(M组)。常规诱导后行右侧颈内静脉逆行置管至颈静脉球。3组均行七氟烷吸人麻醉,待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达1.2最低有效肺泡气浓度(MAC)后,在15min内静脉滴注各组实验液体。在静滴前即刻(T0)、静滴后15min、30min、60min、120min(T1~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采集5ml动脉血和5ml颈静脉球血行血气分析和血红蛋白测定;计算出各时间点脑氧代谢值。结果3组各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1、0时比较,HH40A组HH40B组脑氧摄取率在T1~T4时降低(HH40A组P〈0.01,HH40B组P〈0.05),M组脑氧摄取率在T1~T3时降低(P〈0.05)。HH40A组较M组在T1~T4时刻脑氧摄取率降低,其中他~T4时刻P〈0.01。HH40B组与M组各时刻脑氧摄取率均无明显差异。HH40A组与HH40B组比较,两组于T2~T4时刻脑氧摄取率有差异,其中T2和T4时亥4差异明显,P〈0.01。结论HH40与20%甘露醇均能降低脑氧代谢。相同剂量的HH40注射液较20%甘露醇降低脑氧代谢效果好,且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拟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七氟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B组吸人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待患儿入睡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AP、HR、RR、SpO2,入睡和清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A组患儿检查中的MAP、HR及R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HR及RR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检查中的MAP、HR及RR大于A组(P〈0.05);A组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B组(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大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安全地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入睡及苏醒更快,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桂英 《西南军医》2009,11(4):674-675
目的比较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优越性。方法将20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腰-硬联合组,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下降发生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诱导时间与B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用急症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芬太尼滴鼻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40~65kg,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稀释至2mL:观察组(A组)经鼻滴入芬太尼1μg/kg;对照组(B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患者用药2min后均静注丙泊酚1.5~2mg/kg,患者意识消失即开始手术,酌情追加丙泊酚0.5~1mg/kg。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2min(T1)、静注丙泊酚后1min(T1)、2min(T3)及清醒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诊疗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发生情况。结果MAP两组在T1~T4时均低于L时(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pO2在T2、B时A组低于B组(P〈0.05),B组T1~T3时低于T0时(P〈0.05);丙泊酚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μg/kg芬太尼滴鼻复合丙泊酚静注用于人工流产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