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80~93岁,平均85.5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4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Ⅳ型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感染、人工关节脱住、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Harris’评分,优2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疗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下床时间;随访10~48个月,优良率达88.9%.未发现假体脱位、松动及感染病例,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平均年龄82.1岁。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Harris评分优良率92.0%。  相似文献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10例,女21例,年龄72-93岁,平均78.5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大粗隆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行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手术时间最短52 min,最长72 min,平均68 min;术中输血150-600 mL,平均300 mL;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87.5%。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选择正确的假体和手术操作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36例,获得满意疗效.此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并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了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粗隆间骨折呈上升趋势。由于传统的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易引起血栓形成、肺部感染、褥疮、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对于高龄粗隆间骨折,绝大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自2007年11月—2011年1月,笔者采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35例给予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 DHS)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随访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于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且骨折复位良好,优良率达94.7%。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和DHS的治疗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5例和DHS组3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较DHS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但下床时间早,术后功能恢复好。结论与DHS相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更适合治疗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3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75~89岁,平均81.6岁。骨折按改良的Evans-Jensen分型,Ⅲ型24例,Ⅳ型6例,Ⅴ型2例。评价随访期间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32例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内翻、无假体柄松动移位及折断、无脱位及骨不愈合等失败病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价:优2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荣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324-132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40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4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对照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与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结果,分析对待高龄患者手术技巧及要点.方法 收集2006~2010年采用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按Evans分型Ⅱ型4例,Ⅲ型18例,Ⅳ2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均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71~89岁,平均79.8岁;左髋9例,右髋7例;按Evans分型:Ⅳ型10例,Ⅲ型5例,Ⅱ型1例;均采用加长柄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随访,平均13.4个月.全部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14 d伤口拆线,病程16~34 d,平均21.9 d康复出院.术后最后回访Harris评分:优9例,良6例,可1例.无死亡病例,住院期间无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人工假体无松动、下沉、断裂等.结论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应证明确者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其中跌倒伤是引发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外因~([2])。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BFHR)、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LCP)3种手术方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选择2010年5月—2014年8月于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4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6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PFNA治疗(PFNA组),28例采用ATBA治疗(ATBA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分别为(42.9±11.8)min、(84.2±27.5)mL、(85.3±20.6)mL、(65.3±21.6)mL、(28.7±10.3)d、(80.9±12.5)分;ATBA组分别为(101.1±18.7)min、(311.3±105.4)mL、(273.1±45.5)mL、(217.4±35.2)mL、(5.9±3.2)d、(77.2±14.1)分,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TB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方面明显长于ATBA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ATBA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PFNA组高于ATB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可作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有早期下地负重需求的患者而言ATBA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其中Evans3型6例,4型24例,5型6例,术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36例经0.5年~6年随访,优良率为89.5%。无1例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 FHR)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APFP)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其中采用FHR治疗22例( FHR组), APFP 治疗28例( APFP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与内固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4例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男性39例,女性45例;年龄65~96岁,平均69.2岁。致伤原因:摔伤65例,高处坠落伤9例,道路交通伤及其他意外伤10例。其中,PFNA内固定治疗33例(PFNA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51例(关节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方面,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内Harris评分明显优于PFN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术式选择上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骨折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多伴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动力髋螺钉(DHS)由于能对骨折端进行加压,目前临床较常用。然而,许多学者认为DHS螺钉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股骨头穿孔、头切割、螺钉过度滑动导致的术后移位、骨不愈、患肢的短缩及疼痛。在不稳定性骨折,其失败率达10%~16%。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笔者在总结采用DHS治疗失败的基础上,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认为PFNA-Ⅱ内固定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而人工股骨头置换创伤较大,虽部分患者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不提倡人工股骨头置换为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