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卵巢上皮癌(EOC)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EOC及23例BOT的MSCTA特异征象,其中主要分析的征象有:供血动脉的数目、有无粗大引流静脉、肿瘤内血管是否走行迂曲及布局紊乱、是否合并小动脉瘤、是否合并动静脉瘘.结果 EOC组及BOT组供血动脉数目≥2支者分别占89.7%(35/39)和8.7%(2/23);显示粗大引流静脉者分别占87.2%(34/39)和4.3%(1/23);肿瘤内血管走行迂曲、布局紊乱者分别占97.4%(38/39)和13.0%(3/23);出现小动脉瘤者分别占79.5%(31/39)和8.7%(2/23);出现动静脉瘘者分别占74.4%(29/39)和4.3%(1/23).2组各MSCTA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结论 MSCTA可较好地显示肿瘤血管的分布、数量及形态,对EOC与BOT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 SBO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BOT患者,分析临床特点及MRI特征。结果 6例患者中3例为双侧发病,1例左侧,2例右侧,所有病灶MRI均表现为包绕或部分包绕卵巢的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长T1、长T2水样信号,实性成分表现为分支状结构伴有乳头状突起,呈等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显著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其中术前诊断4例伴有盆腔内腹膜种植均由病理证实。结论 SBOT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掌握MRI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准确判断及分期,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M-BOT)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 收集33例M-BO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并分析与肿瘤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3例中,57.6%(19/33)进行了根治性手术,42.4%(14/33)进行了姑息性手术。39.4%(13/33)进行了全面分期手术。随访70(10~130)个月,随访率87.9%,全部病例复发11例(33.3%,11/33),与肿瘤相关死亡2例(6.1%,2/3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FIGO分期、手术方式与复发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因素均不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0.115~1.369 和0.763~11.93)。结论 M-BOT患者预后较好,进展期患者复发率高,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早期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陈丽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3,(5):22-24
目的研究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血小板(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15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取患者术前、术后晨起空腹静脉血化验PLT和CA125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术前PIJT计数升高的比例是59.17%,术后PLT计数下降(P〈0.05)。术前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早期卵巢上皮癌的PLT计数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卵巢上皮癌的PLT计数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PLT计数增高明显.手术后PLT计数降低。PLT计数的变化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病理特征,并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49例BOT患者术后标本做病理学特征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BOT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8.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51.0%)。组织病理学分型:黏液性肿瘤占55.1%,浆液性肿瘤占38.8%,其他病理类型占6.1%。10例病理切片中发现微乳头或间质微浸润;5例伴腹膜种植性生长,其中4例为非浸润性种植,1例为浸润性种植。本研究组共3例复发,占6.1%,且均伴有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结论 BOT病理类型主要为黏液型及浆液型,部分病例可出现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及腹膜种植。微乳头生长、间质微浸润与腹膜种植为复发相关因素,首诊发现以上病理特征者需注意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良性与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和25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良性肿瘤29个、交界性肿瘤31个)的术前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和比较肿瘤的形态、大小、分房、肿瘤基质、囊液信号、病灶边界、囊壁及分隔的厚度、强化程度、扩散加权成像、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腹腔积液及腹膜种植灶、同侧卵巢显示等情况,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 2组肿瘤在其大小和累及双侧性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333,P=0.480);2组肿瘤在肿瘤基质(囊性、囊实性)、蜂窝状子房、T2WI呈单一高信号、T2WI含低信号、囊壁或分隔厚度、腹腔积液及腹膜种植灶7个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WI呈单一高信号及肿瘤基质为完全囊性仅见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腹膜种植灶及肿瘤基质为囊实性仅见于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蜂窝状子房(P=0.006)、T2WI含低信号(P<0.001)、腹腔积液(P=0.01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CE-MRI联合高b值DW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55例,其中良性23例(良性组),交界性10例(交界性组),恶性22例(恶性组);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高b值DWI(b值=1200s/mm2)、DCE-MRI定量分析,并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最佳最大阈值。结果 1)良性组和恶性组A1及Ktrans值、Kep值及Ve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交界性组肿瘤A1及Kep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良、恶性组A1值的诊断阈值为1179.4 mm2/s,AUC为0.945,Ktrans值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诊断阈值为0.0823min-1,AUC为0.913;交界性组与恶性组A1值的诊断阈值为1147.8 mm2/s,AUC为0.891,Kep值AUC为0.732,诊断阈值为0.273 min-1;3)高b值DWI联合DCE-MRI对卵巢良...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37岁,未婚,无性生活史,主因“腹痛、腹泻、消瘦,发现腹部包块超过4个月”于2004年1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进食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水样便,自行发现盆腔有一肿物,大小约10cm,可活动,左侧卧位时腹痛,右侧卧位缓解。2003年12月初出现血便,药物止血后缓解。以后症状反复出现,指肛检查后均出现脓血便,血红蛋白逐渐降低,体重减轻17kg。否认肝炎、结核病等病史。既往曾因“肠息肉”行“部分小肠及结肠切除术”,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入院后见患者呈慢性贫血病容,心肺无异常,下腹部可及一巨大肿物,不活动,有触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4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囊性肿块,囊壁及囊内的分膈形状规则、无增厚。囊液均匀。恶性肿瘤CT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肿瘤壁及分隔不规则增厚,呈结节状。囊内可发现赘生物。分析了大网膜、横膈膜、腹膜等转移的CT表现。讨论了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病理特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我们认为,卵巢上皮瘤的厚度及形态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卵巢交界性与恶性上皮性肿瘤。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48例病人共60个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EOT),54例病人共65个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全域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定量参数鉴别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EOT)和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MEO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MEOT和34例BEOT的患者临床影像资料。采用FireVoxel软件在肿瘤轴位ADC图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全域直方图分析,获得8个直方图参数。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ADC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ADC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间定量参数比较,第1、10、50、90、99百分位数、偏度、熵及手动勾画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峰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第10百分位数的AUC为0.85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07%,88.24%,86.13%。结论 基于ADC图的全域直方图分析在BEOT和MEOT的鉴别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分隔及壁结节、囊实性、信号特点等,并与病理作对照。结果:病理结果示50个卵巢上皮肿瘤中,良性27个,包括3个浆液性囊腺瘤、1个浆液性腺纤维瘤、13个黏液性囊腺瘤、8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个Brenner瘤;7个为交界性,包括4个浆液性交界性肿瘤、3个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恶性16个,包括14个浆液性囊腺癌、1个透明细胞癌、1个浆液-黏液性癌。MRI术前诊断良、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类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93.8%(15/16)。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4.0%(42/50)。结论 :MR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形态及信号特点的显示具有极大的价值,对其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良恶性卵巢上皮囊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7例卵巢上皮起源的囊实性肿瘤患者的常规MRI、DWI检查资料和肿瘤实体部分的ADc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131个病灶中46个为良性囊腺瘤,85个为恶性囊腺瘤。结果:良性组卵巢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69±0.25)×10-3mm2/s,恶性组为(1.03±0.22)×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以(1.25×10-3)mm2/s作为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阈值,则敏感度、特异度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0.1%、89.9%和92.4%。结论:常规MRI检查鉴别卵巢表面上皮良恶肿瘤存在困难时,辅以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测量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上皮性肿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复杂,不同性质及组织亚型肿瘤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异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可能与诊断晚、分期不准确、易复发等因素有关,因此运用影像学方法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及全面评估至关重要。MRI凭借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功能成像技术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期及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综合运用多种MRI成像技术有助于对卵巢上皮性肿瘤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对其常见组织学类型进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61例,共75个病灶。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①20例浆液性肿瘤中,单房囊性病灶16例,病灶以实质成分为主者4例。16例囊性病灶中,囊壁薄而光滑者及囊壁伴结节状乳头状增生者各8例。囊液信号均表现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②20例黏液性肿瘤均呈多房囊性病灶,其中明显分房分隔者13例;伴有明显的实质性成分者7例。囊液的信号强度各种各样,8例表现为典型的"染色玻璃样"。③12例内膜样癌无典型MRI表现,主要为囊实性病灶。④7例明细胞癌主要为囊实性病灶,5例单房性囊性病灶的内壁可见结节状实质性病灶,且结节表面较光滑。⑤2例Brenner肿瘤,T_1WI表现为等信号、T_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卵巢上皮性肿瘤MRI表现多样,囊性多见,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较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定量病理学在妇科粘液性肿瘤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图像分析进行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并建立分类函数.结果 核体密度、核偏度、积分光密度、AgNORs颗粒计数和核面积是交界性粘液囊腺瘤和高分化粘液性癌鉴别的有效指标.在回顾性考核中,判别前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100%;后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总错误率为2%.在前瞻性考核中,判别前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91%;后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86%,总错误率为11%.结论 细胞核定量病理学在此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OSCST)的低场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OSCST的临床、MR影像资料.结果 8例实性肿块,6例卵泡膜细胞瘤,2例纤维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低信号中夹杂条索状、片絮状高信号,5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1例纤维瘤不强化.5例颗粒细胞瘤,表现囊实性肿块,囊壁及分隔粗厚、光滑,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肿块实质、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本组正确诊断10例(76.9%),误诊阔韧带肌瘤2例、胃肠间质瘤1例.结论 OSCST在低场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