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2DM合并脂肪肝组、单纯性脂肪肝组及正常组人血浆FGF-21水平,比较各组转氨酶、血脂、血糖及BMI的水平。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估胰岛素的敏感性。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前后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变化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T2DM合并脂肪肝组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FGF-2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上述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胰岛素敏感性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改变可能与其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并可能是利拉鲁肽作用的生物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FBG、2 hPBG、HbA1c各项指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4周后,治疗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单用二甲双胍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何静  蒋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80-82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参考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较参考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控制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停用或者减量降糖药物,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8周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指标明显下降(P〈0.05),BMI及血脂在利拉鲁肽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且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分别与二甲双胍联合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新诊断以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利拉鲁肽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n=30)]和门冬胰岛素30组[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35)],均治疗12周。分别测定所有对象治疗前后的体重(BW)、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白蛋白(G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等指标,并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利拉鲁肽组治疗12周后BW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与门冬胰岛素30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FPG、PPG、Hb A1c和G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FCP、PCP和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HOMA-β上升(P〈0.01);而门冬胰岛素30组治疗后FCP和PCP较治疗前上升(P〈0.05),HOMA-β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HOMA-IR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TC、TG及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门冬胰岛素30组治疗后TC和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利拉鲁肽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均有效,并均可改善其β细胞功能。但在控制体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利拉鲁肽更优于门冬胰岛素3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高糖素样激动剂1(GLP-1)的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01—12~2013—01—20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24例,所有患者在二甲双胍及吡咯列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最初1周给予患者利拉鲁肽0.6mg晚上睡前皮下注射,第2周加量至1.6mg。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每2周随访1次,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的FPG、2h-PPG、HbAlc、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FPG、2h-PPG、HbAIc、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安全,不增加体重,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另一类糖尿病合适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9):1321-1323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到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2组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利拉鲁肽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糖、BMI、血脂等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潘娟  王琪  张燕 《贵州医药》2023,(3):406-407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前后血糖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BIL、ALB、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A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合并NAFLD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肝功能,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T2DM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8)。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低糖饮食和运动辅助治疗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炎症因子、肝功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浆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BMI、FPG、2hPG水平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患者BMI、FPG、2hPG水平及HbA1c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及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控制血糖和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影响肝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在继续服用入院前药物(二甲双胍)的前提下,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1次/d晨起皮下注射,疗程8周。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患者体重减轻,2 hPBG、FBG、HbA1 c、C肽等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能耐受,在1周之内症状缓解,发生低血糖3例,症状轻,适当降低用药剂量,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显著,能减轻体重,不良反应少,低血糖风险小,值得广大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L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GL组治疗后FPG(6.3±1.41mmol/L,2hPG(8.7±1.4)mmol/L,HbAlc(6.7±0.6)%;NPH组治疗后FPG(6.4±1.0)mmol/L,2hPG(8.8±1.2)mmol/L,HbAlc(6.6±0.7)%,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GL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5),且GL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2.
邵发助 《江西医药》2014,(6):527-5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口服二甲双胍,研究组另外加用中医补肝肾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的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ALT、AST、TG、CH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医补肝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张青立 《安徽医药》2009,13(9):1108-1109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及多次胰岛索皮下注射(MDI)强化治疗2周对血糖、游离脂肪酸(FFA)、血脂变化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88例随机分为CSII组44例及MDI组4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结束后,同时测定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及血脂。结果CSII组和MDI组治疗前后游离脂肪酸、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A(ApoA)均上升。结论短期强化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游离脂肪酸及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4.
研究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BG、HbA1c、BMI、TC 和TG 水平。结果:(1)代谢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BG、HbA1c 和BMI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TC、TG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BG、HbA1c、BMI、TC 和 TG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肽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 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在控制血糖、体重、血脂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M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CSII组(33例)和MSII组(30例)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血脂,血清C肽,血糖达良好控制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高血糖,CSII组TG明显下降,HDLC、餐后2hC肽明显升高。结论CSII能更快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及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方法选择医院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2次/ d;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口服,1次/ d。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胰岛素、C 肽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1),对照组餐后2h 胰岛素下降(P <0.05)。治疗组三酰甘油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 P <0.01)。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明显变化(P 均<0.01)。2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有差异(P <0.01或 P <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血糖、降 TG、降血压、升高 HDL-C 的作用。吡格列酮还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分别应用利拉鲁肽和注射用胰岛素治疗6个月,对比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不同组别患者各生理指标、肝功能各指标、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肝脏1HMRS扫描图像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指标中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h血糖水平(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血糖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等,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二甲双胍联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并将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者治疗后的FPG、2hPG及HbA1 c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②患者治疗后BMI及腰臀比有显著差异;③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有显著降低。结论对血糖控制不好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联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佟艳  孙海峰  张欣 《海峡药学》2016,(10):144-145
目的:分析讨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80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单纯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选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治疗后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3%、14.29%,观察组略高,但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IM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IMT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