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原病是高原低氧环境下发生的特有疾病 ,其临床治疗和护理也大多在高原现场进行。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既有普通护理的共性 ,又有其特殊性。加深对高原病及其临床护理特殊性的认识 ,对提高护理质量和高原病治愈率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但此点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关的文献尚不多见 ,深度也不够。笔者结合有关资料和高原病临床护理的工作实践浅谈一点认识 ,以期抛砖引玉 ,和同行一道共同讨论。高原病护理现状与实践1 高原肺水肿护理 高原肺水肿是指急进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 ,机体因急性…  相似文献   

2.
重型急性高原病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急性高原病是高原常见病 ,常规治疗方法[1 ] 及死亡率各家报道不一。据我院 (拉萨36 58m)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重型急性高原病 2 6 0例临床观察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遵循常规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6 0例中男性 2 56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大42岁 ,最小 1 2岁 ,平均 2 3.6岁 ,病前无慢性心、肺及其它疾病史 ,乘飞机进藏 2 36人 ,汽车进藏2 4人。进入高原 (36 58m~ 430 0m) 2天~ 7天发病。初入高原 6 8例 (2 6 .1 1 % ) ,重返高原1 92例 (73.99% ) ,所有病例均符合 1 992年 1 …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 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蓉  颜俊 《西南军医》2006,8(6):125-126
整体护理的模式作为临床实践已有数年,我院驻地海拔3500米,由于高原环境具有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等特有的环境特点。对居住在高原的人群必然产生特有的病理生理现象,出现不同于平原的高原性疾病(急慢性高原病)对移居高原的开拓者,建设者及旅游者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在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进程中,护理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对高原病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3例急性高原病误诊原因的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高原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自1995年~2006年,对进入高原的部队官兵及家属、民工等4 000多人的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通过分析发病原因,积极进行治疗,掌握了急性高原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原则。1高原病的分类高原病一般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7.
"4.14"玉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面对坍塌的房屋,伤亡的亲人,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救援人员在灾后火速抵达。由于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且救灾人员中大多数未采取预防药物措施,未经高原习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治疗以吸氧、低转、糖皮质激素、脱水、利尿和病人卧床休息为主。结果:162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很快得到缓解;10例高原肺水肿和1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经下转至海拔3700m治疗后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下送至平原治疗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在下送途中死亡。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易诱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吸氧、利尿、脱水、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治疗措施有效,高原脑水肿是治疗的难点,死亡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
128例小儿肠套叠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套叠是指肠管部分及其相应肠系膜套人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1岁以内肥胖婴儿。临床上以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便及腹部包块为其典型症状,如不及时诊治,将发生肠缺血、坏死,导致穿孔,直接威胁患儿生命。我科从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128例小儿肠套叠,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2.
部队高原病防治系列讲座(4)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也称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后,由于对环境的习服适应机制尚未建立而发生的一系列急性低氧应激反应。初上高原1~3天,甚至数小时后就可能出现缺氧症状,多数人能够耐受,5~10天可逐渐缓解。1.1发病诱因高原低氧、低气压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但诸多诱发因素也不可忽视,常见因素包括寒冷、感冒、睡眠不足、晕车、精神紧张及劳累等。急速进入高原者发病率高,症状较重,缓慢进入高原者反应较轻。另外,发病还与进入季节有一定关系,往往夏季轻、冬季重。患有慢性疾病或肥胖者更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且症状较重,持续时...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进驻高原致急性高原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进驻高原致急性高原病(AHAD)发病情况。方法:2009及2010年,某部两次进驻高海拔地区施工。2009年于6月下旬乘车由营区(海拔1400 m)出发,于第5天抵达目的地(海拔5400 m);2010年,于3月下旬乘车由营区出发,于第3天抵达喀喇昆仑山三十里地区(海拔3780 m),在该地域习服45天后,分3批次进驻目的地(海拔5400 m)。比较两次进驻高原时AHAD发病情况。结果:2010年AHAD发生率、重症AHAD发生率及后送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2009年(P〈0.05,P〈0.01)。结论:部队进驻高原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行军途中,一定要本着"阶梯性适应"原则,进行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14.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高原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价值;方法:32例急性高原病患者用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的BG951型一氧化氮治疗仪进行面罩吸入治疗,在上高原前、吸入NO前及吸入NO3小时后折摄X线胸片,并与未吸NO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吸入NO前有28人较上高原前肺门结构、肺纹理和心脏边缘出现“三模糊征”、15例肺野内出现小点片状影或“面纱征”、诊断为高原间质性肺水肿,肺面积缩小非常明显。吸入NO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高原病患者心理状况评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改变,为患者心理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成千上万 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评,并与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急性高原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上调查为急性高原病患者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高原现场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71年—1997年收治的1 200例高原肺水肿(HAPE)中检出的65例合并脑水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其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本组65例患者从病历资料反映少则出现3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多则达6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其器官功能障碍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脑、心脏、肾脏、眼、胃肠等。其中3例死亡病例均存在6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以肺、脑、心、肾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脑、肾功能衰竭尤为突出。结论: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在重症急性高原病高原现场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重要器官的护理及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乙酰唑胺预防高原病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单一的理论予以解释,并提出高原病及乙酰唑胺预防高原病机理的研究现状对研发高原病防治药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目前我国急性高原病(AMS)的预防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文献资料和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区历年进藏新兵部队和部队高原驻训预防AMS的经验,梳理我国军地在AMS预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结果:目前军队在AMS预防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全国AMS的预防水平参差不齐,主要问题表现在:评价标准缺乏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缺乏对急进高原后适宜劳动负荷的研究;预防药物研究原地踏步;缺乏总体和长远规划;成果转化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结论:对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开展协作攻关,加强和扩大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强现场研究,将研究的目标着眼于提高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20.
王玲  郑芳芳  李雪 《西南军医》2016,(4):380-382
目的:研究PDCA循环心理护理模式对初次进藏新兵急性轻型高原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入院治疗的初次进藏新兵AMAD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132例,进行心理状态评测及急性轻型高原病症状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及心理状况水平。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不良心理因素明显改善,急性轻型高原病症状较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应用PDCA循环心理护理模式对初次进藏新兵进行心理情绪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心理承受力,缩短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