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流行病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伤(Roda Traffic Trauma,RTT)与坠落伤(Fall Injury,FI)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差异。方法 对我院1996年8月~1997年7月的335例和138例FI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比较分析。结果 成年人创伤发生率占RTT的76.7%、FI的81.8%。单发伤致死率:FI36.5%,RTT16.8%(P〈0.005),严重多发伤发生率和致死率FI均明显高于RTT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胸外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胸外伤、并发症及死亡率与AIS/ISS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AIS-90,应用ISS评分方法评估6 年来收治63 例( 年龄≥60 岁)老年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03例(年龄≤59 岁) 非老年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ISS平均14.5±7.6,死亡5 例(7.9% );非老年组ISS平均17 .9±11,死亡7 例(3.4% )。两组间ISS和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P>0 .05) ,老年组ISS>16 时死亡率逐渐升高(P<0.05),ISS< 25 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死亡率随损伤部位数和最大AIS(MAIS)增加而升高,当分别达到4 时,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 0.05) 。伤前并存慢性病的老年人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 ISS与老年组死亡率、并发症有相关性。我国老年人年龄标准偏小(≥60 岁),故两组病人损伤严重程度、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156例伤员修正创伤指数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值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将修正创伤指数(RTI)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进行比较,探讨其规律以及严重多发伤ISS值的界定.方法:复习1990~1993年我科救治的多发伤伤员156例,RTI为15.46±2.88,ISS为20.13±5.69.ISS≥20组段死亡率为23.61%,ISS在16~19组段死亡率为3.51%.对两种评分分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两组段死亡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两种评分分值之间存在中度直线相关关系(r=0.4,P<0.01).两组段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81,P<0.005).结论:本组多发伤伤员RTI与ISS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建议院前评分选用RTI,并将严重多发伤的ISS值界定在≥20.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心肌梗塞对心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0例正常人为对照,用放射性核素显像研究50例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塞(MI)病人的左室MI部位、心肌梗塞面积(MIS)及其对左、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左、右室射血分数(LVEF、RVEF)、最大射血率(PER)及最大充盈率(PFR)作为心功能指标,用角度法测算MIS.根据左室MI部位不同分为Ⅰ组(前壁及心尖部)、Ⅱ组(侧壁)和Ⅲ组(下壁及后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及Ⅱ组中LVEF重度下降者分别为81.5%和60.0%,Ⅰ组及Ⅲ组中RVEF重度下降者分别为20.0%和57.2%.Ⅰ组及Ⅱ组中MIS与LVEF呈负相关(r=-0.68),Ⅲ组中MIS与RVEF呈负相关(r=-0.51).其中20例大面积MI(MIS53.83%±9.74%)病人MIS与LVEF呈负相关(r=-0.72),而与RVEF呈正相关(r=0.64).结论:了解MI部位及MIS可对心功能作出较为客观的估价.同时,了解心功能状态可初步估算MIS的大小,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判断病情的预后.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341例交通事故胸外伤评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伤为主的交通事故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现状.方法:选择交通事故伤患者341例(5.7%),按来源、胸部伤情和结局分组评分,并预测生存概率Ps.结果:341例中,男273例,女68例,0~81(41.8±15.3)岁,胸闭合伤340例,伴多发伤234例,三个以上部位的95例.各种并发症92例次.存活组304例,死亡组37例,两组年龄相同,死亡组院前时间较短,生理评分RTS和GCS较低,ISS值和胸部AIS值高于生存组;两组Ps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胸伤和头伤受损伤程度对车祸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较大,可用以分型:胸伤为主型者,若呼吸加快则提示伴胸壁和胸膜腔损伤,或若有ARDS则提示大的肺挫伤或创伤性湿肺;胸伤为次型者,ARDS提示脑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脑伤为主且意识下降者,死亡较高.大型医院的胸部车祸患者伤势较重而死亡率较高,非预期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胸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国人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胸伤合并全身多发伤运用创伤评分指数RTS、AIS-ISS、TRISS分析.伤员142例中存活137例,死亡5例,两组胸AIS值近似,死亡组总ISS较高,RTS较低,说明总伤势和胸以外的严重合并伤对致死的作用较大.开放性胸伤66例的合并伤以腹部伤较重,伴低血压休克,RTS的降低主要因为首次血压(sBP)下降;闭合性胸伤76例的合并伤以头伤较重,伴意识障碍,RTS的降低主要因为GCS下降.全组的生存概率Ps=0.98±0.1,死亡例数与预测不同的原因是国人对创伤的反应性有别于国外.建议修正国人的创伤评分方法,首先应建立中国人的创伤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我院创伤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创伤病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救治结果。方法对201例严重创伤病人应用TRISS法,计算其生存概率(Ps),以M和Z检验与严重创伤结局(MTOS)组进行比较评估。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编制的计算机创伤评分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201例中预测存活187例,实际存活180例,Z=-3.1566,M=0.618,其中钝性伤年龄<55岁的106例预测存活101例,实际存活95例;≥55岁51例预测存活47例,实际存活44例。结论本组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水平与MTOS组相当。但同时应考虑到:(1)MTOS组资料来源较分散,创伤严重度不等,而本组资料均来自ICU,ISS≥16;(2)MTOS组>65岁者占7.9%,而本组占10.6%。因此,说明本组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水平较高,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34例急性脑外伤病人脑脊液(CSF)心钠素(ANF)、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脑外伤后48h和6~10dCSF中AN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V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伤后2~3周CSF中AN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VP水平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8分者CSF中AVP含量高于GCS>8分者(P<0.05);CSF压力≥1.96kPa者AVP含量高于CSF压力<1.96kPa者(P<0.05)。ANF的含量变化与GCS计分和CSF压力无关。提示,ANF和AVP可能参与了颅脑损伤的发病机制,ANF的分泌减少与AVP的释放增加可能是导致脑外伤后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因素。动态观察CSF中ANF和AVP的含量变化,对于探讨颅脑损伤后的病理机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循环血内皮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有利于颅脑外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撞击损伤模型.伤后测定循环血内皮细胞(CEC)数和BB型肌酸磷酸激酶(CK-BB)活性,24小时活杀后测脑含水量.结果:伤后损伤组血浆CK总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伤后0.5、2、24小时最为显著(P<0.01).脑脊液(CSF)中CK-BB活性于伤后0.5小时即有显著升高,但血浆CK-BB此时未见升高.伤后2小时无论CSF和血浆CK-BB均达峰值,CSF-CK-BB较血浆CK-BB升高更为明显(P<0.01).伤后8小时和24小时CSF-CK-BB虽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值(P<0.01),而血浆CK-BB已回至正常水平.CEC计数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脑水含量伤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CEC计数和C-BB活性测定在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SF-CK-BB活性变化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喀喇昆仑山发病的22例高原脑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了检测。结果:P、TPR、ALT、AR、SI、VPE、EWK、HOI、mAP、K、PAWP、CCP明显 高原健康对照组,BV、EVR、A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或P〈0.01);η、SV高于对照组,ETK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高原脑水肿的血流动力学为高排主阻性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害救援要遵守及时性、科学性和区域性原则。现场医疗救援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环节,分拣是现场医疗救援的核心。根据急救和转运优先等级将伤员分拣为4个优先级别。现场救援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紧急救治。  相似文献   

12.
交通伤的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伤的急救是交通医学的重要部分。交通伤具有突发性、青壮年伤员多、重伤多发伤多等特点。现代救援医学和急诊医学原则要求对交通伤伤员进行积极的现场急救、及时的运送和正确的院内救治。  相似文献   

13.
急诊外科专业包含了创伤及外科危重病的范畴,实际工作中有着不同的运作模式,以普外科模式最为常见。急诊外科的有效运作需要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团队和管理制度的保障。经过2年半的临床实践观察,与传统模式比较,急诊外科一体化运作模式对于创伤患者在提高收治效率减少急诊滞留、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纠纷隐患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专业的发展还需要应对好学科群发展、人才培养、软硬件建设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胸部创伤救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的早期救治是提高胸部创伤救治水平的关键.胸部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紧急情况下胸部创伤诊断与复苏同时进行,根据体征、诊断性胸腔穿刺或X 线片作出;血流动力学状况稳定时,则应全面检查避免漏诊危险的隐匿性损伤,有条件时应首选采用多层螺旋CT.胸部创伤急救应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的原则,多数胸部创伤可采用临床观察、胸腔穿刺或引流、呼吸支持、止痛和介入治疗等处理治愈;小部分胸部创伤的病人在复苏阶段需行紧急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急救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院前急救不可盲目模仿国外"拉着就跑"(scoop andrun),我国很多情况下仍需较高水平的"就地抢救"(stay and play)。诊断分类名称应规范;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充分运用现代诊断技术;创伤评分和器官损伤定级是诊断的重要内容。切忌指望休克纠正再手术,分秒必争手术止血才是最根本的抗休克措施;非控制性失血休克止血前遵循"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并发"致死三联征"(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时,创伤救治采用"损害控制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规范创伤救治模式对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本院建立创伤中心为界,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立后2006 - 2008年)和对照组(创伤中心建立前2001-2005年),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66例,对照组2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NISS值分别为(20.59±4.63)分和(20.57±5.38)分(P>0.05);研究组急诊处理时间为(0.33±0.03)h,对照组为(0.57±0.35)h (P <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7.64±29.01)d,对照组为(30.84±32.87) d(P >0.05);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为(2.98±5.77)d,较对照组为(2.65±7.00) d(P >0.05);研究组治愈率为87.9%,对照组为76.5%(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9.1%,对照组为20.8% (P <0.05). 结论 规范的创伤救治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从创伤现场、院前急救、到院后的神经专科处理及康复等一系列连锁关系,探讨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救冶的整体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救治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颅脑损伤的临床与病理过程,将特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三期,实行分期的、有重点的连续性治疗。结果在本组124例患者中生存56例(生存率45.2%)。其中恢复良好19例(15.3%),中残13例(10.5%),重残24例(19.4%);死亡68例(54.8%)。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救治必须各个环节并重,尤其是事发现场与院前急救十分关键,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冶的根本;如能及时实行现场抢救及专科治疗,不但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且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创伤培训的目的在于向急诊和创伤医师传播规范化的创伤救治流程和创伤救治理念,提高创伤救治效果。ATLS、PTC、CTCT等培训项目使我国的创伤救治能力获得了巨大进步。CTCT-b项目是对CTCT项目的创新,是针对我国基层医院对创伤培训需求设置,在培训方式、内容设计、课时安排方面也根据基层需求进行优化,强化与创伤密切相关的技能操作,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持续改进。本文就CTCT-b项目课程特点及在笔者医院进行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创伤救治模式的相关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创伤不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残率高和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大等原因而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创伤结局除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亦与院前复苏效果、院内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和后续治疗是否恰当等密切相关,合理的创伤救治模式将对救治水平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创伤救治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完善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仍是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