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素素及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关键。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和DNA上的特异序列-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引起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性腺素固醇激素参与并促进靶组织的生长,从人类乳癌及生殖道肿瘤的发病及激素对这些肿瘤的治疗效果上看也支持这点。靶组织里有激素特异受体这一重要概念的形成是在五十年代末期。大量试验证明激素的作用是由类固醇与其受体复合物所调节的,若组织中缺少受体则对激素不起作用。变形细胞可能有受体但不起反应,这是由于缺少某些反应步骤之故。类固醇受体的发现及其特点提供了对孕激素可产生治疗作用的合理解释,孕激素对人的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肿瘤可降低雌激素受体。受体对激素作用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为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寻找一些化合物既可与受体结合但又不具激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在生理温度下,甾体激素容易进入所有细胞。在激素敏感的细胞中,激素结合到细胞质中的可溶性大分子而保留下来(见图)。这些可溶性结合分子称作细胞质受体[Cytosolreceptors(Rc)],但它们在体内真正的性质尚不清楚,并似乎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单位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甾体激素初始的作用包括激素进入靶细胞,在那里被识别,并被细胞质受体结合,这种受体对于某  相似文献   

4.
甾体激素受体(Steroid Hormone Receptor)包括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甾体激素受体主要存在于女性生殖器官(如阴道、卵巢、子宫)及乳腺。近年来,关于ER及PR与女性生殖器肿瘤的关系有不少研究,本文综述如下问题。一、甾体激素受体的生理激素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的结构与某种激素的特定部位相符,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四年来收治72例卵巢癌病人癌受体的研究结果。全部数据概括了原发灶和转移灶组织中雌、孕和雄激素受体的状态(分别简称ER、PR和AR)以及与外周血激素水平的可能关系。癌组织样品来自108名接受卵巢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妇女。100例恶性肿瘤组织样品根据WHO的标  相似文献   

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其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女性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还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垂体外组织。研究发现,GnRH及其受体均存在多种亚型,并在正常及异常生殖相关组织,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表达。了解GnRH不同亚型的作用机制进而开发其类似物,以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和肿瘤等妇科疾病的目的,是国外最新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其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女性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还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垂体外组织。研究发现,GnRH及其受体均存在多种亚型,并在正常及异常生殖相关组织,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表达。了解GnRH不同亚型的作用机制进而开发其类似物,以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和肿瘤等妇科疾病的目的,是国外最新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自从在大鼠子宫胞浆中首次检测到雌激素受体后,Jensen观察到在用激素处理后一小时,受体累积在靶细胞核中。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两步”假设:雌激素受体是胞浆蛋白质,可与雌激素结合而转移到核,并与核有一定的亲和性。十五年来,这种假设一直被奉为信条并延用到其他一些甾体激素受体。然而,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上有二篇论文对这种假设提出了挑战:甾体受体也许不是胞浆蛋白质。一篇系美国芝加哥大学King等人的工作,他们用抗人雌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作免疫细胞化学测试,结果免疫反应性只有在核中观察到;另一篇是威斯康辛-曼特逊大学Gorski等人的工作,他们测定无胞核的胞液中受  相似文献   

9.
女性生殖系统激素受体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素受体是一种特殊性细胞蛋白质 ,它能把内分泌刺激传递到细胞内 ,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强弱 ,虽然主要取决于血中激素的浓度 ,同时 ,也取决于激素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其含量。而女性生殖器官的某些病理改变及功能障碍又与其组织内所含激素受体的质与量有密切关系。因此 ,研究激素受体变化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 ,有助于临床医生从新的角度诊治疾病。1 女性生殖系统激素受体的分布1.1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ER)具有两种亚型 ,即ERα和ERβ。ERα、ERβ均广泛分布于组织中 ,但二者的分布存在着差异。动物实验发现 ,ERα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 生殖激素受体理论的建立推动了生殖生物学的发展,并为避孕技术的创新开拓了途径,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已受到生殖生物学家和生育调节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这几年来,在激素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激素与受体的作用机理、受体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受体功能的调节,以及受体研究的方法学等方面又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1980年Elsevier/North-Holland 出版社纽约分社出版的《生殖激素受体功能的相互关系》(Functional Correlates of HormoneReceptors in Reproduction.)一书较全面地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信息,内容丰富、阐述深刻,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专业书.该书系1980年10月13—15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举行的一次关于生殖激素受体专题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并作为《内分泌学进展丛书》的第12卷,由佐治亚医学院内分泌学系的Mahesh,V.B.等几位教授主编,共594页。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性激素通过相应受体起作用。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均低于在位子宫内膜,而且缺乏周期性变化。表明异位子宫内膜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在位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十多年来,由于促性腺激素的高度纯化,并对它们成功地进行了放射性碘标工作,因而大大地推动了促性腺激素受体的研究。迄今所知,人的卵巢中存在能结合hCG,LH,FSH 和PRL 的多种受体。人们在卵巢组织的各种水平进行了研究,比如:用完整卵巢作放射自显影,将卵巢匀浆分成粗沉淀物或提纯细胞器进行生化研究等。由于要取得人的卵巢材料相对困难,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对人卵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动物卵巢的研究。一、促性腺激素受体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是类固醇激素家族中的一员,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激素,调节多种组织与器官的生理与病理效应。传统认为雌激素像其他类固醇激素一样是一个核转录因子,通过核转录效应发挥作用,然而该作用机制并没有使激素依赖性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还具有生长因子样的非核效应,该过程仅需要数秒钟至数十分钟,因此又称快速效应。研究表明,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介导了雌激素的非核效应。GPR30与雌激素结合后可快速活化细胞内第二信使信号,诱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活化、钙动员及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等,参与雌激素非核效应的调节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支持盆底的肌肉、筋膜、神经纤维等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从而促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雄激素及其受体对于支持盆底的组织,如肌肉、胶原、神经纤维有促进作用.提示雄激素及其受体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为揭示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病因、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与卵巢癌的关系崔金全郭燕燕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几乎70位妇女中将有1位发生卵巢癌,每年约2万人受此病的危害,导致1.3万人死亡,五年生存率仅35%[1]。虽然其病因不明,但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促性腺激素对...  相似文献   

16.
促性腺激素(Gn)释放激素(GnRH)通过刺激脑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对生殖系统起到中枢调节作用.有研究显示,人体中存在GnRH I和GnRHⅡ亚型,且具有Ⅰ型和Ⅱ型GnRH受体.GnRHⅡ对生殖行为及生殖组织具有调控作用,且对神经发育可能也具有调节功能,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有关卵巢上皮性癌的雌激素受体(ER)已有报道,但是对于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报道极少。育龄妇女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受体含量值得注意,因这涉及到是否切除对侧卵巢及用雌激素  相似文献   

18.
激素核受体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素核受体对基因转录的调控朱四军,赵白鸽,谢衷明(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32)激素核受体(以下简称核受体)是指能与脂溶性激素结合的。位于细胞核内或与相应激素结合后由胞浆转向核内的一类受体,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是类固醇激素家族中的一员,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激素,调节多种组织与器官的生理与病理效应。传统认为雌激素像其他类固醇激素一样是一个核转录因子,通过“核转录效应”发挥作用,然而该作用机制并没有使激素依赖性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还具有生长因子样的“非核效应”,该过程仅需要数秒钟至数十分钟,因此又称“快速效应”。研究表明,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介导了雌激素的“非核效应”。GPR30与雌激素结合后可快速活化细胞内第二信使信号,诱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活化、钙动员及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等,参与雌激素非核效应的调节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妇女皮肤开始迅速衰老似乎与雌激素的含量下降有关。为了估价激素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本文作者对绝经前、后妇女皮肤进行了激素受体含量的研究。从妇科手术中获取阴部皮肤,共106例,分两组,绝经前组62例,平均年龄39.6±6.5岁,标本均取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绝经后组44例,平均年龄63.2±9.4岁。运用饱和分析法测定细胞浆内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和孕激素受体(PgR)。结果:绝经前组(具有排卵周期的妇女)AR的阳性率为85.2%,受体含量为31.4±20.3fmol/mg蛋白,而绝经后组AR阳性率为47.4%,AR含量为15.3±33.3fmol/mg蛋白,两组间呈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