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通常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0%~15%.CTO病变手术成功取决很多因素,包括术者本身的介入技术水平、病变特点、器械等.  相似文献   

2.
Han Y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37-93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是常见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5%~30%.成功开通CTO病变可改善闭塞远端供应区心肌缺血、复苏冬眠心肌,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其心功能,减少50%以上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需要,且有益于患者的长期生存[1].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大量新器械和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仍有近1/3的CTO初次PCI失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否增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风险,及风险是来源于CTO病变自身抑或是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较合并及不合并CTO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急诊介入手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接受急诊PCI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STEMI患者185例,其中合并CTO病变(CTO)组20例(10.8%).住院期间,CTO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无合并CTO病变(无CTO)组的37.6%(P=0.02);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机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的构成比为85.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93.3%(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511土0.12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0.582±0.995(P=0.02);MACE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无CTO组的10.9%(P=0.02).CTO病变不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发生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CTO病变的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广泛及严重,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增加,因此导致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但它不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及相应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PCI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的CTO患者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和加重病例.结论积极处理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PCI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1].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DR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CTO病变中未使用正向夹层再次进入(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技术的48例患者(对照组)和使用ADR技术的50例患者(治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成功率和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对照组共有52处CTO病变,治疗组共有58处CTO病变。治疗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vs. 71.2%,P=0.047),其中6例支架内再狭窄型CTO(in-stent restenosis,ISR-CTO)病变全部开通,治疗组平均PCI时间[(71±25) min vs.(95±33) min,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总结CTO病变特征、PCI的技术方法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对79例含有CTO病变的患者进行PCI治疗,共对98支CTO病变靶血管进行了PCI,CTO闭塞时间3~120(17.8±26.1)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61枚。结果:共开通71例患者的CTO靶病变85处,术终达到TIMI3级血流的病例成功率为89.9%(71/79),病变成功率为86.7%(85/98),完全血运重建率36.7%(29/79)。其中CTO闭塞时间3~6个月及6个月以上者其PCI病变成功率分别为93.9%(62/66)和71.9%(23/32)(P<0.05)。有桥侧支存在者成功率低于无桥侧支者,56.3%(9/16)比93.9%(77/82)(P<0.05)。断端成刀切状成功率低于鼠尾状CTO,77.8%(14/18)比91.3%(21/23)(P<0.05),闭塞段>15mm的长CTO病变成功率低于短病变者,83.3%(55/66)比90.4%(30/32)(P<0.05)。随访患者78例(98.7%),随访时间4~48(16.7±10.9)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79.7%,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2.7%(10/79),血运重建率为8.9%(7/79)。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血管闭塞时间、闭塞长度、闭塞末端形态、桥状侧支等,成功PCI治疗可改善CTO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 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最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最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最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 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医学综述》2009,15(10):1586-158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CTO病变,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锚定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TO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45例冠状动脉 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采用分支血管锚定技术,成功开通CTO靶血管40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8.9%.2例患者术中出现靶血管夹层;2例患者球囊未能通过CTO病变部位;2例患者术中导丝穿出靶血管真腔而入心包,1例患者发生分支血管破例,采取球囊低压力堵塞后未见造影剂再渗漏;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 CTO介入治疗采取分支锚定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ACC/AHA最新定义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根据是否存在前向血流,又可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为慢性功能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1级)和慢性完全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  相似文献   

12.
武刚  程璐  谢玉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40-124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方法 选择2009年278例冠心病行PCI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组(CTO-DM组)137例和单纯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组(单纯CTO组)1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PCI后随访结果.结果 CTO-DM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a)[Lp(a)]水平高于单纯CTO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单纯C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血管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7~18个月,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分别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率、血管内再狭窄部位再次血运重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O-DM与单纯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后预后有显著差异,前者血管病变程度重,且PCI后远期预后相对理想,但ISR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高.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一大难点。既往有研究指出,CTO病变在血管慢性闭塞过程中已形成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不需要采取积极的开通策略,盲目地开通CTO病变会增加手术风险且不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者20例(CTO组),非梗死相关血管无慢性完全闭塞者150例(无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介入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TO组比较,CTO组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40.0%、15.0%、100.0%及35.0%;无CTO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6.3%,明显低于CTO组的21.4%,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患者在6个月及一年时的心血管病变死亡发生率为28.5%、35.7%,明显高于无CTO组的5.5%、8.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40%、心源性休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以及年龄>75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增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死亡率,而且患者预后多不良。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狭窄病变的终未阶段,通常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超过3个月以上。闭塞的冠状动脉无前向血流通过(TIMI血流0级)或仅有少量血流通过(TIMI血流Ⅰ级)。对CTO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随着CTO专用器械的研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介入医师经验的积累,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在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4月至2006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PCI治疗的CTO患者48例,CTO病变共51处,记录患者临床特征、靶病变特点和靶病变PCI操作结果,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PCI成功的预测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33例36处成功,15例15处失败,病例成功率68.8%,靶病变成功率70.6%.2000年4月至2003年5月10例患者10处病变4例4处成功,病例及病变成功率均为40.0%;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38例患者41处病变中29例32处成功,成功率分别为76.3%,78.0%.2003年6月之后病变成功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介入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为桥侧支缺如(P=0.001)、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P=0.005)、功能性闭塞(P=0.005)、病变近端呈鼠尾状(P=0.026).结论:CTO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除与术者经验和新型介入器材应用有关外,与病变特点密切相关,而与临床特点关系较小.在病变特点中,桥侧支缺如、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功能性闭塞、病变近端呈鼠尾状是CTO行PCI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接受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的观察组(32例)与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参照组(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卧床时间更短,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CTO的老年患者应用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CTO)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介入治疗体会。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96例CTO患者,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PCI病变成功率,术中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96例患者人均CTO病变1.06处,人均置入支架1.72枚。PCI病例成功率分别是83.3%。随着CTO长度的增加PCI成功率降低,不同CTO长度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01);随着CTO时间延长PCI成功率明显降低,不同CTO时间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01);CTO鼠尾残端形态患者PCI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刀切或圆盾形残端形态患者(58.33%,x2=14.4,P〈0.001);非开口CTO患者介入成功率(94.74%)明显高于开口CTO患者(40.00%,x2=34.2,P〈0.001)。术中或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未发生不可救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O患者行PCI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15%~25%,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有不利影响。随着新型介入治疗器械、CTO介入治疗新技术和术者操作水平不断进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手术的成功率甚至可达90%。但目前对于CTO是否需要开通存在较大争议,以及临床获益尚不明确。本文就最新的研究对CTO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G-MPI)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2例患者于术前2周及术后随访期内行G-MPI检查,比较PCI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MPI显像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 PCI失败患者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重度钙化比例高于PCI成功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靶血管中重度钙化、病变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mm及闭塞端缺如是手术失败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G-MPI显示为可逆性缺损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显像正常及固定性缺损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中重度钙化是PCI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用G-MPI对PCI患者治...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