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随访9~7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典型的病理表现.其TNM分期均为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4例肾癌,其中肾嫌色细胞癌占9例(7.25%),9例肾嫌色细胞癌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4例,pTz2例,pTn1例,pT,N2M0 1例,pT2N2Mo1例。病理分级:G2 6例,G3 3例。7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2例死于心脏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5例无瘤生存。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它类型肾癌相比较,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2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观察每例HE光镜切片,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病例行胶体铁染色.结果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随访6~110个月(平均34个月),2例术后1.5~2年死于癌转移,其余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肿瘤,病理诊断是关键,宜及早手术,提倡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指导下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35例肾癌中11例囊性肾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病人中8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多房囊性肾癌8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2例.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1个月,平均27.9个月,无瘤存活10例.结论 囊性肾癌采用肾癌根治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讨论。结果4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3个月-4年,全部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及典型病理表现,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洋 《中外医疗》2012,31(14):20-21
目的探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1.5~5.6 cm,平均3.4 cm;肿瘤位于肾上极37例、中极33例、下极15例。所有病例TNM分期均为T1N0M0。透明细胞癌54例,颗粒细胞癌2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3例。结果 85例均成功手术,随访78例,随访时间10~5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2例术后20个月出现同侧肾上腺肿瘤转移,行肾上腺切除术。余76例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迹象。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可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患肾功能,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2年,均获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的病理学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T1a期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T1a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术中出血较多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90~155 min(平均115 min);热缺血时间15~34 min(平均23 min);术中出血40~280 mL(平均105 mL);术后住院8~l0d(平均9d).术后1例发生漏尿.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24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2例.随访3~79个月,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种植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细胞癌安全可行,是≤4.0cm的Tta期肾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术式,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Lu R  Li M  Zhou JJ  Zhou KR  Gu H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59-2762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MR表现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肾嫌色细胞癌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7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2例,术前经MR SE-T1WI、FSE-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动态增强成像,根据肾脏皮质及肿瘤强化百分比绘制动态增强曲线.回顾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嫌色细胞癌中,肿瘤位于肾皮质1例,肾髓质9例,难以判定2例.肿瘤呈球形9例,椭圆形3例,肿瘤境界清楚.MR信号均匀,T1WI、T2WI呈中等信号,所有病灶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信号环,2例可见中央瘢痕.双期增强肿瘤皮髓交界期平均强化百分比为120.3%,同期肾脏皮质平均强化百分比215.4%;实质期肿瘤平均强化百分比为173.7%,同期肾脏皮质平均强化百分比为249.1%.结论 嫌色细胞癌是以肾髓质为中心的中等信号类球形肿瘤,信号均匀,假包膜明显,部分病例可见中央瘢痕,皮髓交界期呈中等强化,实质期多轻度持续强化,均低于肾脏皮质强化,MR诊断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0.
偶发性肾癌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 2 8例偶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5例 ,CT发现 3例 ,2 8例均行螺旋CT检查 ,8例行MRI检查 ,1例行DSA检查。透明细胞癌 2 4例 ,颗粒细胞癌 3例 ,混合性癌 1例。 2 7例随访 4月~ 6年 ,目前均存活 ,其中 1例术后 2年 3个月发生肺转移。结论 :偶发性肾细胞癌经B超、CT、MRI、DSA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后 ,应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永强  刘勇  张强  李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76-1377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235例肾癌患者中11例(4·68%)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8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多房囊性肾癌8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肿瘤大小为6·9cm×5·5cm×4·7cm。透明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2例。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1个月,平均27·9个月。无瘤存活10例。结论囊性肾癌同肾癌一样采用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2.
田洁  付文华  杨维春 《安徽医学》2009,30(11):1276-1276
肾嫌色细胞癌是原发性肾腺癌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我院1例肾嫌色细胞癌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肺转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利手术治疗.方法 对159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肾癌根治术142例,保肾手术16例,姑息性手术1例.其中透明细胞癌104例,嗜色细胞癌16例,混合性腺癌28例,乳头状腺癌6例,集合管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肉瘤样肾癌2例.130例获得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6.4%.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生物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疗和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肾癌类型,我们推荐以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作为此类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预后。方法:对2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其中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瘤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角形,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细网状,可见核沟及核异型;部分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透明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全部(+),CD10(+)(11/23),vimentin全部(-),CK7(+)(17/23),CD117(+)(22/23)。23例中2例伴有肉瘤样癌成分,2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临床预后好,伴肉瘤样癌成分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21例接受NSS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3例为开放手术,18例为腹腔镜手术;115例术中行肾动脉阻断降温,96例未阻断;136例行肿瘤周边肾组织活检;186例术后注射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进行免疫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3~56个月).结果 手术切除肾组织范围平均距瘤体0.4 cm(0.2~1.0 cm),术中平均出血180 ml(50~1 000 ml).术后病理检查示透明细胞癌195例,嫌色细胞癌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囊性肾细胞癌6例,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变1例;136例肿瘤周边活检组织均为阴性.术后漏尿6例,出血及血尿5例,下肢血栓形成2例.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肿瘤复发4例(1.8%),远处转移3例(1.4%).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NSS可安全有效治疗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发病灶,右肾9例,左肾7例。病灶大小约4-14cm不等,类圆形或浅分叶状14例、"8"字形2例。CT平扫密度均匀9例,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密度不均7例,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2例见斑点状、细条状钙化,2例见星状瘢痕,均未见出血。增强扫描14例边界清晰,13例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实质期高于皮髓质期,均低于肾皮质;2例边界不清,1例坏死囊变明显,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合并肾周炎症,排泄期强化高于皮髓质期、肾皮质期。结论肾嫌色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当肿瘤体积较大,坏死、囊变较多并合并肾周筋膜炎时,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 ,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205例肾癌患者中15例(7.3%)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行肾癌根治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70个月,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21个月死于转移外,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肾细胞癌,其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