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常惠梅 《中外医疗》2011,30(33):92-9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1例子宫腺肌症妇女进行子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8个月,73例在术后3个月内痛经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率为72.3%,疼痛分级降至1~2级,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贫血者均恢正常,子宫病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放射性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法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伴月经过多继发贫血中的作用。方法:4例伴有月经过多继发贫血经临床、B超、血清CA-125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至髂内动脉血管造影后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微粒,阻断子宫动脉血液。结果:4例子宫动脉栓塞后半年随访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血红蛋白含量上升33.06%(P〈0.01),子宫体积缩小(P〈0.05)。治疗后主要近期并发症有盆腔缺血性疼痛、发热、阴道出血及下肢酸胀无力,经对症可消失。结论:放射性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法作为子宫腺肌症的一种对症治疗手段,可以达到缩小子宫体积,减少经期出血量,纠正贫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的细胞和间质向肌层的浸润性生长。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本文旨探讨痛经组和无痛经组是否存在病理形态的差异。试图进一步阐明子宫腺肌症引起痛经的内在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1年1月~1995年12月共做子官切除术644例,其中发现子宫腺肌症130例,占20.2%;发病年龄25~66岁,高发年龄为40~55岁,占发病数的76.9%(100/130)。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1.2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标准:130例均符合连利娟[1]诊断标准:距子宫内膜基底下至少1个低视野的深处,见到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  相似文献   

4.
张惠梅 《中外医疗》2009,28(19):41-4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1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本症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单纯子宫肌瘤鉴别;妊娠,宫腔操作和手术可能促进本症的发生;采用腹腔进行手术是本症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术后46例病人3个月痛经消失,4例6个月消失。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能完全保住女性子宫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任宇霞 《吉林医学》2012,33(20):4308-4309
目的:探讨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57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激素水平情况与术前情况的对照(E2、FSH、LH)。结果:术前两组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有关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6个月和12个月激素水平状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E2、FSH、L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使患者术后的激素水平维持正常状态,不影响生活质量,采用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则术后患者激素水平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可以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代替传统的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参照术后病理结果,本组妇科检查符合率68.37%(67/98),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4.49%(73/98),术前两者协同诊断符合率为82.65%(81/98);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半年痛经缓解率91.89%(68/74),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术后均获得妊娠。结论子宫腺肌症误诊率较高,结合病史、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手段可提高子宫腺肌症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肌层内膜腺体及间质并存且伴随子宫肌纤维增生。近年已成为妇产科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确诊需病理诊断,故术前确诊率低。1988年2月~1994年12月,我院行子宫全切术1501例,其中164例术后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占同期全部子宫切除病人的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65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贫血、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51例(78.5%)病人3个月痛经症状消失,12例6个月痛经症状消失,2例无效,于术后3个月接受外科手术;所有病例的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贫血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子宫体积逐渐缩小,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症13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血管成像系统(DSA)的监视下,采用股动脉穿刺技术,将导管超选择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注入栓塞材料,完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本组治疗26例子宫腺肌症病人,采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技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个月、6个月、一年各复查一次,追踪1~3年不等。术后16例病人3个月痛经消失,9例6个月消失,1例1年后部分缓解。结论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症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能完全保住女性子宫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华  闫冰冰  李云峰 《医学争鸣》2004,25(20):1861-1861
1临床资料2002-06/2004-06确诊子宫腺肌症300例,年龄30~57(平均45.8)岁,其中经产妇118例,人工流产史182例;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110例,妊娠5次以上224例.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增多紊乱等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症3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琬君  张娜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2,11(3):198-198,200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 ,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 ,由于疼痛、不孕和月经过多给病人造成痛苦 ,药物治疗不甚满意 ,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其漏诊率甚高。本文回顾性研究分析 374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病理资料 ,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间 ,我院收治子宫腺肌症374例均行子宫切除术 ,并经病理证实 ,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 ,对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1 发病情况本文 3 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占我院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2 1 15 % (3…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症10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一种“现代妇科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壁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肌间质,在异位的腺体肌间质周围有增生的平滑肌纤维。子宫腺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典的治疗为手术子宫切除。术前诊断较困难。现将我院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症106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曹美良 《安徽医学》2000,21(2):25-2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及有效剂量。方法:对妇科门诊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分别给50 mg/d,25 mg/d,12.5 mg/d,8.33 mg/d口服,3个月为1疗程,接受复查并测定子宫大小。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引起闭经,改善贫血,痛经等症状,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用药剂量与子宫体积缩小呈正相关。部分更年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年轻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继续服药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7例采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和既往46例采用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E2、FSH和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E2、FSH和L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E2、FSH和L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保证了术后患者正常的激素分泌水平,可避免生活质量下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4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月经量及子宫大小变化.结果 治疗45例患者,44例成功栓塞子宫动脉,1例因术中剧烈疼痛仅栓塞了一侧子宫动脉.术后随访3~12个月,30例(66.7%)术后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5例(33.3%)术后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其中5例患者术后6个月开始痛经,但疼痛程度均低于术前.1例(仅栓塞一侧子宫动脉者)在术后6个月妊娠后自行终止妊娠.40例患者术后月经量比术前减少15%~40%,月经周期及经期无明显变化.子宫体积缩小到术前20%~30%,子宫腺肌瘤比术前缩小3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宫腺肌症能保留子宫,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创伤小,恢复快.该方法效果明显,广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子宫次全切术与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2组分别采取子宫次全切术(对照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研究组)治疗,随访半年,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作出评价。结果: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对照组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均高于研究组相应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FSH、LH、E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 FSH、LH、E2水平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子宫腺肌症,二者短期内均对卵巢功能无影响,但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效果要比子宫次全切术更胜一筹,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