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84例老年人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心脏器质性病变发生率日益增加,加之老年人易发生低氧血症,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和电解质紊乱等使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对心律失常的特点和诊断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收集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老年患者584例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预后。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0例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结合心脏彩超、胸部数字化X光机(以下称DR)检查,证实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结果 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43例,占78%;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27例,占90%;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结构正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结构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创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118例60岁以上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器质性(A)组82例,非器质性(B)组36例。结果 118例患者全部(100%)出现心律失常,且A组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B组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两组均有Ⅰ度房室阻滞,Ⅱ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其中一种心律失常21例(17.8%),两种心律失常62例(52.5%),三种及以上心律失常35例(29.7%)。结论老年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动态心电图对老年性心律失常诊断无创,有效、方便,重复性好。既能提高诊断率,也能指导临床,对60岁以上老人应尽早常规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积极预防老年患者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4.
435例大学生招工体检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招工人员心脏状况,确保招工人员身体素质。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异常者根据需要加做附加导联或采用心得安试验来鉴别是功能性心脏病还是器质性心脏病。结果:435例体检人员中,心电图异常者53例,占总受检人数的12.2%。经过全面分析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仅有2例心电图体检不合格。结论:医务人员对心电图体检结果要综合分析、判断,掌握心电图体检合格的标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晕厥中应用.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的晕厥患者168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68例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的晕厥患者,62例患者记录中发生晕厥,发生率36.90%,106例记录中未发生晕厥.观察发生晕厥病例与未发生晕厥心电图R-R间期的关系,62例患发生晕厥患者中,R-R间期≥3.0 S共51例,占总发生晕厥病例82.25%,R-R间期<3,0 S病例无1例发生晕厥.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部分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晕厥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识别晕厥或高危心电图表现,及时采取干预手段,是有效防止晕厥发生或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J波无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共276例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开展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共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机进行监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以及观察组内不同J波大小受检者心电图J波情况以及ECG参数情况。结果:观察组276例受检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04%,高于对照组的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波较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2.37%,显著高于J波较小患者1.61%和对照组健康者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波较小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61%和对照组健康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0.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J波检查结果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根据J波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预测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风险,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资料改变情况。方法对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观察ST-T、Q-T间期及心律失常等改变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72例,发生率为73.5%;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77.8%,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71.8%。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脏疾病关系密切,在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应关注心脏情况,一旦出现心脏病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12例妊娠合并心电图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妊娠中、晚期心电图以ST-T改变,短P-R间期,窦性心动过速等改变多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异常心电图对妊娠一般无非凡影响。结论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或分娩后不能恢复者,应进一步检查,考虑是否合器质性心脏或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24例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①病材:224例中,脑梗塞129例,男74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61-78)岁;脑出血51例,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61-8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64例,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60-69)岁。诊断均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②方法:病人入院后做常规全导联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③结果:224例不同脑血管急性期心电图有改变着179例,均为突然出现心电图异常,末发现原发性器质性心脏疾患,故全部病例的心电图改变与脑部病变有关。在不同的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组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对比其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诱因和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75例检测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试验组,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房室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多数患者是因为房室早搏引发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房室早搏现象,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的病变情况,分析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50例老年DM合并CAD患者(DM组)和51例老年非DM合并cAD患者(NDM组)的冠脉造影结果、随访期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结果:随访期内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血管狭窄数目明显高于NDM组,DM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比率明显高于NDM组。结论:老年DM合并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例高,易发生心律失常,临床上缺乏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DM合并CAD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搏后的T波异常对冠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 2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60例临床确诊的冠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平静时心电图显示有早搏(室性或室上性),每次早搏代偿间歇后第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倒置,即期前收缩后的T波异常,其中4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15例患者结合生化常规、心脏超声、心脏摄片检查分别诊断为心肌炎、心肌病、心肌肥厚.5例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变.最后经冠脉造影检查全部确诊为冠脉供血不足.结论 当患者有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等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若有早搏后的T波异常,对冠脉供血不足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28例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阳性和阴性,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析.结果 冠心病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关系: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有16例,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患者有12例.16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有7例未检出病变,有9例检出病变;12例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患者中有2例未检出病变,有10例检出病变.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病变检出率为56.25%,运动平板心电图病变检出率为83.33%,两种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均较高,且运动平板心电图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均可有效诊断冠心病,且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检出率较高.对冠心病患者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但为了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性,应联合使用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黄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81-181,184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复极化改变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2~2009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存在早期复极改变的体检者246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组),并且同300例正常心电图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1年后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比例差异。结果:观察组体检者1年后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2.0%),心律失常14例(5.7%),对照组无发生心源性猝死者(0.0%),发生心律失常4例(1.3%),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电图早期复极可能预示着心脏电生理行为的潜在异常,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其可能与突发的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事件在人群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年9月~2005年4月间430份动态心电图中有完整资料的390份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0动态心电图中正常54例,占14%,发现异常533例次,其中房性早博178例,发生率46%,室性早博150例,发生率38%,心肌缺血71例,发生率18%,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1例,发生率为3%。Ⅲ°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达峰年龄为60 岁和70 岁年龄组。心肌缺血中以下壁心肌缺血最常见,其次为侧壁心肌缺血。30 岁年龄组心肌缺血发生率为13%。心肌缺血发生率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两个高峰为50 和70 年龄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70 年龄组达高峰为22%。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年时期开始。本组70岁以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22%,提议对70岁以上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表现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124例NSTEMI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查,统计患者介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心电图表现及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表现对NSTEMI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124例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49例(39.52%);发生组患者ST段压低导联数、压低幅度、校正后Tp-Te间期(Tp-Tec)及QT间期(QTc)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ST段压低导联数、压低幅度、Tp-Tec、QTc及联合检查预测NSTEMI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AUC>0.7,预测价值高。结论:临床开展NSTEMI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监测心电图表现、参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薛静 《家庭医药》2016,(12):43-44
目的:对临床初步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女生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观察100例女性患者临床初步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方法:本文选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根据年龄40岁为界限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全部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及对比.结果:动态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诊疗过程中针对于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时要慎重,必要时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双分支阻滞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航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69-70
目的:分析心电图双分支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双分支阻滞患者的年龄结构、病因、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0岁以上患者41例,占77.3%。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多见。动态心电图检查可见各种类型心律失常。超声心电图结果为60.3%的患者心房、心室增大或心房心室同时增大,主动脉瓣狭窄者占5.6%,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者15例,占28.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53例双分支阻滞患者中确诊冠心病31例,占58.4%。结论:双分支阻滞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Lenegre病、Lev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等器质性疾病,其进展程度取决于基础心脏病性质和病程进展速度,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有明显症状的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在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的住院和门诊患者中,参照以下标准:①有心悸、胸闷症状,心电图证实系室性早搏引起,24h动态心电图示室早≥8000次,持续1个月以上;②近1月来无吸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浓茶及可致心律失常的药物;③无电解质紊乱;④既往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史病例。共入选74例,男48例,年龄25~62岁,平均45.6岁,女26例,年龄30~58岁(平均42岁)。病程40d~18个月不等。口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心脏B超、24h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断:显效: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示室早数≤1000次;有效:症状减轻,动态心电图示室早数≤5000次;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最终判定以动态心电图为准。结果74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35例,有效率75.67%;用药前平均心率为75.5次/min,用药后为70.3次/min;药物不良反应;心电图、肝肾功能测定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有明显症状的室性早搏、且不合并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室早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脑梗死80例,脑出血60例,对照组高血压病70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功态心电图异常96.5%。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95.8%。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变部位有关,与病变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