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服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对照组31例常规处理,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肾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化痰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探讨从痰瘀论治本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75.0%,对照组分别为42.9%、3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医症状的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其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2、6个月血肌酐及尿素氮值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温肾化痰方可提高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提示从痰瘀论治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确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谢帮军 《光明中医》2012,27(11):2221-2222
目的观察中药多途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汤剂内服、肾区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中药药浴法等多途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尿酸(SUA)以及血尿常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多途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残存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并设对照组36例,以尿素氮、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益肾活血解毒汤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64.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汤能明显降低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肌酐清除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经方合方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15 d、45 d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5 d及45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8.1%,对照组分别为42.9%、3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5 d、45 d血肌酐及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值有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疗效,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毒祛湿、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解毒祛湿、补肾活血汤剂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尿酸(SUA)以及血、尿常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祛湿、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残存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5例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脾补肾方煎服,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BUN、Scr、24h尿蛋白及MDA水平均高于观察组,SOD、TAC水平及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抑制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症状体征,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魏晓鹏  王新梅 《光明中医》2013,28(4):780-78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湿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汤及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及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湿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肾区离子导入治疗难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难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中药肾区离子导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Hb、24h upq及ALB以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区离子导入益气活血中药治疗难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安方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安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变化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5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轻链KAPPA、血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变化。治疗后,治疗组的甲状旁腺激素、胱抑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变化。治疗后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总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安方能较好地改善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安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瘀血内阻型,血清肌酐在133~442μmol/L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一般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肾安方汤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包醛氧化淀粉治疗,疗程均为90d。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血栓素-前列腺素系统、纤溶系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肾安方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疗效和治疗后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肾功能、血栓素-前列腺素系统、纤溶系统部分指标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肾安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99例,对照组完成98例。对照组予口服复方α-酮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清TNF-α和CTGF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血清TNF-α、CTGF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51%(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并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蔡绪明  张兵华 《陕西中医》2013,(12):1588-1590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组32例给予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疗程2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改善亦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尤其在SCr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P<0.01)。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降浊汤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嵩 《四川中医》2006,24(7):53-5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浊汤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RF2期)和肾功能衰竭早期(CRF3期)病例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53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治疗组用中药益气活血降浊汤,对照组采用包醛氧淀粉及尿毒清,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9%,显效率26%,对照组总有效率57.8%,显效率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在早治,益气活血降浊汤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子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并尿毒清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及症状改变.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无论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脑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采用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及症状积分评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临床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30/40),临床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两组治疗后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慢性脑缺血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积分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脑缺血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牡黄硝汤序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牡黄硝汤序贯组、牡黄硝汤低位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以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序贯组、低位组临床疗效、证候改善以及BUN、Scr、SUA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序贯组优于低位组.结论:牡黄硝汤序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泄浊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和血清瘦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护肾排毒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及肾功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瘦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泄浊法可以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并与口服包醛氧淀粉的西药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中药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尤其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早、中期病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II缶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显效14例,占31.11%;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2例,占26.67%。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显效27例,占60%;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2例,占26.67%。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中医症状、肾功能、血脂水平上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