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大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小剂量组(D组),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min再灌注24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NF-κB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NF-κB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基因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海马CA1区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为观察对象,筛选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变性神经元救治干预的实验平台.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30min(B组)、60 min(C组)、90min(D组)、120rain组(E组)和甘露醇干预组(F组).采用两动脉阻断法建立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干预组在缺血120 min后静推甘露醇.实验小鼠再灌注24 h后取脑,对照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观察干预效果,确定最佳缺血时长,选取合适的实验组别作为实验平台.结果 海马CA1区细胞变性率和死亡率在C、D、E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F组和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海马CA1区细胞多元化,不同程度受损细胞比例较均衡.结论 小鼠前脑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模型可作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变性神经元救治干预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体评价犬和猪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观察缺血再灌注对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猪冠状动脉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动脉麻醉后开胸、心包吊床,之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犬作第一对角支插管,猪作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插管.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60 min,猪不作缺血再灌注.分别向冠状动脉内注射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以注药后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的百分率来评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舒张功能.[结果]注乙酰胆碱后,基线状态下犬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从(17±4)mL/min升至(41±12)mL/min(P<0.05);但缺血再灌注后舒血管反应幅度降低,其中再灌注15 min时间点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幅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增幅水平(142%±54%vs 87%±57%,P<0.05).注乙酰胆碱后,基线状态下猪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在(11±3)s内从(21±11)mL/min迅速降至(12±8)mL/min,在(42±10)s内又回升至(23±13)mL/min.硝酸甘油使基线状态下犬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从(18±5)mL/min升至(40±22)mL/min(P<0.05),猪的冠状动脉也呈类似反应.[结论]乙酰胆碱引起犬冠状动脉呈舒血管反应,缺血再灌注使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猪冠状动脉对乙酰胆碱呈先收缩后舒张的"双向反应".硝酸甘油则引起犬或猪的冠状动脉均呈舒张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大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小剂量组(D组),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 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CAM-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ICAM-1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ICAM-1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Deng YJ  Tan N  Zeng HK  Fu YH  Dong X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8):3431-3434
目的 通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脑利钠肽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5 min、再灌注4 h;(3)脑利钠肽(BNP)组:缺血前10 min,静脉开始予以BNP 0.01μg·kg-1·min-1,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5 min,再灌注4 h,BNP静脉恒速维持至再灌注结束.用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方法 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BN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4%±4.2%、22.5%±9.5%、45.2%±13.0%(P<0.05).bcl-2蛋白表达假手术组、BNP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0.87±0.09、0.70±0.07、0.38±0.09(P<0.05);假手术组、BN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08±0.04、0.39±0.09、0.71±0.18(P<0.01).假手术组、BNP组、缺血再灌注组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0.763±0.154、0.099±0.025、0.022±0.024(P<0.05).结论 BNP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上调bcl-2/Bax比值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腺苷蛋氨酸(SAM)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和SAM处理组(C组),SAM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2 h先行腹腔注射SAM预处理.三组动物在阻断肝门30 min后(A组仅做分离,不阻断肝门),于再灌注0、1、6 h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ALT、AST,切取肝组织用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制备线粒体匀浆检测SOD、MDA.[结果]再灌注1 h,B组MDA(5.15±0.33)nmol/mg、SOD(29.73±4.48)u/mg;C组MDA(4.57±0.15)nmol/mg、SOD(36.61±3.09)u/mg.再灌注6h,B组MDA(6.82±0.27)nmol/mg、SOD(23.86±1.68)u/mg;C组MDA(5.52±0.21)nmol/mg、SOD(28.38±2.18)u/mg.电镜下A组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B组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明显,部分细胞核固缩,可见凋亡小体;C组线粒体轻度肿胀,未见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SAM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控制再灌注流量对大鼠供体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离体肺灌注模型再灌注大鼠供体肺,分3组:低流量组以4ml/min的流量灌注30分钟;高流量组以8ml/min的流量灌注30分钟;控制流量组,先以4ml/min流量灌注供体肺5分钟,后以8ml/min的流量继续灌注25分钟。测定血氧分压,取肺组织测定湿干比及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B组和C组(P<0.05);同时,C组各项指标较B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再灌注开始早期控制灌注流量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NP及其受体NPR-B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0 h组(IR0 h)、1 h组(IR1 h)、2 h组(IR2 h)及4 h组(IR4 h).摘除各组大鼠左侧肾脏,Sham组分离右肾动静脉但不夹闭,IR各组分离右肾动静脉夹闭45 min后取下血管夹恢复肾脏血液供应,建立肾脏IR模型;各组大鼠到达各自时间段立即采集血液测定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值,取各组大鼠肾组织观察NPR-B的分布及CNP和NPR-B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各组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升高更为明显;NPR-B分布明显增多(P<0.05),CNP mRNA,NPR-B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CNP mRNA表达亦随之增加,缺血再灌注4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结论]肾组织中CNP及NPR-B表达上调的机制认为可能是IR的代偿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新生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幼兔(兔龄2~3周)3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对照Ⅰ组:持续37℃的K-H液灌注120min;对照Ⅱ组:改用4℃的St.Thomas液灌注2min后,将心脏置于15℃恒温生理盐水中,停灌60min后复温,再恢复37℃的K-H液灌注60min;实验Ⅲ组:改用4℃含150ng/mL(0.29μmol/L)尼卡地平的St.Thomas液灌注,余同Ⅱ组.观察和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再灌注15min和60min时,实验Ⅲ组的CF、LVSP、 dp/dtmax和-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高于对照Ⅱ组(P<0.01或P<0.05).实验Ⅲ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Ⅱ组(P<0.05).再灌注5min、15min、60min时,实验Ⅲ组灌流液中的CK、CK-MB、LDH、TnI含量均高于对照Ⅰ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Ⅱ组(P<0.01或P<0.05);心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照Ⅰ组和实验Ⅲ组属1级~2级损伤,对照Ⅱ组属3级损伤.[结论]缺血-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尼卡地平可以减少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此模型上,脑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72 h后,再次脑缺血90 min后再予再灌注24 h,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IP 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轻于假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R组)(P<0.05);R组和IP R组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异常升高,与假脑缺血预处理 假脑缺血再灌注组(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 R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90min后,测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blot分析CytochromeC、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与IR组相比,IPo组的细胞凋亡率下降,线粒体膜电位升高,CytochromeC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及Bcl-2表达、降低CytochromeC表达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每组各8只。建立大鼠肝外胆道缺血再灌注模型,IP组于缺血再灌注前行一次缺血预处理。各组术毕取下腔静脉血、胆汁及肝外胆管标本。检测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胆汁中r-谷氨酰转肽酶(r-GT)活性,胆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胆管组织电镜下行病理观察。结果IP和IR组的肝及胆管组织均受损伤,IR组较IP组严重。IR组SOD[(161.71±10.34)U/mgprot]显著低于SO组[(181.19±11.73)U/mgprot]和IP组[(175.23±6.48)U/mgprot](P〈0.05),而ALT[(240.00±102.95)u/L]、AST[(558.31±236.01)U/L]及r-GT[(32.05±14.96)U/L]均显著高于SO组[(97.50±47.02)U/L]、[(239.65±91.72)U/L]、[(11.32±7.25)U/L]和IP组[(145.38±65.32)U/L]、[(372.70±152.59)U/L].[(17.63±7.26)U/L](P〈0.05)。病理观察IP纰亦优于IR组。结论IP对大鼠胆管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的肠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做肝门分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肝¨阻断法(Pringle's法)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远端顸处理组(RIPC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0 min,再灌注10 min,然后同IR组.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肝酶(ALT、AST)、内毒素;取肝、肠组织分别作病理学检查、MPO活性测定;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测定.结果:RIPC组较IR组:①血清ALT、AST、内毒素减少(P<0.05);②肝和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③肝组织内TNF-α和ICAM-1表达减少.结论:对大鼠肠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发挥远端预处理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中大鼠心肌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n=10),缺血再灌注组(B组,n=10),缺血后处理组(C组,n=10),结扎左冠状动脉制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收集手术后心肌组织,计算其心肌梗死面积,采集开胸前(T0),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新鲜血,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B组相比,C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C组中的TNF-α,IL-1,IL-6在相同时点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方法]夹闭左侧肾动脉60 min后再灌注6 h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6),假手术组(Sham组,n=6)。测定血肌酐(Cr)浓度、尿素氮(Bun),检测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左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Cr浓度和血Bun浓度上升,达到(93.02±13.44)μmol/L和(15.58±0.56)mmol/L(P〈0.01),SOD活性下降为(185.87±17.68)U/mgprot(P〈0.01),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加分别达到(4.09±0.34)nmol/mgprot、(0.90±0.07)U/g(P〈0.01)。与Sham组比较IPO组血Cr、Bun浓度、MPO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损伤明显,肾脏组织中NF-κB表达增强。与IR组比较,IPO组血Cr和血Bun浓度降低分别为(58.98±8.02)μmol/L(P〈0.01)、(9.45±1.03)mmol/L(P〈0.01),SOD活性升高为(230.90±9.19)U/mgprot(P〈0.01),MDA含量降低为(3.67±0.20)nmol/mgprot(P〈0.01),MPO活力降低为(0.78±0.06)U/g(P〈0.01),病理损伤减轻,肾脏组织NF-κB表达减弱。[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肾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抑制肾组织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阐明miRNA-15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通过Longa等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血管。采用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缺血梗死体积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 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高表达,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缺血再灌注及17β-雌二醇(E2)干预后的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凋亡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规律,探讨雌激素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雌激素干预的缺血再灌注组(E2组)。两组大鼠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20min后开放结扎恢复血流灌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南京建成生化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再灌注30、120及200min心肌iNOS表达、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再灌注30、120和200min,单纯I/R组与E2组iNOS表达分别为:(1050.474±10.310)、(677.639±6.213)、(529.000±3.520)U/mg·prot及(1997.182±6.75)、(1955.830±10.237)、(1754.375±9.813)U/mg·prot。各时间点比较,E,组均显著高于I/R组,P〈0.01。再灌注30min时,E2组心肌SOD活性为(88.721±0.309)U/mL,高于I/R组(61.337±0.130)U/mL,P〈0.05;与单纯I/R组(36.648±0.259)μmol/g比较,E2组MDA含量(33.994±0.110)μmol/g明显降低,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组心肌细胞凋亡(0.1364±0.0016)亦低于I/R组(0.1525±0.0021),P〈0.05。[结论]心肌NOS活性及NO水平变化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17β-雌二醇(E,)(E,)可通过调节心肌NOS活性.维持正常的N0水平.减少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高能磷酸盐制剂ATP—MgCl2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n=8),开胸取心,在Langgendorff灌流装置上进行主动脉灌注10min,待心肌收缩稳定后,停止灌流30min,再分别以相应灌注液灌注20min,对照组:使用Krebs—Henseleit(KH)缓冲液;ATP—MgCl2组:使用KH缓冲液+ATP—MgCl2(0.1mmol/L)。以Knowles方法测定心肌原生型NOS(cNOS)和诱导性NOS(iNOS)活性。结果对照组iNOS活性显著高于ATP—MgCh组,而对照组cNOS活性则显著低于ATP—MgCh组。结论ATP—MgCl2通过减少因iNos所产生的氧自由基浓度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腺苷、三氮嗪及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和腺苷(Ade),二氮嗪(Dia)药物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IR)组;(3)预处理10min组(IP10);缺血10min后复流10min。重复3次;(4)预处理5min组(IP5);缺血5min,复流5min,重复3次;(5)Ade预处理组;(6)Dia预处理组,对照组不作缺血处理,其余各组双后肢持续缺血4h,分别于再灌注2、24h检测胫前肌的单收缩,强直收缩力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结果 (1)IP5及Ade组在再灌注2h及24h较IR组的胫前肌单收缩力显著增加,而与对照组接近,(2)IP10组在再灌注2h时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在24h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弱于Ade及IP5组。(3)Dia组胫前肌的单收缩及强直收缩力在再灌注2h时较IR组降低,而在24h单收缩力显著升高,各预处理组对胫前肌的强直收缩力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P5,IP10及Ade组在再灌注2和24h时,而Dia组只在再灌注24h时血清CPK显著低于IR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和腺苷对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Dia有延迟保护作用;IP5的作用优于IP10组;腺苷预处理可以取得与缺血预处理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