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航  储辉  黄洪 《人民军医》2014,(7):795-79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因运动损伤导致肌肉、肌腱和筋膜等结缔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造成病变部位组织粘连、血供不足及新陈代谢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也是影响官兵正常训练的一大原因。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军事训练引起的MPS 11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肌筋膜痛以扳机点为关键特征,是临床最常见的软组织痛之一,发病率高。对其基础研究较匮乏,其中疾病模型就是限制因素之一。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大体分为非干预状态下模型与人为造模模型。非干预状态下模型基本能完全模拟疾病状态的特征,但扳机点检出率不高、部位不一,难以大量试验;人为造模模型扳机点检出率高,但可能与疾病状态的自然过程有差异。不同模型之间各有优劣,同时扳机点的确立、病理生理学特征表现等可能有差异。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的大鼠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经过症状、病理组织学、电生理等检验,被研究和使用较多。本文对肌筋膜痛模型、造模方法、扳机点确立进行综述,并评价各造模方法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髂筋膜脂肪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68例骶髂筋膜脂肪疝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特点、观察应用、封闭、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主要表现是以单侧为主的下腰部疼痛或同时伴有同侧下肢反射痛;封闭治疗19例,10例治愈,6例疼痛明显减轻不再要求治疗,3例无明显疗效再手术治愈;手术治疗45例,治愈率100%,经28例1—10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骶髂筋膜脂肪疝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封闭可做为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郭彦军  郭丁选  郭强  杨继瑞 《人民军医》2011,(12):1106-1106
斜方肌筋膜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1996年2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热敷加手法治疗斜方肌筋膜综合征13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肌疝3例     
1992 1998年 ,我院共收治肌疝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2 12 5岁 ,平均 2 3岁。既往前臂脂肪瘤切除术 2例 ,大腿刺伤清创术 1例。 3例均表现为原切口处皮下包块 ,无疼痛、柔软。当肌肉收缩时包块消失 ,肌肉松弛时包块复出。消失或还纳后 ,可见局部凹陷或可触及筋膜上的缺孔。外院诊断脂肪瘤 2例 ,未明确诊断 1例。1 2 治疗与结果  3例均在局麻下行切开探查术。术中见筋膜均有裂口 ,肌肉外露 ,未见肿瘤样组织。沿筋膜破损口两侧适当游离后 ,还纳肌肉 ,缝合筋膜。术后半年复查 ,无复发。2 讨 论肌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损伤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动物模型的自发肌电和触发点肌纤维的病理结构改变。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7周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C、D组为实验组,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进行干预,每周1次,不同组采取的干预持续时间不同,B组干预4周,C组干预8周后饲养2周,D组干预8周后饲养4周。实验共12周。分别在不同时间检查大鼠受累肌的紧张带和局部抽搐反应,采用肌电仪观察自发肌电现象,然后解剖取材,检查触发点肌肉组织学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各项检查均为阴性。其它3组与A组比较:(1)紧张带:B组未发现紧张带,阳性率为0;C组阳性率为100%(8/8,P<0.01),D组阳性率为75%(6/8,P<0.01);(2)局部抽搐反应:B组阳性率为37.5%(3/8,P<0.05),C组阳性率87.5%(7/8,P<0.01),D组阳性率为75%(6/8,P<0.01);(3)自发肌电图:B组阳性率为12.5%(1/8,P>0.05);C组阳性率100%(8/8,P<0.01),D组阳性率87.5%(7/8,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和B组均未发现挛缩肌纤维,C组和D组发现挛缩肌纤维。结论: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干预1个月虽激活了大鼠触发点,但不足以形成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而2个月的干预可形成稳定可靠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丁雪婧  刘娅  孙花  张琴  马艳清 《西南军医》2012,14(4):598-599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0例资料。结果采用医用臭氧治疗仪300例,治愈率66.7%,总有效率95.0%;常规药物治疗组300例,治愈率40.0%,总有效率83.3%。采用医用臭氧治疗仪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结论认为医用臭氧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起效快,疗程短,无创伤,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病人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运动损伤后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2例运动损伤后腰背部MP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超声可视化下竖脊肌或腰方肌PRP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2周及4周,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麦吉尔疼痛问卷(McGill)评分、Roland 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和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纳入32例运动损伤后腰背部MPS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22例;年龄12~68岁[(47.3±16.3)岁]。患者均获随访4周。在治疗前, 治疗后24 h、2周及4周, VAS分别为5.0(4.0, 6.0)分、3.5(3.0, 4.8)分、2.0(2.0, 3.0)分、2.0(1.3, 3.0)分;McGill评分分别为9.0(7.0, 11.0)分、7.0(5.0, 9.0)分、4.0(3.0, 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肩周炎56例。压痛点分布于三角肌腱附着处、肩峰下、喙突和结节间沟、冈上肌附着点等处,每周1次,3次为1疗程。每次注射完毕嘱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治愈率达55.36%,有效率达82.15%,全部病例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医用臭氧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作为治疗肩周炎的一种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快而确切。痛苦小,花费少,无任何副作用,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髂筋膜脂肪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68例骶骼盘膜脂肪疝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特点、观察应用、封闭、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主要表现是以单侧为主的下腰部疼痛或同时伴有同侧下肢反射痛;封闭治疗19例,10例治愈,6例疼痛明显减轻不再要求治疗,3例无明显疗效再手术治愈;手术治疗45例,治愈率100%,经28例1~10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骶髂筋膜脂肪肪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封闭可做为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评价“Z”型拔针刀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拔罐、蜡疗、针灸及中药汤剂内服、薰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Z”型拔针刀治疗。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评定标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Z”型拔针刀治疗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安全,突显了中医简、便、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改进眉区额肌筋膜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眉区额肌筋膜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根据眉区额肌眼轮匝肌交界处组织松弛的特点,将额肌及其筋膜向下牵拉,折叠缝合在睑板上形成悬吊。结果:69例上睑下垂症术后均得以矫正。结论:改进后的眉区额肌筋膜悬吊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以及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分为2组,化学髓核溶解术组(化溶组)38例患者;臭氧治疗组41例患者,分别行化学髓核溶解术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化溶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和85.36%,无统计学差异;2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65.79%以及12.20%,其中疼痛加剧有统计学差异,而尿潴留、肠麻痹、过敏反应、神经损伤以及椎间盘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以及化学髓核溶解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经皮医用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35~45ug/ml的医用臭氧10~20ml1次。结果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66个椎间盘,总有效率为96.67%。优良率76%,椎间盘突出小于椎管矢状径30%组疗效优于膨出组及>30%组。结论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适应范围广。目前尚未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激痛点是指按压时出现的局部敏感痛点,可引起远端疼痛,有时还可产生感传性自主神经症状及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激痛点与肌筋膜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联系,对“激痛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近年来对于“激痛点”的基础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越来越广阔,研究的报道也越来越丰富,但对“激痛点”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的研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再适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止痛及皮损恢复效果。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恩再适组和恩再适联合医用臭氧组各24例。恩再适组:常规止痛药物口服加恩再适1支(3ml)肌注,2次/d,疗程14d。恩再适联合医用臭氧组:常规止痛药物口服加恩再适1支(3ml)肌注,2次/d,加皮损区40μg/ml臭氧20-40ml皮下注射,1次/d,疗程14d。观察2组患者疼痛改善、皮损修复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恩再适联合医用臭氧组治疗后1月、2月、3月疼痛改善及3月后皮损修复均较恩再适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再适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率高,疼痛评分改善明显,而且皮损修复完善,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以来,我们用带蒂肌筋膜、骨膜瓣修补复发性脑脊液漏2例,现报告如下。一、手术方法术前行经股动脉颈外动脉造影,以显示息测领强动脉及其分枝(额技与项技),按颞没动脉分校走行设计头皮切口,帽状健膜下分离显露领没动、静脉至末端,游离其主干,达到末端时保留。设计3cm×4cm(也可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的肌筋膜、骨膜瓣备用,一般蒂长可达10~11.5cm。鼻漏者选择扩大的翼点八路,耳漏者选用颞下入路,操作与常现手术同。找到漏口后,将裂口周围的硬脑膜与骨板分离,把肌筋膜、骨膜瓣垫入硬脑膜外(可借助组织粘胶暂时固定于骨板…  相似文献   

18.
当前部队官兵军事训练强度大,极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加之基层医务人员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不重视、处理不够及时,则易发展成为慢性软组织疼痛。慢性软组织疼痛主要表现为局部肌肉组织的反复疼痛,严重影响患处肢体功能活动,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压痛点,触压可诱发整块肌肉疼痛。临床上以缓解和控制疼痛为主要目的,主要采取痛点药物注射,口服活血止痛药物,中医针灸,手法按摩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范围。方法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35~45 mg/L医用臭氧6~15 ml,多椎间盘突出者可一次注射2个椎间盘。结果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3例,452个椎间盘,总有效率为77.7%。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损伤更小。臭氧不仅能够氧化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萎缩,同时臭氧的抗炎、镇痛作用能缓解症状,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分别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5~10ml。结果35例患者随访1~9个月,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大多数患者在术后0.5~1个月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及安全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