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138例入组病人分别于首次诊断、病程6个月及病程2年时进行3次随访调查。出院病人由精神科医师电话随访或根据其门诊记录进行测评,同时采用ICD-10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 病程6个月时,138例分裂样精神病转归为精神分裂症者93例(67.4%),转归为心境(情感)类障碍者11例(8.0%),转归为分裂情感类障碍者3例(2.2%),转归为器质性精神障碍者1例(0 7.%);病程2年时,又有13例(14 0.%)精神分裂症转归为分裂情感类障碍,4例(2 9.%)分裂样精神病转归为心境(情感)类障碍。年龄〈45岁、性格内向、慢性起病、起病无诱因、缺乏活力评分较高、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高的分裂样精神病以后可能会转归为精神分裂症;慢性起病、女性、焦虑抑郁评分较高、思维逻辑评分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分较低的分裂样精神病以后可能会转归为心境(情感)类障碍;慢性起病、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高的分裂样精神病以后可能会转归为分裂情感类障碍。结论 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在2年内会转归为多种疾病,过分依赖目前诊断标准可能造成误诊,追踪观察对确诊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为分裂样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112例首次发病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按病程达1mo痊愈否分为分裂样精神病组(痊愈者)43例,精神分裂症组(未愈者)69例,于入院初1w内开始收集入组患者的阳性家族史,Schneider一级症状的频度等临床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根据DSM-Ⅳ分别标明是否伴有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关心健康、焦虑、敌对、猜疑及定向障碍因子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而动作迟缓、情感平淡、不合作因子分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0.01);4项预后良好特征及患者合作率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初诊前症状持续的平均时间及同一患者Schneider一级症状≥2条的频率均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仅用病程标准区别于精神分裂症而不附加上述的内涵特征,则可能会包含异源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诊断价值,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病人(SC组)与6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躯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著高于SCF组。提示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老年期精神障碍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老年期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居多,发病年龄多<80a;器质性精神障碍以脑血管性痴呆和阿尔采默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多见,发病年龄多≥70a;听力下降所致精神障碍多≥70a;功能性精神障碍近期疗效优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脑血管性痴呆与阿尔采默病的被窃妄想、抑郁、徘徊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和脑血管系统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是社会和医学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为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首次入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为期3~5年的随访。结果33例分裂样精神病维持了原诊断,65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例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改诊为心境障碍。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裂样精神病很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存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无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牯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除全血粘度(1.01/s)、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前者的血小板粘附率高于后者外,其余各项指征相似,说明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从一个侧面提示两者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性改变。方法 对25例分裂样精神病,115例精神分裂症及60例正常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检测 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 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 除全血粘度(1.0s-1)、血浆压积的改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外,其余各项无显著差 异。结论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具有相似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从一个侧面提 示两者可能是同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对145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相关因素为病前性格、病后生活事件、家庭照顾、组织关心和维持治疗;单因索分析(x~2检验)筛选出的相关因索为出生胎次、病前性格、发病年龄、首次入院时病程、病后生活事件、住院总时间、自杀次数、家庭照顾、组织关心和维持治疗。对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与成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资料完整、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病例,按首次发病年龄分为少儿组(≤15岁,52例)和成年组(≥16岁,49例)。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少儿组患者平均诊断年龄犤(14.45±1.64)岁犦显著大于发病年龄犤(13.67±1.89)岁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24,P<0.05);阳性家族史、病前个性、起病形式、病程和临床疗效,与成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症状出现率为80%,其中早期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发生率(12%和36%)显著高于成年组(24%和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6,5.08;P<0.05),而妄想及逻辑障碍出现率(52%和31%)显著低于成年组(92%和7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17.75,15.73;P<0.01)。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具有年龄上的特征性,注意识别早期非典型症状有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诊断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诊断的稳定性与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6 3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首诊与末诊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诊断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2 9例 ,其中 2 0例 (6 9.0 % )始终维持原诊断 ,9例 (31.0 % )诊断发生变化 ;原诊断为其他精神疾病 ,末次诊断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30例。将诊断变化仅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者同诊断仅与情感障碍有关者比较 ,在性别、学历、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在起病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具有一定的诊断稳定性 ,尤其是首诊为分裂情感精神病者  相似文献   

11.
护理实践中注重护士语言文化修养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护士与患者之间,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护患双方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使护士 理解语言文化内涵,规范护理行为用语,并应用于临床护理。结果:护士自身素质提高,融恰了护患关系,满足了病人心理需要,护理服务质量 得以提高。结论:护士语言文化修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护理改革中高年资护士流向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护理改革中高年资护士的流向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使护士群体适应改革,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方法:回顾分析4所医院93名40岁以上护士在改革中的流向情况。结果:护士群体对改革缺乏应对能力,护理人力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对护士角色和护理功能的定位存在偏差。结论:护理人员应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改革;推进整体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注重护士的职业培养,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合理安排高年资护士去向;增加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水冷单导植入式微波电极消融肌组织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导植入式水冷微波电极不同功率与时间组合条件下消融猪后臀离体肌组织形成的凝固范围、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频率2450MHz微波,连续波作用方式,单导植入式内水冷却微波电极,采用40、50、60和70w4个功率,每个功率分别作用300S及600S。消融过程中监测热场周边温度变化。结果不同功率及不同时间消融的肌组织形态均为类球形,以50w消融的肌组织形态最接近球形。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功率增加消融灶的体积增大,电极与肌纤维间角度及筋膜影响消融组织的形态和范围。消融靶目标外穿刺针道组织无损伤。热场边缘温度在58℃持续10S时组织无凝固性坏死。结论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肌组织的范围随作用功率和时间增大,消融区呈类圆形,沿穿刺针道外组织无损伤,本研究为临床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within the phenomenological referendum following the modality of situated phenomen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the hospitalized adult patient's accompany. Th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8 speeches led to 4 themes: "The Approach", "The Accompany", "The Feeling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Family' and Personal's Life". The purposes reveal the accompany, to be with the patient rises from the need to help him/her with physical limitation or dependence; give care, gratitude; give emotional support; transmit enthusiasm and optimism; identify and fulfill his/her needs; favor the communication; observe and verify the assistance rendered and follow his/her clinical evolution. The accompany was permeated by the preoccupation and generated upsets all family.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演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1516例大肠息肉和721例大肠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部位分布一致,且有共存现象。恶变的127颗息肉均为瘤性息肉,在165例早期大肠癌中恶性息肉123例(74.5%)。结果揭示:腺瘤体积大、多发、绒毛状结构者易恶变。恶性息肉是早期大肠癌的最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lease module assemblage technology for an adaptable control of drug delivery rate and site. The elementary release module was a swellable matrix having one base convex and the other concave, named Dome Matrix. The swelling and release behavior of the release module was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the convex and concave bases in the swellable matrix slightly changed the overall drug delivery kinetics exhibited by a flat base cylindrical matrix having the same weight and composition. The swelling and drug release of the individual bases of the matrix was also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e shape. The concave, convex and flat bases exhibited different swelling and release kinetics. The convex base released drug at faster rate than the concave base, whereas the flat base was intermediate. The release mechanisms of convex and concave bas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Dome Matrix module was selected for assembling several modules in a delivery system obtained by a guided insertion of the convex base into the concave base or by concave/concave base sticking. The module assemblage shows different drug release behavior depending on the geometry of assembled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状况,使免疫球蛋白类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及检验方法学评价。结果参加全国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从1994年一季度的153家增加到1997年一季度的285家。对质控样品检测的准确性逐步提高。试剂盒临床使用质量评价反映出进口试剂质量优于国产试剂,散射比浊法检验试剂优于免疫单扩散法检验试剂。方法学评价反映出散射比浊法在检验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方面要优于免疫单扩散法。结论开展全国免疫球蛋白类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检验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试剂盒的选用及检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简单、稳定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生24hr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机械吹打法或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24hr后更换含2%B27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饲养,每3d全量换液,观察神经元形态.培养第7d检测神经元纯度,MTF法测定神经细胞活性,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培养效果。结果:机械吹打法可缩短实验操作时间.减少培养污染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培养出的神经元纯度高、活性好。结论:机械吹打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是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8例MP感染后小儿和58例同期健康小儿分别检测血常规,将两组小儿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感染小儿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感染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