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萍  朱萍 《贵州医药》2003,27(11):994-995
窦性心律时心室节律具有一定的昼夜分布特征 ,即一般凌晨 5 :0 0时左右平均心率最为缓慢 ,而中午 1 2 :0 0时左右最快[1] 。这一分布特点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昼夜节律变化是一致的 ,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 (ANS)对窦房结功能的调节作用[1,2 ] 。而自主神经系统对房室结传导系统的昼夜持续调节特征如何 ,目前尚无简便的无创性的检测方法。心房颤动时 ,心室率的快慢主要受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的影响 ,故其心室反应的昼夜分布节律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心脏ANS对房室交界区功能的调节作用。我们对部分慢性房颤及窦性心律患者进行2 4小时动态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房颤动(房颤)时心室反应的昼夜分布节律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对房室传导系统的昼夜调节作用规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甲亢性持续性房颤患,对服用倍他洛克前后检测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其心室节律的昼夜分布特征。结果:表现在用药前后的心室节律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即3:00时至4:00时达谷值,11:00时至13:00时达峰值,患服用倍他洛克前后平均心室率下降,结论:ANS对房室结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倍他洛克仅能降低房颤时平均心室率而不能影响房室结区的兴奋与抑制时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总结阵发性房颤的主要规律。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对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 h监测,并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心率变化及其他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更易患上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检出率和年龄呈正相关,因此,老年组检出率最高(66.67%),并和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阵发性房颤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发作过程中,老年患者心室率比较缓慢;发作前后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心律失常。结论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因素是心房本身的病变与机体内的调节因素。这说明该病和触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相关生理过程类似。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与冠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6例为I组,男38例,女28例。冠脉造影正常无冠脉慢血流的患者88例为II组,男51例,女37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所有患者在住院后随访1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无PAF。P波离散度(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计算PAF在各组的发病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组患者Pd与II组比较明显延长(39.3±12.6)vs21.5±10.8milliseconds,P<0.01).,PAF发病率明显比II组升高(18.2%vs7.9%,P<0.01)结论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中患者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水平变化,研究其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去蛋白法测定血清H2S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浆H2S水平(28.63±12.7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9.21±10.95)μmol/L (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血浆H2S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DCG是监测PAf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献报道心律失常可能有其起始的节律特征,这些特征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1],丁世芳等[2]认为房颤发作的起始节律特征,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发生特征,可能有利于PAf的治疗决策.因心房颤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但反复发作会形成难治性心房颤动,笔者通过对48例PAf患者的DCG分析,旨在探讨其诱发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露亚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72-2673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三种类型.阵发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总发生率的35%~45%[1-2].笔者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杓型的患者,昼夜节律为反杓型、非杓型和超杓型的患者患有心肌缺血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8(1.15~1.61)、1.24(1.09~1.39)和1.57(1.36~1.7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并发心肌缺血的关键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房颤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可以引起运动耐力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血栓栓塞和心衰等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钙离子拮抗剂药物维拉帕米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效果,以探讨维拉帕米在阵发性房颤中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比较,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目前主要的防治策略仍为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我院采用胺碘酮与氯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并与单用胺碘酮治疗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夏曙光  张桂新  徐禀起 《河北医药》2011,33(10):1493-149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其中包括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例比较,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房颤复发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水平增加,房颤复发的机率也增加(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鑫  陈炬  丁敏之 《海峡药学》2013,25(5):199-20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本科室就诊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不明显,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小,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心房内径比对照组小,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差异不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7.5%[1]。它不仅使患者频繁心悸,而且心房的不规则颤动易产生左心房血栓,导致体循环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重者甚至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等特点,所以对房颤的研究已成为心律失常研究的一个热点。阵发性房颤(PAF)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有的患者房颤发作时没有症状,静息短程心电图检查往往难以发现,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可以增加房颤的检出率近5%[2]。传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促进其安全合理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入选PAF患者53例,分为2组:卡维地洛(CAV)组27例和美托洛尔(MET)组26例,分别给予CAV 25 mg/d和MET 50 mg/d,疗程1年.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MP2、MMP9表达、静息心率(SHR)、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治疗1年内心房颤动(AF)复发情况,包括复发率、发作频率(OF)、发作持续时间(OST)、发作时心室率(OVR).结果:⑴与治疗前比较,CAV、MET 2组LVEDd、LVEF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2组SHR治疗前后分别为(68±12)次/min,(61±9)次/min和(69±11)次/min,(61±11)次/min,显著减慢(均P<0.05);CAV组LAD变化不显著(P>0.05),但MET组LAD显著升高(P<0.01);CAV组治疗前后MMP2、MMP9表达分别为(138.5±56.4)ng/dl与(103.7±49.5)ng/dl和(19.6±11.1)ng/dl与(11.3±9.4)ng/dl,显著降低(P<0.05, P<0.01),MET组MMP2、MMP9表达下降无显著性(P>0.05);CAV组OF明显下降(P<0.01),MET组OF无显著变化(P>0.05).⑵治疗后2组比较,CAV组除LAD显著低于MET组外(P<0.01),其余心脏形态功能指标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 P>0.05);CAV组MMP2、MMP9表达及AF OF、OST也显著低于MET组(均P<0.05),2组AF复发率、OVR均无明显差别(均P>0.05).⑶CAV及MET组,OF与LAD均呈正相关(r=0.826,P<0.01),与MMP2、MMP9表达也呈正相关(r=0.773,r=0.819,均P<0.01).⑷CAV和MET 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2种药物对血糖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CAV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PAF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疏血通辅助氯吡格雷用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救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119例。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8例,采取常规治疗并服用氯呲格雷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61例,采取氯呲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方案进行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48 h及14 d时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Dimer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疏血通辅助氯呲格雷的方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预防疾病复发,降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柏 《河北医药》2007,29(3):255-25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简称室上速,是指室上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是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部位的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心动过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12周,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患者阵发性房颤、心率等的影响。结果服用参松养心胶囊12周后患者自觉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减轻,显效39例(78%),有效8例(16%),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发生次数为(6.3±2.6)次/周显著少于治疗前(15.8±2.3)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息心率为(59.5±5.7)次/min高于治疗前的(50.3±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明显缓解心动过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心动过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12周,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患者阵发性房颤、心率等的影响.结果 服用参松养心胶囊12周后患者自觉气短、心悸、乏力等症状减轻,显效39例(78%),有效8例(16%),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治疗后阵发性房颤发生次数为(6.3±2.6)次/周显著少于治疗前(15.8±2.3)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息心率为(59.5±5.7)次/min高于治疗前的(50.3±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明显缓解心动过缓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后,由于疼痛刺激、血流动力学改变、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均可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缩短心房舒张期,降低每搏排出量,使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加重心肌损害,降低心功能。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泛而独特的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是一种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