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并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 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11.5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I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塞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两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分、3分、4分、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分、3分、4分、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因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112例患者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查凝血常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按照患者伤情和预后不同对比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1)根据GCS评分分组,TT在GCS≤5分组比GCS6~8分(P0.05)、GCS 9~12分(P<0.001)两组都高,FBG在GCS≤5分组较后两组降低(P<0.001);(2)根据GOS评分分组,GOS 1分组TT值比GOS2、3、4、5分组延长(P<0.01),FBG在GOS 1分组较GOS2、3、4、5分组明显降低(P<0.001);(3)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比无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PT、APTT值延长(P<0.05),Fbg降低(P(0.05);(4)存在外伤性脑梗死比无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PT、APTT值缩短,Fbg值降低(P<0.001);(5)D-二聚体:GCS评分越低,D-二聚体阳性率(0.5 ?g/ml)越高(P<0.001),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P<0.001),有继发性血肿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继发性血肿者高(P<0.001);有外伤性脑梗死者D-二聚体阳性率比无外伤性脑梗死者低(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这种凝血异常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伤后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D-二聚体比凝血常规项目更能敏感地反应出这种凝血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凝血功能检测用于颅脑损伤后的临床预后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10-01~2012-12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将凝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是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以及是否发生继发血肿进行比较.结果 在是否发生继发性颅内血肿和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情况的比较中,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显著;在是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的比较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显著;在GCS评分中,凝血酶时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伤情、预后等均有一定联系.因此,给予患者凝血酶功能检测,以便及时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变化特点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1)将264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伤组(GCS〉8分)和重伤组(GCS≤8分),测定病入院时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D-二聚体(D-dimer),并与8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治疗6个月后,根据GOS将病人分为两组(GOS1~3分组及GOS4~5分组),比较两组PT、APTT、Fbg和D-dimer值。结果 (1)各型颅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bg和D-dimer均有显著差异。(2)各型颅脑损伤中PT、APTT、Fbg和D-dimer均有异常,随着伤情加重PT、APTT和D-dimer均升高,但Fbg水平是降低。(3)治疗6个月后GOS1~3分组比GOS4~5分组PT、APTT、Fbg和D-dimer水平高,且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提供依据积累了一定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首次凝血功能结果与对应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单纯性颅脑外伤患者基本资料,在患者入院时测定凝血功能,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继发血肿的发生与否、外伤性脑梗塞发生与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T(凝血酶时间)在GCS评分和GO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提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的凝血功能与其病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组和GCS≤8分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伤后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24h内,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除TT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8分组与GCS≤8分组比较,上述6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龚健  贺安勇  郑晨  黄文达 《安徽医学》2018,39(3):337-33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24例,发生率为13.19%.15例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占62.50%,9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占37.50%;GOS评分预后良好148例(81.32%),预后不良34例(18.68%).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DIC评分≥5分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5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D-二聚体>2 mg/L、DIC评分≥5分及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监测和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成静 《中外医疗》2014,33(1):59-60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创伤后首次凝血功能的结果以及对应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临床治疗的112例单纯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在人院时的凝血功能进行测定,依照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即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患者继发性血肿的出现情况以及继发性脑梗塞的再现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T(凝血酶时间)在GCS评分和GOS评分不同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初期的凝血功能与患者的病情、预后和并发症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于73例正常妊娠妇女(A组)和6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A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的PT、APTT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FDP、D-Di指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妊娠妇女进行凝血系统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和监控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失衡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0月接诊的145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42例)和非重度组(103例).以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与纤溶酶-α2纤溶酶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40例、重度组38例,其中重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6例。检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比较轻中度组、重度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与病死率,同时比较重度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结果重度组PT、aPTT、TT(均明显较轻中度组长(P0.05),Fbg(较轻中度组低(P0.01)。重度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重度组病死率42.11%显著高于轻中度组5.00%(P0.01)。死亡组PT、aPTT、TT均明显较存活组长(P0.05),Fbg较存活组低(P0.05)。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轻、中度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重度患者死亡与存活亦存在明显差异,故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对重度脓毒症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捕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比较不同组之间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各型颅脑损伤中凝虮纤溶功能均有异常,且随着伤情的加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逐渐升高,而血小板(PLT)水平逐渐下降(P〈0.05)。与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比较,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T、APTT、TT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其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能否协助判断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稳定与否,是否可作为病情变化的重要的临床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合GCS评分及头颅CT结果 ,判断凝血指标异常与出血增多的关系。结果在81例中,有15例经复查头颅CT发现出血增多,66例出血未增多,出血增多组均有3项以上凝血指标增高,其中APTT及D-二聚体均增高;出血未增多组凝血指标基本正常,一般只有D-二聚体增高,仅有6例出现2项增高,未见3项以上增高。结论凝血指标尤其是PT秒值、PT-INR、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这5项指标的异常对于判断颅脑损伤出血增多与否是有一定意义的,尤其3项以上增高,应高度怀疑出血可能增多。凝血指标可以作为协助判断外伤性颅内出血稳定与否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与内科保守处理在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效果的差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外科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统计两组的入院出血量、入院GCS评分、7 d后残余血肿量、7 d后GCS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1月后GOS评分、3月后GOS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在残余血肿量、GCS评分、住院天数、发病1月后及3月后的GOS评分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中具有一定优势,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娠对妇女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样本来源于健康非孕组(A组)、孕中期(B组)及孕晚期(C组)的妇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的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FDP、Fbg、D-Di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的TT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Fgb、FDP、D-Di水平明显升高,随着孕龄增长,升高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受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轻中型组(GCS≤8分),35例;重型组(8分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患者PT、APTT、TT和FBG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张施远  龙勇  曾春  石海平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4,(12):1617-16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PHI)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诊治措施.方法 对476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糖、凝血功能、血压、血肿部位、血肿类型、血肿体积、是否合并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HI 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19)以及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08)为影响创伤后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HI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按照GOS评分,恢复良好47例,轻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 进展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SAH密切相关;伤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动态复查CT、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护有助于早期发现PHI,首次CT扫描后4小时内复查CT是早期发现PHI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