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附子中毒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春荣  张新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2):954-954
<正> 患者男,53岁,主因右上腹疼痛10余年,加重20d入院。患者右上腹及右胁肋部胀满疼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80 mmHg。精神不振,慢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剑下触及约5cm,质韧,轻度触痛,表面光滑,脾未触及,腹水征(一)。余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范围。B超:肝硬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空腹血糖:9.07mmol·L-1。诊断:肝硬化,糖尿病2型。中医诊断:胁痛(肝阴虚型)。  相似文献   

2.
附子的临床应用及中毒解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的块状子根。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行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冶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相似文献   

3.
高雪英  张丽芬 《光明中医》2010,25(11):2109-2110
<正>1临床资料某女士,中医师,48岁。患桥本甲状腺炎3年,服左旋甲状腺素片12.5μg,每日1次,已两年,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平素畏寒肢冷,下肢沉重,大便粘腻或完谷不化,耳鸣梦多,腰酸,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月  相似文献   

4.
附子蓄积中毒例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子为毛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附生的子很.本品辛热燥烈,有大毒,用之不当,易致中毒.以往报道多为急性中毒案例,笔者曾遇一例慢性蓄积中毒案,介绍如下;刘X,男,5.5岁。因咳喘、喉吗半年余.于1994年10月20日在中医研究院某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据舌苦薄白、右脉略滑及所发证候.药用制附片sg,予姜sg,苍耳子159,山豆根sg,仙灵碑129,生甘草sg,五味子109。1毛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11月4日):咳喘减轻,时有喉鸣,首薄黄,脉路沿。继以前方加采次仁1屹,白漠手129。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儿子1…  相似文献   

5.
关英敏 《陕西中医》1999,20(8):376-376
本文通过8例黑附子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讨论附子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一般诊治规律,以告诫人们在使用附子时要注意炮制,以免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6.
附子中毒五因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桂波 《新中医》1992,24(11):47-47
余初涉医林,屡用附子方于内科杂证,获验不少,教训颇多。今结合有记录的附子中毒案,浅淡附子中毒的五大原因。一、煎药时间附子入煎剂,不论剂量大小,一般应先煎1小时以上,以减低毒性;或将煎剂煎1小时以上;不宜久煎的解表剂和攻下剂,也应先煎附子。病者易忘医嘱,特别是农村病人,对中药附子中毒认识不足,也没有足够  相似文献   

7.
对附子理中丸引起的中毒反应者尚未见报道,本例服用附子理中九12丸后出现晕厥,现报告如下。 患者赵××,男,20岁,学生。主诉胸闷、气短3天,晕厥1次,于1994年10月8日急诊入院。1周前因上腹部隐痛,便溏,中医诊为“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给予“附子理中丸”,每日2次,每次1丸口服治疗,服药3天。胃脘痛好转,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头晕  相似文献   

8.
综合抢救重度附子中毒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其中毒量为0.2mg,3~4mg可致死,口服后多在10~30min内发作,起病急,病情危重,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单独采取中药解毒或一般内科常规治疗,疗效欠佳。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急诊ICU采用综合疗法救治重度附子中毒7例,成功率达100%。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农民,年龄29~68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其中3例因治病心急,擅自加大剂量,2例因煎煮方法不当(时间仅10min左右),2例因附子泡酒后直接饮用;发病时间为5~30min,从发病到入住我院急诊ICU病房时间为0.5~8h。7例附子中毒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附子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过程,分析附子中毒与附子用量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附子大剂量使用以45g为宜。  相似文献   

10.
时英菊  石晓华  陈会娟 《河北中医》2011,33(11):1731-1731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辛、甘,大热,有剧毒,临床使用时多采用炮制、配伍等方法以达到减毒之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头碱为其毒物成分,内服0.2mg即可中毒。2011—03—25,我们收治1例急性生附子中毒患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解毒及对症治疗,科学、细致的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得以尽快康复。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栾永福  孙蓉 《世界中医药》2014,9(2):159-165
目的:分别研究附子水提物预防或治疗给药对脾肾阳虚证大鼠发挥温补脾阳功效时的药效及其伴随毒副作用。方法:按15%大黄粉悬液每天给药剂量为8.9 g·kg-1·d-1,连续给药9 d,且附加冰水游泳致力竭的方法,制备大鼠脾肾阳虚证模型。预防实验组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实验组造模成功后给药,两个实验药物组均给药9 d。实验期间进行证候积分和体重称量,并检测血中TSH、IgG、C3等药效指标和LDH、CTn-I等心毒性指标的水平。结果:附子水提物能改善脾肾阳虚证大鼠的证候积分,增大脾体比值、肾体比值、肾上腺体比值和胸腺体比值,同时能升高血清中TSH、IgG、C3水平,且升高血LDH、CTn-I的水平,降低心体比值。结论:附子水提物对大黄致脾肾阳虚证大鼠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均伴有一定的心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集的8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分析其特点及原因。结果: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段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最高。药品剂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 ADR 最多,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为常见。结论:应加强防范,合理应用和配伍。注意观察,早发现早处理。  相似文献   

13.
王兆然  郭晓东 《河南中医》2014,(6):1000-1001
附子治疗痛类方中附子所治之痛,皆阳虚阴凝为患,附子补五脏之阳、壮命门之火,阳振阴散,其痛自止,配伍不同类药物,以达到针对主症,旁疗兼症之效。力求一药多能,综合发挥作用;重视人体生理,除邪先护正,祛邪留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除草剂(百草枯)的诊治体会。方法:减少百草枯吸收、加速排泄及消除化学性炎性损害是3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结果:本组36例患者除4例死亡(11.1%),5例自动出院外,余27例(75.0%)经治疗好转或治愈。结论:本病的预后与患者服用量、药物浓度、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肾病综合征风水相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则只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尿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尿蛋白水平积分显著下降(治疗前2.60±1.818,治疗后0.44±0.837)分,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肾病综合征风水相搏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肠痈之症;所主证候病机多为阳气不振、热毒内蕴、化腐成脓。朱宗元教授临证善用此方灵活化裁,取其善入下焦、寒热并用、温阳健脾、清热祛湿化瘀的功效用来治疗带下病,充分体现了"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思想,对临床证属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诊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桂枝附子汤证的核心病机是风湿搏结、正虚邪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身体烦疼、活动障碍,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桂枝附子汤的主要治疗方义。桂枝附子汤具祛风除湿、温阳散寒、通痹止痛之效,是中医治疗痹病的经典方剂,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桂枝附子汤的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改善关节症状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毒草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植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之一。全部患者均首先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继之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害及神经精神症状等。目前对急性毒蕈中毒的治疗,无特异解毒剂,只能给与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孙美凤 《光明中医》2021,(2):288-290
发作性睡病的明确特征是难以遏制的嗜睡和日间过度睡眠,典型表现是入睡数秒或数分钟后便自发觉醒,且短时间的小睡后头脑清醒.目前西医尚无针对发病机制的药物问世,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缺陷,在对症治疗方面的西药也多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医多将发作性睡病归于"多寐""嗜卧"等范畴.以下介绍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验案1则,为临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原发性肝癌腹泻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附子理中丸治疗的同时加用坐珠达西,对照组24例服用复方苯乙哌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腹泻消失者占64%,腹泻症状好转者占18%,总有效率82%。对照组治疗后腹泻消失者占46%,腹泻症状好转者占25%,总有效率7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坐珠达西配合附子理中丸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