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治的鼻咽癌患者14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行CT扫描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鼻咽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对鼻咽癌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70.4%(10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43.6%(6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检出率为56.3%(8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22.5%(3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MRI检查对鼻咽癌患者的病灶部位检出率和颅底部位的检出率均显著较高,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鼻咽癌中的诊断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106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CT组与MRI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对其鼻咽部位进行扫描,对比两组诊断方式在诊断鼻咽癌中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鼻咽部位的诊断中, CT组的检出率为52.83%, MRI组的检出率为84.91%, MRI组明显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颅底部位的诊断中, CT组的检出率为22.64%, MRI组的检出率为55.72%, MRI组明显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中, MRI检出率要显著比CT检出率高,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比CT诊断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鼻咽癌患者共7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54例鼻咽癌患者给予纤维鼻咽镜活检,对照组354例予间接鼻咽镜活检,并对CT/MR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患者放疗结束时进行复查,综合分析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一次活检确诊率及经治疗后病灶局部残留检出率,应用纤维鼻咽镜检查活检和间接鼻咽镜活检分别为97.7%(346/354)、70.9%(251/354)和27.7%(15/54)、9.2%(5/54),组间比较,P<0.05。在鼻咽癌复发的患者中,用纤维鼻咽镜检出率为96.6%(58/60),间接鼻咽镜活检阳性率为75.0%(45/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显著,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今后要健全临床诊治体系,更好地治疗鼻咽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CT、MRI、SPECT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T、MRI和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方法对56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进行CT、MRI和SPECT检查。结果CT、MRI和SPECT颅底骨侵犯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14/56)、44.6%(26/56)和28.6%(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3,P=0.037);破坏的部位以斜坡最多见。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优于CT和SPE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对鼻咽癌检出率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38名患者的病例,对比分析其CT、MRI检验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CT和MRI对鼻咽部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1%和71.1%,对颅底部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6.8%和84.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鼻咽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鼻咽癌患者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初诊鼻咽癌一共有30例,30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鼻咽以及颈部的MRI、CT检测,对2种诊断方法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给予对比。结果60侧(30例患者)咽旁间隙当中,MRI的检出率为46.7%(28/60),CT的检出率为36.7%(22/60)。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采取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当中,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靶区勾画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上鉴别诊断鼻咽癌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42例鼻咽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和增强CT,2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比较这2种方法在诊断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结果CT组和MRI组在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30例(71.4%)和36例(85.7%)、34例(80.9%)和38例(90.5%)、22例(52.4%)和35例(83.3%)、36例(85.7%)和38例(90.5%)。MRI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2种影像学方法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K在鼻咽癌组织与鼻咽部慢性炎性反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无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中,鼻咽部慢性炎性反应组织中,FA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6/60)和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为96.7%(29/30),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表达率为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学分级和年龄分组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K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是鼻咽癌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物,对预测鼻咽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比较MRI与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65例鼻咽癌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结果 MRI与CT对T分期诊断一致者例(68.46%),N分期诊断一致者58例(89.23%),临床分期一致者10例(84.62%)。其中T1期、T2期、N0和N1期差异有显著差异性,CT诊断淋巴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各项目比较χ2值>3.64,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有利于评价淋巴转移情况并给出关于肿瘤的准确数据,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鼻咽癌原发灶,应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68例膝部骨肿瘤检测患者,其中48例采用双螺旋CT扫描,作为A组,56例采用MRI,作为B组,36例采用CT联合MRI检验,作为C组。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1 A组膝部骨肿瘤检出率为72.92%,与B组的83.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组肿瘤病变检出率为97.22%,明显高于A、B两组,A、B、C三组患者检出率呈逐步递增趋势,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表现相似,但双螺旋CT能更好显示骨肿瘤病变范围及其细微结构,MRI检测则对骨肿瘤检测范围、软组织肿块及骨髓水肿等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诊断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和复发情况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和CT的效果。方法70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后对其使用CT和MRI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肿瘤残留和复发病灶的诊断准确情况、灵敏度、特异度。结果CT诊断阳性准确55个、诊断阴性准确10个,诊断准确率为74.71%;MRI诊断阳性准确65个、诊断阴性准确17个,诊断准确率为94.25%。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的灵敏度95.59%、特异度89.47%均高于CT的80.88%、5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早期诊断中应用MRI和CT检查均可以得到较高的检出率,其中MRI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准确率也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稳定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15例,要求鼻咽部肿块明显。在治疗前进行两次鼻咽部MRI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扫描间隔时间为24~48h。分别记录鼻咽癌原发灶与健侧翼内肌容量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结果两次鼻咽癌原发灶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分别为(0.429±0.017)/min、(0.429±0.016)/min,Kep分别为(0.699±0.021)/min、(0.698±0.017)/min,Ve分别为0.999±0.622、0.982±0.617,两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健侧翼内肌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分别为(0.146±0.113)/min、(0.147±0.108)/min,Kep分别为(0.354±0.217)/min、(0.355±0.200)/min,Ve分别为0.887±1.253、0.883±1.249,两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部MRI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是稳定的,只要操作过程中注意对一些细节的把握,可以在鼻咽癌影像诊断和研究方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诊断的136例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与螺旋CT检查,而136例颅内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观察MRI与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疾病确诊率以及术后病理性质与分布情况。结果 CT诊断符合率73.52%(100/136),检出率88.23%(120/136);MRI诊断符合率100%(136/136),检出率100%(136/136),MRI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检出率显著优于CT诊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疾病确诊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5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分布率最高为松果体瘤22.05%,髓母细胞瘤与混合性胶质母细胞瘤分布最低分别为0.00、0.00,幕下分布率最高为髓母细胞瘤34.55%,毛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与松果体瘤分布最低分别为1.47%、1.47%,差异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准确性较CT诊断高,该诊断方式具图像清晰、分辨率强的特点,对预后医治具重要意义,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颅CT和MRI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hematologic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DPT)合并颅内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2013年01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颅内结核患者为试验对象,通过CT、MRI以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回顾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而探讨MRI技术在颅内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MRI、增强MRI三种技术均可以准确地识别HDPT并颅内结核患者的脑部疾病,CT扫描可以达到65.0%的诊断率,而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可以达到80%、95.0%的诊断率,MRI增强扫描、头颅CT平扫对HDPT并发颅内结核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5),MRI平扫、头颅CT平扫对HDPT并发颅内结核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5);MRI增强扫描、MRI平扫对早期HDPT并发颅内结核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PET/CT联合MRI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9例,进行MRI、PET/CT及PET/CT联合MRI 3种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联合MRI、PET/CT及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6%、76.4%及67.6%,PET/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最高;诊断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ET/CT联合MRI检查(86.3%)、MRI(77.2%)及PET/CT(7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MRI在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PET/CT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腺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MRI检查的医师满意度为98.75%,高于进行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个数(3.62±0.61)个多于CT检查的(2.11±0.37)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MRI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MRI诊断能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医师对诊断的满意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影像诊断情况。结果CT检查阳性17例,阴性13例;MRI检查阳性19例,阴性11例。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准确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胰周渗液检出率为90.00%(27/30)、胰腺局部全胰增大检出率为93.33%(28/30),高于CT检查的66.67%(20/30)、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32,P<0.05)。结论MRI和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皆有诊断价值,而对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MRI检查,其检出准确度高于CT检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低剂量炫速双源CT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X线胸片诊断,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炫速双源CT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及确诊率。结果低剂量炫速双源CT的检出率为100.0%(39/39),X线胸片的检出率为71.8%(2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炫速双源CT的确诊率为69.2%(27/39),X线胸片的确诊率为38.5%(15/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诊断中,低剂量炫速双源CT扫描不仅可以提高成像质量,还可以减少扫描剂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确诊率,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采用MRI联合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病情均得到手术探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接受CT、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分析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结直肠癌104例,16例患者为结直肠良性病变;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独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确切,可使结直肠癌分期得到准确判断,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9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特点。结果 <24 hCT梗死检出率12.33%显著低于MRI检出率93.15%(P<0.05),>24 h两组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脑部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总数量和小病灶数量均显著多于CT检查(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时间均显著少于CT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微小病灶以及诊断速度上较CT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