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9月-2011年2月,由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淮北市2009~2011年12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620份,核酸阳性标本242例,阳性率为14.94%。其中,甲型H1N1196例,主要集中在2009年8月~12月;季节性H12例,季节性H334例,B型流感病毒10例。结论2009—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显示,2009~2011年,淮北市流感疫情以甲型H1N1为主,伴有甲型H3亚型和乙型散发。流感的发病人群以5—59岁年龄段为主,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的活动规律,为控制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2009~2010年度)惠州市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惠州市监测哨点医院2009~2010年度合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2 143例,占就诊病人总数(269 972例)的8.20%。检测985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69例,阳性率为37.46%。阳性者中,甲型H1N1阳性的占46.07%,季节性H3N2型阳性的占30.89%,季节性H1N1型阳性的占3.79%,乙型阳性的占11.65%。本年度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起,合计发病52例,其中3起是甲型H1N1流感。[结论]2009~2010年度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优势毒株,但也存在季节性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3.
黄涛 《广东卫生防疫》2011,(1):47-48,51
目的对崇左市2009年流感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2009年崇左市流感病原学特征,为流感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9—12月崇左市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及各地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561份,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A M、B NS、H1HA、H3HA、SWH1 NP、SWH1 HA基因。结果 561份标本中,检测到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7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1亚型核酸阳性5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3亚型阳性36份,甲型H1N1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169份,季节性H1和季节性H3流感病毒核酸同时阳性1份。甲型H1N1的检出率较高为30.12%(169/561),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81%(27/561),季节性H1流感病毒阳性率为0.89%(5/561),季节性H3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42%(36/561),季节性H1和季节性H3流感病毒核酸同时阳性率为0.18%(1/561)。结论甲型H1N1是2009年崇左市流感的主要毒株类型。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该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季节性流感病毒分离。[结果]东莞市监测门诊全年共监测门诊病例2688759人次,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1982例,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构成比为2.3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769例,结果阳性377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9.02%,其中新型甲型H1N1流感197例,季节性H3N2型91例,季节性H1N1型40例,乙型29例,其他型别20例;共分离出季节性流感病毒83株,分离阳性率为6.72%,其中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31例,乙型流感病毒30例,季节性H1N1流感病例20例,季节性H1N1及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2例;共报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64起,其中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50起、季节性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各7起,学校疫情占93.75%。东莞市2009年流感发病高峰为6~7月及9~12月,1~5月以乙型流感为主,6~8月以季节性甲型流感为主,9~12月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导。[结论]2009年该市出现了两个流感活动高峰,6月份以来该市流感的优势毒株逐渐由季节性流感向甲型H1N1流感转变,预计在2010年上半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将依然活跃,出现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仍会有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肥市2009~2011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状况及型别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09年9~12月流感活动达到高峰期,2010~2011年则表现为夏秋和冬季双峰分布。2009年6~8月份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09年9~12月转变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1~3月份又转变为乙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8~10月又变为季节性H3N2,至2011年1月份又再次转变成甲型H1N1流感占优势。2009~2011年两个监测周期中,ILI%分别为6.81%和2.16%;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1.34%和10.18%。结论 2009~2011年度合肥市出现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性H3N2、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西宁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乡镇中学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d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疫情持续14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96例,罹患率为18.46%。采集5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27份甲型H1N1核酸为阳性,阳性率为50.94%。302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被感染病例。275份社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10.18%。结论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疑似流感疫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明确感染因子,为邵阳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法及Real-Time RT-PCR法对可疑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分型检测。结果 958份可疑咽拭子标本中有48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50.42%,其中季节性甲型(甲1亚型/甲3亚型)流感核酸阳性107份,占11.17%;乙型流感核酸阳性13份,占1.36%;甲型H1N1核酸阳性363份,占37.89%.7-24岁年龄段H1N1检测阳性率为73.83%。60岁以上年龄段阳性率仅为1.38%。结论 2009年邵阳市检出的流感流行病毒株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Real-Time RT-PCR技术是流感疫情临床病例诊断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自贡市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6~12月自贡市流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eal-time PCR与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对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进行检测。[结果]收到的327例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119例,阳性率36.4%、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阳性16例,阳性率4.9%;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阳性4例,阳性率1.2%;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行时间分布:9月开始流行,当月检出阳性率为38.9%,11月达到顶峰,10月、11月、12月甲型H1N1流感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4.4%、64.5%、29.5%。[结论]自贡市2009年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流行在11月达到高峰,12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季节性流感以A(H1N1)和A(H3N2)亚型为主,无乙型流感发生。  相似文献   

9.
陆红云  赵佩君  刘雪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34-1235,1243
目的通过流感病毒检测,了解宜春市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规律和流行动向,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疫情扩散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 ,对宜春市867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73例,阳性率为20.0%(173∕867)。其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5岁9.1%、5~15岁33.3%、15~25岁28.9%、25~60岁10.7%、﹥60岁8.3%。结论宜春市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该市2009年秋冬季的流行株,季节性流感次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009年天津市流感流行趋势、流感样病例群体暴发和甲型H1N1重症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方法:对2009年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和real-time PCR检测。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集中暴发病例及散发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同时对2009年5月-7月的ILI散发病例进行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2009年9月份国家哨点医院采集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两种方法进行。结果:2009年共采集国家级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3264份,970份流感病毒阳性,总检出率为29.7%,其中甲型H1N1亚型占55.9%(542/970株),季节性H3占26.5%(257/970株),季节性H3占26.5%(257/970株),季节性H1占7.9%(77/970),B型占0.9%(9/970株)。10月甲型H1N1明显上升,11月达高峰(91.1%),15~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72.7%)。650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中,196例(30.2%)为阳性,25~岁年龄组阳性数最高(106例),男女比例相似。321份暴发疫情标本中,190份为流感病毒阳性(59.2%)。其中甲型H1N1占44.5%(143/190),季节性H3占12.8%(41/190),B型占1.9%(6/190),未检出季节性H1。4、5月以B型为主,9~12月以甲型H1N1为主。主要为5~25岁学生。对129例散发ILI病例同时进行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为18例流感病毒阳性。对9月份采集的474份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178份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07例分离出毒株。结论:2009年天津地区同时存在甲型H1N1、季节性H1、H3和B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流行型。重症病例中30.2%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暴发疫情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RT-PCR和Real-time PCR法均可用于检测流感病毒。ILI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病毒分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4年石家庄市流感病毒监测资料,为流感,特别是甲型H1N1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4年流感流行季,搜集石家庄市2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据,采集部分ILI咽拭子标本,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0-2014年流感流行季,2家哨点医院门(急)诊共报告ILI 338846例,ILI就诊百分比为1.10%。采集ILI咽拭子标本1926份,经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68份,阳性率24.30%,其中甲型H1N1、季节性H3N2、B型分别占50.00%、17.52%、32.48%,各监测年度ILI%高峰和检测阳性率高峰相一致。除2011-2012年度,其他均有甲型H1N1流感检出,其在2013-2014年流感流行季为优势流行株。2010-2011年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相比,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的年龄构成有差异(χ2=17.91,P<0.01)。结论 2010-2014年流感流行季石家庄市流感活动较弱,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常态化,与季节性H3N2和B型流感病毒成为主要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2.
高芳旭  王辉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60-2661,2664
目的了解2008年4月—2010年3月天津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国家级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4月—2010年3月天津市国家级哨点医院上报ILI 483 941例,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比例(ILI%)为12.79%,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5 816例,分离出流感病毒1 393株,阳性率为26.86%。2008—2009年流感优势毒株为季H1,2009—2010年以甲型H1N1为主。结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天津市流感流行高峰提前,且ILI发病数和病毒分离阳性率有所增多。天津市非监测期ILI%较高,需进一步开展非监测期ILI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郴州市2006-200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鼻、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病毒初筛及分型鉴定。结果 2006-2009年4所哨点医院共报告ILI 21 960例,平均ILI就诊百分比为2.30%,共检测ILI鼻、咽拭子标本5 350份,分离到季节性流感阳性毒株607株,阳性率11.35%,主要流行毒株为A(H1N1)和A(H3N2),在不同年份交替流行,其次每年都有B型流感病毒存在。疑似流感疫情标本1 228份,阳性毒株779份,阳性率63.44%,2006-2008年郴州市流感暴发疫情以B型为主,2009年郴州市流感暴发疫情以甲型H1N1型为主,季节性流感病毒也较活跃。结论 2006-2009年郴州市流行的流感毒株主要有季节性H1N1亚型、H3N2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4种,流感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的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分离的毒株再送国家流感中心(NIC)进行复核鉴定。结果全省12家哨点医院3499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258株,分离阳性率为7.37%,经NIC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A(H1N1)亚型202株,A(H3N2)亚型11株,B型43株,另有2株送NIC后转阴;流感及ILI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179份,分离到流感病毒75株,分离阳性率为41.90%,分型鉴定为A(H1N1)亚型12株,B型62株,1株送国家流感中心后转阴。结论2006年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A(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均能被分离到,A(H1N1)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郴州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郴州市2006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流感病毒初筛及分型鉴定。结果全年共检测4所医院ILI咽拭子标本665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0株,阳性分离率6.02%,经分型鉴定:A(H1N1)亚型35株,B型5株;疑似流感疫情ILI咽拭子标本29份,分离到流感毒株18株,阳性分离率62.07%,均为B型。结论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流感流行株为A(H1N1)亚型,有B型存在,未检测出A(H3N2)亚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2005—2007年度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5—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或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对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Hemass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5-2007年两个流行期河北省ILI就诊百分比分别为4.50%和3.22%,按月统计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出现在2005年12月和2007年1月;2005—2006年流行期采集ILI咽拭子标本93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92株,分离率为9.81%。H1N1亚型57株占61.96%,H3N2亚型6株占6.52%,B型29株占31.52%。2005年11—12月为H1N1亚型;2006年1—2月为H1N1、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仍以H1N1亚型为主;进入3月后,H1N1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但B型已明显上升为优势株。2006—2007年流行期采集标本72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88株,分离率为12.10%,H1N1亚型21株占23.86%,H3N2亚型66株占75.00%,B型1株占1.14%,H3N2亚型毒株为优势株。结论2005—2007年流行期河北省流感流行高峰为当年12月或次年1月。先后出现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流感病毒优势株发生了交替变换。  相似文献   

18.
上海某哨点医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发病动态以及流感病毒分离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2007年ILI 1 656例,患病率为1.20%,2008年ILI 1 606例,患病率为1.12%,2009年ILI5 486例,患病率为3.10%,明显高于2007、2008年水平。流感病毒监测结果:2007年标本采集330份,阳性标本为45份,分离率为13.6%,优势株A(H3N2)占68.9%,2008年标本采集229份,阳性标本为30份,分离率为13.1%,优势株B型占60%,2009年标本采集713份,阳性标本为250份,分离率为35.1%,优势株甲型H1N1占70.8%,其次为A(H3N2)型,占20.4%。2009年8月标本的阳性率明显上升,优势株为季节性A型(H3N2)流感病毒(58.7%),出现新的亚型即甲型H1N1流感(34.7%)病毒,12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优势株(91.4%)。[结论]上海徐汇区哨点医院附近地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夏季与冬季,2007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A(H3N2)亚型为主,2008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B型亚型为主,2009年8—10月该地区出现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11—12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