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志钧  张燕  陈延旭  时琳  漆敏 《江苏医药》2012,38(24):3013-3015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配戴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的变化.方法 对50例(92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戴镜后连续2年以上随访复查.观察其裸眼视力、屈光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以及配戴1、2年后的数据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裸眼视力的纵向变化: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为0.12±0.06,试戴1h、1夜、1周、1个月、3个月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19±0.10、0.34±0.16、0.61±0.22、0.81士0.54、0.84±0.17;其中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戴镜1h、1夜后、1周、1个月后裸眼视力逐渐提高(P<0.05);(2)屈光度的纵向变化:92眼首次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6.76±0.72)D,使用角膜塑形镜2年后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7.13±0.66) D(P<0.05).结论 戴镜1周内角膜塑形的效率最高,戴镜1个月后角膜塑形的效果逐渐稳定持久,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高度近视和控制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屈光参差少年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自身对比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视光中心就诊的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及以上并按时复查的8~14岁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52例(104眼)。将近视并配戴角膜塑形镜眼做为治疗组,将治疗前未近视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戴镜前后两组裸眼视力差及戴镜1年后两组眼轴变化。观察戴镜前后双眼融合功能、立体视变化。结果 治疗组戴镜前平均裸眼视力为(4.43±0.21),戴镜1 d后平均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到(4.96±0.19),连续戴1~2周后平均裸眼视力趋于稳定至(5.08±0.04);对照组初始平均裸眼视力为(5.04±0.08),1~2周为(5.05±0.06),两眼裸眼视力差明显减小;戴角膜塑形镜前52例中33例有融合,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和3个月时有融合的分别为46例、51例,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边立体视、立体盲在戴角膜塑形镜前的例数分别为8例、19例、24例、1例,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分别为38例、8例、6例、0例,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分别为45例、5例、2例、0例;1年后平均眼轴增长治疗组为(0.09±0.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的配戴体会。方法观察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通过对58例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8例(111眼)中,男21例(40眼),女37例(71眼);年龄6.5~15岁,平均12.8岁;近视度数-3.00 D以下者38例,-3.00 D~-6.00 D 20例;散光均在1.75 D以下。采用夜间配镜8~10 h。戴镜后次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与戴镜前相比,所有患者戴镜后裸眼远视力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远视力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82±0.31)、(0.96±0.13)、(0.97±0.15)、(0.98±0.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均较戴镜前明显减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后少数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只要严格遵守配戴要求及筛选合适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青少年安全度过用眼高峰期和近视进展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差异性调节幅度应用于轻中度近视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近视儿童。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戴镜前调节幅度低于平均值,对照组戴镜前调节幅度高于平均值。比较两组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面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戴镜前后主观视觉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戴镜12、24个月时眼轴长度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戴镜24个月水平曲率、垂直曲率以及屈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戴镜前、戴镜24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视觉异常、过敏结膜炎以及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戴镜24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高于戴镜前(P <0.05);两组戴镜前、戴镜24个月时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调节幅度低的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部的早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8~16岁轻中度近视患者31例60眼,按照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流程验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6个月后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形态变化等。结果配戴者1 d视力既有提高,戴镜1周后稳定,球镜屈光度明显减少,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戴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减少角膜屈光度,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不同角膜曲率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延缓眼轴增长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的102例(204眼)青少年近视患者。按平坦角膜曲率分为平角膜曲率组和陡角膜曲率组两组,分别对戴镜前和戴镜2年后停戴1个月的等效球镜度、眼轴、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结果 配戴治疗2年后比较,平角膜曲率组较陡角膜曲率组的等效球镜度和眼轴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的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陡角膜曲率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的疗效优于平角膜曲率患者,而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无明显差异。及时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避免高度近视引起眼底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5~2020-03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5例,采取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连续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裸眼视力逐渐升高,柱镜度数逐渐增加,屈光度和球镜度数逐渐降低(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角膜曲率平均K值逐渐降低(P<0.05),但是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0.05),但是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后能够促进裸眼视力的提升,缓近视发展,但需要加强对眼部的健康关注,按照要求合理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框架眼镜矫治,观察组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组试戴后1 d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试戴后3个月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角膜曲率变化趋于平稳;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戴后1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中央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效果比较理想,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有效地控制近视进一步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28-230
目的分析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差异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其矫治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有40例佩戴角膜塑形镜(观察组),58例佩戴框架眼镜(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初次戴镜时以及戴镜1年后双眼调节反应、调节滞后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戴镜1年后与初次戴镜时相比,有效调节刺激、调节反应和调节滞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戴镜1年后,观察组有效调节刺激、调节反应大于对照组,调节滞后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其调节反应较佩戴框架眼镜明显更加灵敏,可降低调节滞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中,本研究将对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的作用予以重点分析探讨。方法 将93例青少年近视患儿作为主要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 88眼)与对照组(44例, 88眼)。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并以眼轴测量监控。比较两组患儿戴镜前、戴镜后6、12个月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情况,观察组戴镜前及戴镜后12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参数的变化情况,两组12个月眼轴增长情况;分析屈光度与眼轴、角膜曲率、眼压的线性相关情况。结果 戴镜前,两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无差异(P>0.05);戴镜后6、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戴镜前,两组平K、陡K无差异(P>0.05);戴镜后6、12个月,观察组平K、陡K分别为(40.96±1.12)、(41.10±1.13)D与(42.05±1.12)、(42.28±1.15)D,低于对照组的(42.63±1.22)、(42.70±1.24)D与(43.67±1.38)、(43.77±1.38)D(P<0.05)。戴镜12...  相似文献   

11.
沙倩萍  ;裴文萱 《中国药房》2014,(36):3417-341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明片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0例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12滴/次,4次/d+维生素E片30 mg/次,口服,3次/d+维生素C片0.3 g/次,口服,3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明片5片/次,口服,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分布,晶体混浊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晶体混浊明显吸收、部分吸收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好转眼数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明片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较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激光共焦显微镜对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治疗过程中病情转归的意义.方法 对42例(42眼)经门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眼,临床使用那他霉素眼用混悬液抗真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l周、1月分别行患眼的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真菌菌丝生长情况.并根据临床反应判断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后病灶处菌丝密度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周边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基质透亮度增加,胶原纤维增生,组织呈瘢痕化增生.治疗前,激光共焦显微镜下42例中37例见菌丝分布(88.1%),抗真菌治疗l周后42例菌丝阳性为26例(61.9%),1月后患眼菌丝阳性为9例(21.4%),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治愈28例(66.7%),好转9例(21.4%),无效5例(11.9%).最终有效率达88.1%.其中无效5例中均为菌丝阳性,好转中菌丝阳性为4例,但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对观察真菌性角膜炎病情的转归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波  吴章友  朱子诚 《安徽医药》2016,20(5):911-913
目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角膜内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5眼(A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B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分别收集记录每个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个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果显示CCT与术前相比呈增加趋势,CD及6A%与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B组的CCT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CD及6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刺激更为敏感,且恢复更慢。因此,做好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内皮检查,尽量避免术中超声因素与机械因素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80眼)翼状胬肉患者展开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覆盖角膜绷带镜)与对照组(术后单纯加压包扎)各40例(40眼),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观察患者术后眼部疼痛、术后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眼部刺激症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及术口愈合恢复情况。结果在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术后1 d、3 d、7 d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1周时角膜创面完全修复率上,观察组(85.00%)显著比对照组(65.00%)高(P<0.05);在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在流泪、异物感、眼痛、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评分上进行对比,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角膜绷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后,可显著提升康复效果,减少术后疼痛感,改善眼部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5.
张姝贤  张缨  杨晓艳  李丽华△ 《天津医药》2018,46(11):1217-1221
摘要: 目的 探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 月—10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0例青少年近视合并散光患者, 共58只眼, 平均年龄10.62 (8~14) 岁, 近视屈光度-0.75~-5.00 D, 散光-1.50~-3.00 D。检查并验配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 分别于戴镜后1 d、 1周、 1个月和3个月复诊, 检查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屈光度、 角膜曲率、 角膜地形图、 眼前节检查以及镜片配适状态评估。结果 第一副镜片验配成功率为96.55%。戴镜后1天、 1周、 1个月和3个月的近视度、 散光度和裸眼视力均较戴镜前有明显改善 (P<0.05)。戴镜3个月后, 近视度平均降低 (3.74±0.88) D, 下降98.7%; 散光度平均降低 (1.68±0.55) D, 下降 80.8%; 裸眼视力达到戴镜前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戴镜后各个时间点的角膜平坦K值 (FK)、 角膜陡峭K值 (SK) 和角膜散光值 (CYL) 较戴镜前明显降低 (P<0.05), 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RI) 和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 (SA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戴镜期间均未发生角膜色素环、 角膜微囊水肿、 角膜上皮剥脱及角膜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眼的矫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徐燕  刘存义  宋雷 《安徽医药》2017,21(2):360-363
目的 探讨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UA)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 PCI 术的 UA 病人21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高负荷组、常规负荷组、对照组,每组70例.高负荷组病人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80 mg,术后继续维持40 mg·d-1,每天1次;常规负荷组病人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 mg,术后继续维持20 mg·d-1,每天1次;对照组病人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术后继续维持20 mg·d-1.术前1 d,术后1周、1个月 、6个月再分别采取静脉血2 mL,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CD4+CD25+Treg)比例.结果 CD4+细胞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且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P<0.05);CD8+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明显升高,且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P<0.05).且在1个月及6个月时,常规负荷组及对照组与高负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CD4+T 细胞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相较于术前均明显升高,且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P<0.05),且在6个月时间节点的比较中,与常规负荷组及对照组比较,高负荷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 病人术后可以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以调节 T细胞亚群的比例,降低免疫炎性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且安全范围内的高负荷量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 ,A组 (74只眼 )术后给予 rh EGF眼液 ;B组 (87只眼 )术后给予赋形剂。分别于术后第 1天、7天、15天、30天进行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BU T)及泪液分泌试验观察加以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7天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BU T、泪液分泌量及角膜荧光素着色均有好转 (P<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术后第 15天、30天 A组各项检查结果均有反复 ,与术后第 1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组各项检查结果反复较小 ,与术后第 1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rh EGF滴眼液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序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病毒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3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仅给予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隔日1次,每次30μg/m^2,连续治疗1个月后,改为每次60μg/m^2,隔日肌肉注射1次,连续治疗6个月。研究组采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首先口服拉米夫定,每日按3 mg/kg顿服,连续治疗1个月,后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剂量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肝功能、病毒学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ALT、AST和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HBV-DNA水平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3、6个月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HBeAg、HBV-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HBeAg转阴率高于治疗后1、3个月,治疗后3、6个月HBeAg转换率高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HBV-DNA应答率高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后6个月HBeAg转阴率高于治疗后1、3个月,治疗后3、6个月HBeAg转换率高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儿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活性,提高HBeAg转阴率,拉米夫定序贯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α-1b。  相似文献   

19.
邓娅  楼永倞  余璐  李艳玲  余脉雯 《安徽医药》2022,26(8):1602-1607
目的探究中低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手术矫治与SMART手术矫治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汉阳艾格眼科医院中低度近视病人148例(14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L组(74例,74眼)和SMART组(74例,74眼)。ICL组施行ICL,SMART组施行SMART。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裸眼视力(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敏感度[低频段(3 cpd)、中频段(6 cpd)、中频段(12 cpd)]、全眼像差(垂直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BVCA、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VCA[ICL组(?0.77±0.06)、(?0.84±0.07)比(0.49±0.05),SMART 组(?0.76±0.09)、(?0.82±0.08)比(0.50±0.03)]、UCVA[ICL 组(0.72±0.08)、(0.65±0.10)比(0.95±0.22),SMART组(0.70±0.10)、(0.67±0.12)比(0.93±0.25)]优于其术前(P<0.017);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OSI低于SMART组,MTF cutoff、SR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明光无眩光状态下3cpd、6 cpd、12 cpd对比敏感度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总高阶像差低于SMART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haze、光晕、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术、SMART均对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矫正作用,特别是ICL,有助于增加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CSDH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