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全面性调查了解门诊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实际情况,同时为后期临床治疗的有效展开,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性依据。方法对医院门诊2008年2月—2010年2月期间的门诊患者采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表格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检查门诊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抗生素中头孢菌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相对较多,而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也较为明显。结论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医院门诊主要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包含头孢、阿莫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片等,但是要注意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感染性情况,控制由于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过多而带来的不良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全面性调查了解门诊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实际情况,同时为后期临床治疗的有效展开,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性依据。方法对医院门诊2008年2月—2010年2月期间的门诊患者采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表格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检查门诊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抗生素中头孢菌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相对较多,而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也较为明显。结论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医院门诊主要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包含头孢、阿莫西林以及左氧氟沙星片等,但是要注意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感染性情况,控制由于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过多而带来的不良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并探讨由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1200张处方进行分析,统计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合分析导致用药不合理出现的原因。结果:选取的1200份处方中,有136份处方使用了抗生素,占11.33%,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等等。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中,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占5.88%。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头晕等情况。结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用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做好对抗生素临床用药的观察及管理,在医院中形成良好的用药氛围,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将2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120例/组.一组患者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第一代相比更高(P<0.05),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比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并分析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基于回顾性分析方式基础上,本院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选取同期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过敏史、饮食习惯以及饮酒等方面的因素均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联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护人员而言,需准确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药学知识水平,熟知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医院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48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抗生素使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药品名称、不良反应损伤器官及系统、不良反应分级以及评估单次用药剂量情况。结果 480例抗生素使用患者中男230例(47.92%),女250例(52.09%);20~60岁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255例(53.12%)最高;β-内酰胺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00例(62.50%)最高;皮肤和其附件最易发生不良反应245例(51.04%);药品种类、年龄、不良反应分级与ADR具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20~60岁年龄段、长期超量服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患者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上用药宜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并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和程度、类型、转归、患者使用药物种类等方面信息。结果:70例不良反应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其他;70例患者中34例为轻度、24例为中度、12例为重度。结论:患者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时治愈和好转的几率较大,说明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症状预防其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6年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发反应的112例患者,对临床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给予静脉注射剂方式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多于药物口服的方式,所有患者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居多.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尽早发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安全用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减少对患者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9.
郭伟星 《药物与人》2014,(10):179-180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寻找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我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问收治的门、急诊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过程中至少使用过1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对策。结果: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闻我中心门、急诊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舍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58例,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不良反应(67.2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7.24%)、肾功能的不良反应(10.34%)、其他(5.17%),过敏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毒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中应加以重视,合理用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不良反应及原因.结果: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口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高;患者应用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后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第1代.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时,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如果发生疑似不良反应发生,要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患者7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男性患者47例,占总体的65.3%;女性患者25例,占总体的34.7%。男性患者概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对患者进行预防,降低患者不良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结果:在一般情况上,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方面以20~60岁发生率较高;在原发疾病上,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1.00%和22.00%;在临床用药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统计结果显示,应用频率最高的几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培氟沙星,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23.00%和16.00%,其中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89.00%,在给药时间上,主要发生于给药后1天内,所占比例为68.00%;在累及器官或系统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7.00%、25.00%和22.00%;不良反应症状均较为轻微,患者均经相应处理好转或者治愈.结论:在临床用药中,需要对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范,要掌握给药途径、适应证、用药禁忌证、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过敏史,从而帮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3例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和访谈了解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因素包括过敏体质、过敏史、药后饮酒;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有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头孢哌酮、注射用头孢曲松、西丁钠等;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为严重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要对患者体质和病情做全面的判断,严格控制药物用法用量,并做好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医药水平也逐渐迈向更高的阶梯.使用抗生素也愈加泛滥,抗生素在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的同时,也陡增了诸多的不良反应.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对使用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一整理,并总结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十分复杂且多元化,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患者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种类有:毒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等.结论:据所整理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可以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得出该类药物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6例。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40.6%;共涉及5种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最高。结论临床使用喹诺酮药物时应该严格判定患者的用药指征,选择合理给药途径,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到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方法统计并计算住院药房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两年里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剂量、用药天数、用药频率、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用药频率DDDs排序居首位,仍为抗感染药物首选,被统计的20种药物中17种药物利用指数小于1,比例为85%。结论我院住院药房的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临床医师的药物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并使用相应的预防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8例头孢菌素不良反应患者和同期100例无不良反应患者,观察出现头孢菌素的关系因素。结果头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并且存有过敏史类患者更易出现过敏情况。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避免患者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安全应用.方法?2007—2012年该院共出现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反应报告共472份,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报告97份,占20.55%.对使用药物、受累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7份不良反应报告中,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几率较大.静脉注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口服和局部应用,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结论?临床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以达到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研究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内科患者312例。结果312例患者中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278例,占89.1%。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在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生素类药物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并分析患儿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情况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86例患儿抗生素使用率97.67%,单一用药率60.46%,联合用药率39.54%,患儿平均住院3.1天,住院患儿静脉给药率100%,患儿出院时治愈7例,好转79例;结论: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亦存在不合规使用情况,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