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军  戴艳萍  曹丽  齐丹  张春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57-1958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评定和康复治疗,研究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意义。方法:选取60名脑卒中患者,经筛选实验:饮水实验;电视透视检查,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呛咳、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住院日、体重及营养状况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在并发生、住院天数、体重及营养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早期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梁卓燕  杨瑞萍 《武警医学》2008,19(5):436-43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发病率、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选择其中56例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评估情况选择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急性期最常见的问题,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田黎  霍春暖 《人民军医》2008,51(5):251-251
2005年3月~2006年8月,我们对脑卒中吞咽困难22例,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实施个体化康复训练,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9±11.1)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按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吞咽困难诊断明确。全部病例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康复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步行能力评价。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家庭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1周、2周、4周时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吞咽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多留有肢体偏瘫、失语、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现把工作中的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陶桂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66-1266
脑卒中患者多留有肢体偏瘫、失语、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现把工作中的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230例,将其按照实施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15)及观察组(n=11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的好转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出现明显的升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的幅度更大(19〈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0例均为首次发病、病程为一周以内、无失语和认知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的药物治疗相同,早期康复组经过专业的PT OT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在治疗的3个月中,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了评价,发现在脑卒中后遗症中最常见的足下垂在康复治疗组中发生率为40%,在对照组中发生率为73%,两者比较,康复治疗组中足下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二次性损伤"和"废用综合症",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影响,使其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洼田试水试验缩短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时间.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医嘱处理,研究组给予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情况及留置胃管拔除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留置胃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留置胃管拔除时间,缩短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更早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d、28d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FS)和洼田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加速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副作用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康复治疗方法对卒中偏瘫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123例大脑半球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A组)、帕罗西汀+康复治疗组(B组)及对照组(C组)。A组在常规卒中治疗同时加用帕罗西汀口服,B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康复干预,C组仅给与常规卒中治疗,对3组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定期观察。结果治疗前3组间HAMD、FM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周、4周后,A组和B组各项评分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后A组和B组各项评分仍均优于对照组,且B组各项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帕罗西汀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独应用帕罗西汀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组织保护治疗及物理治疗(电蜡疗+气压式循环驱动治疗仪),治疗组患者另外每天接受以抗痉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综合康复治疗6个月,治疗组M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肌痉挛,而且较为持久的功能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我中心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住院病例,采集患者病史、起病过程的特点、发病与动脉溶栓的间隔时间、有无出血、是否死亡以及治疗之后(包括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 h)患者主要神经功能的变化过程,我们所选用的神经功能包括肌力、眼震及意识水平.脑血管造影回顾则采集动脉溶栓前后DSA血管形态的异常发现及变化,以及尿激酶用量.此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溶栓时间为5.8(5.8±3.3)h;DSA资料丢失20例,造影阴性率为14.7%,血管再通率(部分及完全再通)为36.2%,溶栓后早期(<24 h)症状加重24例(27.3%).起病后6 h内接受动脉内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24 h内加重率为31.7%,与6 h以上接受治疗者相比(18.5%)有明显差异(P=0.01);而与年龄、起病特点、溶栓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管造影结果及血管再通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不分辨前后循环所有患者群体内,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 h,却面临更高的早期加重率.所以对于早期加重的原因揭示及有效处理,可以改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社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佛山市顺德大良社区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结合心理干预组(治疗组,n=38)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卒中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康复基础上接受积极的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社会功能活动问卷、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社区康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FMA、B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总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HAMD评分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社区康复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采用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冲脉理论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因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桂林康复疗养中心进行救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0,基于冲脉理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n=40,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22.10±7.21)和VFSS评分(8.93±1.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6.08±8.11)分和(5.46±2.12)分,(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 基于冲脉理论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积极的影响,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Paillex R  So A 《Gait & posture》2005,21(4):403-40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standing center of pressure (COP) in a hemiplegic adult population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P was recorded on a force platform and was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y spectra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COG), and the frequency spectra of the COP minus COG, a derived measure of neuromuscular stiffnes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eight hemiplegic subjects, median age of 53.5 years (range 27–79 years). The median interval between stroke and the first series of measures was 31 days (range 4–127) and the median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measures was 47.5 days (range 12–92). All the subjects were treated in an inpatient setting in a Neurorehabilitation Cente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the amplitude of the medio-lateral frequency spectra of the COP from a median of 5.651 mm (range 3.13–14.05) at the first measurement to 4.408 mm (range 2.40–8.58) at the second measurement. These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measure of COP minus COG, from 1.324 mm (range 0.92–2.63) on the first measure to 0.917 mm (range 0.46–1.53) on the second measure.

In conclusion, the medio-lateral COP trajectory of hemiplegic subjec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uring rehabilita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a major component of this improvement was the decrease in neuromuscular stiffness of the adductor and abductor muscles of the hi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