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微  李素珍  孔亚楠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77-1377,1379
为了解男童外生殖器健康状况以及家长的保健需求,更好地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崇文区妇幼保健所对入托前健康体检的500例儿童外生殖器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家长进行服务需求调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男童外生殖器健康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龄前男童外生殖器健康情况,做好男童外生殖器疾病的保健指导。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3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入园体检的2~6岁男童582名进行外生殖器的常规检查。结果:582名男童中发现各类疾病459人,总检出率为78.86%,以包茎检出率最高,达42.78%,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生殖器健康对于许多人还是个观念"盲区",通过对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督促小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健康检查,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做好咨询和指导,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学龄前男童外生殖器健康情况,做好男童外生殖器疾病的保健指导。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3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入园体检的2-6岁男童582名进行外生殖器的常规检查。结果:582名男童中发现各类疾病459人,总检出率为78.86%,以包茎检出率最高,达42.78%,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生殖器健康对于许多人还是个观念“盲区”,通过对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督促小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健康检查,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做好咨询和指导,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疆疏附县基层医务人员对男童外生殖器畸形的认知及筛查能力,为制定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员培训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新疆疏附县人民医院、乡卫生院及村医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其对男童外生殖器畸形的认知程度。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维、汉两族医务人员的认知差异。结果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5份,占91.25%。调查发现,新疆疏附县基层医务人员对外生殖器畸形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超50%的占参与问卷调查的54.79%。其中男性21.92%,女性32.87%。汉族医务人员对外生殖器畸形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超50%的占参与问卷调查的汉族医务人员50%,维族约57.40%,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外生殖器畸形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中,未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占61.64%,参加过培训者38.36%;在临床实践中主动筛查新生儿外生殖器畸形者86.30%,发现外生殖器畸形病例者27.39%。结论新疆疏附县基层医务人员普遍缺乏男童外生殖器畸形相关诊疗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并恰当处置此类疾病的能力亦相对欠缺。因此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男童外生殖器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株洲市城区3~7岁男童的外生殖器疾病的发病率,以便提供及时的保健及治疗。方法:对株洲市城区65所幼儿园共6 580名3~7岁男童进行外生殖器疾病普查。结果:株洲市城区65所幼儿园共6 580名3~7岁男童中包皮过长2 086例(31.69%)、包茎2 548例(38.72%)、阴茎外观短小238例(3.62%),腹股沟斜疝37例(0.56%)、鞘膜积液35例(0.53%)、隐睾19例(0.29%)、尿道下裂3例(0.05%)。结论:株洲市城区3~7岁男童外生殖器疾病的发病率高,应加强全市的3~7岁男童外生殖器疾病知识宣教及儿童生殖器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某高校1 282名安徽籍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龋病、牙结石、氟斑牙、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和牙颌畸形。结果:1 282名新生患龋率为29.5%,治疗率为11.6%;牙结石检出率为21.6%;氟斑牙检出率为5.5%;第三磨牙萌出率为23.9%;牙颌异常率为44.5%。结论: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入校后加强大学生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梅州市5岁以下儿童健康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学龄前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本市区30所托幼机构的12 928名5岁以下儿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77%,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以下婴儿营养不良患病率较低,1岁以后开始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的类型以生长迟缓居多(44.56%),其次是体重低下(40.04%)、消瘦(15.40%);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为5.01%,男童检出率(5.53%)高于女童(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2.42%,男童贫血患病率(23.76%)高于女童(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仍要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加大科学宣传力度,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指导学校及家长做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生,增强学生体质,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方法:2012年10月18日~11月30日,笔者对城区内5所中学、18所小学的24353名在校生,采取对逐个班逐人健康查体、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24353名在校生,检出存在健康问题人次19762人次,总检出率为81.15%,其中小学生检出率为73.43%,中学生检出率为100.62%。健康问题检出率视力不良45.58%,龋齿23.13%,扁桃腺增生12.22%,肥胖8.52%,血压异常3.33%。结论:我市城区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检出率偏高,提示受检学生中有不少学生1人检出2种以上健康问题,这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小学生健康问题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适用于4~16周岁,家长用)对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572名4~6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10%,其中男童为22.41%,女童为17.5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分裂样及社会退缩,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肥胖及多动。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且行为问题因子以性问题等为主。应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加强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中毕业生牙周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参照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调查高中毕业生牙面软垢、牙结石及牙龈炎状况。结果4434名高中毕业生中牙面软垢检出率86.02%;牙结石检出率84.35%;牙龈炎检出率81.28%。牙周病症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乡村生明显高于城镇生,住校生明显高于走读生。结论高中毕业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需要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加大预防和早治疗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珠海市吉大区集体儿童肥胖症流行特点,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每年一度的儿童健康体检,以普查的形式在本市吉大区15所幼儿园所中进行肥胖症的调查分析。结果本社区集体儿童肥胖检出率为6.99%,男童发生肥胖比女童多;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肥胖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结论集体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应以幼儿园为场所,通过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共同配合进行综合防治,重点是定期做集体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对集体儿童肥胖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并且要坚持执行营养管理、体格锻炼等卫生保健制度,才能达到真正控制集体儿童肥胖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周光祥 《吉林医学》2013,(36):7677-7678
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市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对2013年3月2013年4月珠海市10所幼儿园2 619例儿童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74%,民办幼儿园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02%,与公办幼儿园的5.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检出率为5.80%,公办幼儿园肥胖患病率(6.11%)略高于民办幼儿园(5.1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检出率为28.26%;贫血患病率为3.25%;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6.49%。结论:重视儿童健康问题,加强托幼场所卫生保健管理,对儿童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及干预治疗,医务人员、家长、幼儿园要共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儿童术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95例6~12岁行择期手术的儿童进行术前和术后3天、半年的行为调查。结果手术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8.4%,其中男童8.2%,女童8.9%,手术后3d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9.4%,其中男童10.2%,女童8.9%,手术后半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8.4%,其中男童8.2%,女童8.9%,经统计学检验手术前后和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男童违纪、强迫性检出率高于女童。女童的抑郁、体诉检出率高于男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6~12岁行择期手术的患儿存在某些特征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护理人员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荆门市12岁城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为口腔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荆门市12岁城乡常住人口400人进行口腔健康调查,检查他们全口恒牙牙冠龋病情况,统计分析龋齿、缺失牙、残根、楔状缺损、牙周健康情况。结果 12岁学生恒牙总龋齿检出率为27.75%,女生龋齿检出率高于男生,总牙结石检出率为40.91%,男生牙结合检出率高于女生,总楔状缺损检出率为58.75%,男生总楔状缺损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该受检人群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预防保健意识较薄弱,应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重视组织适应目标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以促进12岁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和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对318名儿童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其儿童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结果家长的第一需求是儿童营养知识,其次为口腔保健和眼保健。在疾病预防方面占第1位的是佝偻病,第2位是贫血。在其它方面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智力开发与儿童心理健康。结论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715名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冰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62-1963
目的本文按照WHO198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方法对1632名青少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715名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情况。结果总患龋率为49.09%,患者龋均为1.23,患者的龈炎患病率、牙石检出率分别为77.48%、50.90%。结论青春期造成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下降,龋病、牙龈炎患病率增高,口腔健康不令人乐观。调查提示加强青春期青少年口腔卫生宣传,口腔健康教育,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某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沈阳市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主要健康问题,为农村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东陵区某中等经济水平农村社区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及健康体检。结果:本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高血粘、血压异常、脂肪肝、咽炎、尿路感染、女性阴道炎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8.0%,41.5%,33.8%,27.1%,20.7%,7.0%,47.5%。结论:该社区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社区人群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昆明市育龄期妊娠妇女及非妊娠妇女进行小范围牙周状况调查,初步了解昆明市育龄期妇女牙周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5~35岁育龄期213例妊娠妇女和255名非妊娠妇女开展牙周健康调查,评估其牙周状况.结果妊娠期妇女软垢检出率为91.0%,牙石检出率为83.5%,牙龈炎患病率高达98.0%,其中中重度牙龈炎占48%;群体软垢指数为1.44,群体牙石指数为1.34,群体牙龈指数为1.5,提示该区该群体牙龈炎为中度流行.对照组育龄期妇女软垢检出率为90.4%,牙石检出率为80.9%,牙龈炎患病率达42.0%,其中中重度牙龈炎占8.5%;群体软垢指数为1.41,牙石指数为1.21,群体牙龈指数为0.68,提示其群体牙龈炎为轻度流行.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妇女相比,牙石和软垢检出率无差别,但牙龈炎症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昆明市育龄期妇女牙周健康状况不佳,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更易出现牙周健康问题,需加强妊娠期妇女口腔卫生教育,改善孕产妇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疾病患病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HO 198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865名大学生进行口腔检查。结果总患龋率为48.43%,患者龋均为1.13,牙龈炎患病率为72.01%,牙石检出率为49.13%。结论大学生龋病,牙龈炎患病率高,口腔健康不令人满意。应加强对大学生及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医疗保健意识,规范口腔健康行为,努力改善口腔健康状况,降低口腔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王丽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重庆医学》2021,50(7):1205-1207
目的 对重庆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现状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重庆市主城6个城区及5个区县幼儿园5 135名4~6岁儿童家长及带养人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30%,主城区检出率(14.47%o)高于区县(12.04%),男童检出率(15.81%)高于女童(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按检出率高低排序依次为学习问题(8.24%)、心身问题(4.67%)、多动指数(2.49%)、品行问题(2.32%)、冲动-多动(1.07%)、焦虑(0.43%).男童在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检出率较女童高,男童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得分较女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男童外向性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