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提升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择3个试点科室为观察组,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改变排班模式,缩小护理单元,固定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连续性护理,对服务对象产生“我的病人”的概念;同期随机选择3个科室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态度热情和谐、倾听与交谈、健康指导、定时巡视病房、对病人的尊重、呼叫处理及时、疾病预防指导等7个项目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知晓护士姓名”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4个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有利于提供连续性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提高透析护理质量。方法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实行结构岗位职责分层,即在病区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5级层级管理结构。根据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隔日上午或下午透析的治疗特点,按照区域设置8个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每组各由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助理护士组成,其中责任护士的工作班次与本组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安排相同,固定为隔日早班及下午班。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中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班次固定3个月,辅助护士班次相对固定。对实施前(2005年)及实施后(2006年)的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及患者、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检查分数由实施前(2005年)的93分提高到了实施后(2006年)的97分;消毒隔离检查分数由实施前的96分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9分;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2%,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提高到了90%。护理质量(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中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实现了一体化、系统的透析护理服务,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更加系统和深入,促进了血液净化护理队伍自身的健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闽湘  王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78-4279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各类脑外科术后患者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护理,另选84例相近各类脑外科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模式(对照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各类脑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医护联动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实施层级全责、医护联动护理工作模式与2005年实施传统医护工作模式作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每天拖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全责、医护联动护理工作模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医、护、患关系融洽,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护资源的配置得到了最合理的优化,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科室特点选择24.个临床科室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买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定期对病房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服务质量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两组病房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促进我国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梗死病人对层级全责护理中健康教的满意度。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宣教,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分层次负责、连续性分期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及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健康教育知识患者掌握合格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全责护理用于脑梗死病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采用连续排班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实施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满意度。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用于TIA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短暂性脑缺血病人对层级全责护理模式中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方法:将2007年2月-2008年2月76例短暂性脑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宣教,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分层次负责、连续性分期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及卒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病人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健康教育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小组责任制后护士对工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人性化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6个标杆科室的护士、住院患者在实施连续性排班及小组责任制前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护士对护理工作、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情况。结果排班方式改革及工作模式调整后6~12个月护士的满意度达91.0%~92.3%,患者的综合满意度达92.5%~95.7%,与改革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后夜班周期缩短,护士的满意度为61.8%,低于改革前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P〈0.01);护士的精神压力在改革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P〉0.05)。结论排班方式改革及小组责任制的落实能为住院患者提供无缝隙、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激发了各层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但临床一线护士配置不足,护士的心理压力大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层级管理和连续性排班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科分层级管理和连续性排班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在原有的人力基础上,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实行APN连续性排班,落实层级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将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实施分层级管理和APN排班的支持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患儿家长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P〈0.05),护士对分层级管理和APN排班的支持率高于传统排班(P〈0.01)。结论护士层级管理和连续性排班,很好的开发了人力资源,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安全系数和满意度,整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10例妇产科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的SAS、SDS和生存质量分数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故。  相似文献   

16.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重要根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莹  张亚卓  翟晓红  周枫  李静 《现代护理》2007,13(12):1122-1124
目的探讨影响基础护理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改进基础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对全院490名护士的基础护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以79分(含79分)以下成绩计算,41.42%的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能力掌握存在偏差。护士的文化程度、职称与掌握基础护理能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工作年限与掌握基础护理能力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职业态度、制度管理与考核标准等方面对基础护理的运作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影响基础护理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改进基础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对全院490名护士的基础护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以79分(含79分)以下成绩计算,41.42%的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能力掌握存在偏差.护士的文化程度、职称与掌握基础护理能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工作年限与掌握基础护理能力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从职业态度、制度管理与考核标准等方面对基础护理的运作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护生情感的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激发护生情感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2002届护理专业(1)班学生76人采用精设悬念、形象比喻、鼓励参与、以姿助讲、情景演示、见缝插例等激发情感教学方法作为实验组,(2)班学生71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护生毕业统考考试成绩:实验组成绩为(79.3±10.8)分,对照组成绩(72.1±10.6)分,t=4.1299,P=0.0001;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平均秩和值为61.9474,对照组平均秩和值为86.9014,u=3.7399,P=0.0002。结论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激发护生情感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护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