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死亡病例,以提高认识。方法收集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3例,其中死亡22例,设为死亡组,另251例存活病人设为存活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1、性别:死亡组男17例,女5例;存活组男197例,女54例。2、年龄:死亡组26~85岁,平均年龄(66.18±14.00)岁;存活组25~90岁,平均年龄(63.92±13.16)岁,P>0.05。3、梗死部位:死亡组前壁或广泛前壁者16例,存活组122例,P<0.05。4、并发症: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死亡组19例,存活组99例,P<0.0005;心源性休克死亡组5例,存活组0例,P<0.0005;肺部感染死亡组11例,存活组106例,P>0.05;Ⅲ°AVB死亡组3例,存活组18例,P>0.05。5、死亡时间:自患者入院后50分钟至12天不等,其中<24小时10例;<3天4例;<7天6例,≥7天2例。6、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22/273(约8.06%),男性AMI患者死亡率17/214(约7.94%),女性AMI患者死亡率5/59(约8.47%),男、女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死亡原因:心脏泵衰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19例,心跳骤停2例,心脏破裂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多见于累及前壁或广泛前壁者,有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金博弘 《中华全科医学》2015,(4):605-606,62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活动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4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活动性SLE妊娠患者15例,非活动性SLE妊娠患者49例,妊娠期及产后均给予不同剂量的泼尼松龙控制病情,观察对比2组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的足月产率高于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均P<0.05);但2组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23,P>0.05)。活动性SLE孕妇围生儿出现窘迫2例、轻度窒息及心肌损害各1例、重度窒息5例;非活动性SLE孕妇围生儿出现窘迫7例,无轻重度窒息、心肌损害。2组患者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87,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早产各5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子痫前期2例,而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子痫前期各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活动期SLE可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需在孕期协作治疗并给予选择性妊娠指导。  相似文献   

3.
王巍伟  马迎民  方秋红 《北京医学》2012,34(11):962-964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主要死因及合并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986例住院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209例,分析COPD患者的主要死因及合并症情况.结果 COPD的主要死亡原因和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相关(P<0.01).轻中度COPD患者70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34.3%)、肺癌(28.6%),其次是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21.4%).重度COPD患者50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非恶性呼吸系统疾病(58.0%),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24.0%)、肺癌(10.0%).在89例极重度COPD患者中,最常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43.8%).死于肺癌的COPD患者组[(77±11)岁]较其他死亡原因组死亡年龄较轻(P<0.01).死亡的COPD患者合并冠心病、呼吸衰竭、肺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消化性溃疡、肾功能不全、肿瘤、贫血、肺栓塞的比例分别为62.2%(130例)、58.9%(123例)、53.6%(112例)、36.8%(77例)、34.4% (72例)、32.1%(67例)、26.8%(56例)、26.3%(55例)、12.0%(25例)、3.3%(7例),均较存活患者发生率高(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脑血管病等合并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COP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COPD的严重程度相关.冠心病、呼吸衰竭、肺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消化性溃疡、肾功能不全、肿瘤、贫血等增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探讨死亡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以降低其死亡率。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102例,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死亡27例,其中10例(占37%)死于脑中风,9例(占33.3%)死于放弃治疗,5例(占18.5%)死于严重感染,2例(占7.4%)死于心力衰竭,1例(占3.7%)死于肿瘤。死亡组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较存活组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较存活组低。结论:脑血管并发症为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加强血压的控制及降低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等是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革  吴丽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31-93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5月-2006年5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透析龄6个月-9年)的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活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动脉血压(BP)、血浆白蛋白(Alb)、红细胞压积(Hc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比较。结果(1)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53.37%、26.67%和16.67%,(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压较高,Alb、Hct较低,而LVMI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93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问总病死率36.7%。多部位、广泛前壁心梗、既往有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方式:泵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死亡率52-3%,心脏骤停死亡率28.6%。心脏破裂死亡率4.8%,心外因素死亡率14-3%。结论老年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有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其中,狼疮脑病是SLE较严重的并发症,是SLE死亡最常见的死因之一.但狼疮脑病临床表现多样,且常有其它一些混杂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现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SLE病例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48例SLE患者分为合并AKI组(AKI组,12例)和不伴AKI组(单纯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及病理等数据。结果AKI组症状以少尿型为主,伴随症状及并发症重且多,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SLEDAI)积分高于单纯组;实验室检查中,尿沉渣异常,血肌酐升高,补体下降,肾脏病理以狼疮肾炎(LN)Ⅳ型、Ⅳ+Ⅴ型为主。感染、蛋白尿增多、高血压、SLEDIA积分增高是SLE伴AKI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 AKI可以出现在SLE病程中,但也可以是SLE的首发症状,感染为常见诱因;感染、蛋白尿增多、高血压及SLEDIA积分增高是SLE伴AKI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4小时内就诊的502例口服百草枯急性中毒的患者生存曲线、并发症(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脏损伤、胰腺损伤、消化道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纵隔气肿、低氧血症)的发生时间;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253例)与存活组(249例),比较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脏器为肾脏、肝脏,发生率分别为67.5%、59.4%,死亡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数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死率随并发症数目增加而升高.本组资料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4%,中毒后2~3天为死亡高峰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损伤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早期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活动性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初发、未经治疗的SLE病人,以同期58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根据SLE病人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SLE病人分为活动组30例,非活动组28例。以常规方法检测SLE病人和对照组血清CRP、纤维蛋白原(F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以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CRP变化与SLE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结果SLE病人活动组CRP、Fg水平及IMT高于非活动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34.262~177.932,q=8.631~25.944,P<0.01);SLE病人活动组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非活动组及对照组,且非活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F=24.828、23.335,q=2.834~9.653,P<0.05、0.01)。活动组CRP水平与SLEDAI及IMT呈正相关(r=0.76、0.85,P<0.01)。结论SLE病人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CRP可作为SLE病人病情活动性的一个较好预测指标,CRP水平与SLE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