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藏血,主疏泄”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辨证论治诸多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在高血压病的从肝论治方面。然其调节血压、调节肝血流的具体机制,调节血压血流的途径、部位等尚不甚明确。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脑-肝-血管”轴的角度,基于肝血管和生理、神经支配等方面,初步探讨其“藏血、主疏泄”的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相关深入基础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的内涵分析,结合西医学研究结果,提出:所谓"肝藏血"并非由"主疏泄"功能所派生,而应是"肝藏血"是"主疏泄"的物质载体,"主疏泄"功能的体现是"肝藏血"于气机调节、脾胃调节、生殖调节、情志调节等各方面的具体反映,"肝藏血"功能的正常和发挥又赖以"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为前提。首次尝试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信号通路途径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分子机制,并得出结论:EPO既与血液生成、调节相关,又兼具抗抑郁等作用,成为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的可靠依据。为探讨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情志病证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提出肝藏血主疏泄理论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科学假说与学术思路和目标是:形成本研究整体构思和具体布局;探查肝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脑区,揭示其调控作用下效应器官产生功能活动的作用机制,以及从肝论证相关病证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采取从正常应激状态下的生理研究和病证状态下病理生理研究两条途径入手,围绕"肝藏血主疏泄"中枢调控关键脑区定位及其效应器官功能机制开展深入研究。为寻找并揭示关键机制,以神经-体液调节的关键性指标"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变化"为主线,贯穿从脑中枢功能定位到效应器官功能变化的研究;同时,开展以关键指标为靶标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探索。通过上述研究,以凸显中医基础理论"从整体联系、动态变化把握生命规律和病证演变"的特色,揭示肝藏血主疏泄生理功能和从肝论治相关病证临床疗效的关键机制及其内在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4.
肝位于中焦,以疏泄条达为顺,以藏血为本,通过疏泄、藏血功能,对季节及生命阶段变换中的脏腑机能变化有一定的应时调控作用,有序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气机的运动表现,由于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季节与生命阶段的时序变化,从而在多阶段中出现相应生理功能的改变。本文以“肝藏血、主疏泄”特征,通过对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及季节变换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主疏泄”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理论源流、实质、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认为“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上须注意肝的这一特殊功能,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是顽固难治的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众多脾胃病专家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瘀论治等不同的观点。该文试图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角度论述CAG的病因病机,为中医药防治CAG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疏通、畅达气机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机理,是肝体阴而用阳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在生理情况下,肝主疏泄主要赖于肝气条达、肝阳不亢来完成疏泄功能,对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的气机起调畅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肝脏不同于其它脏腑的特点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常有余”。因此,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关于“肝主疏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主疏泄”自《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列为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后,全国统编高校教材(四、五版中基教材)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中医著作,杂志期刊的有关文章广泛地论述这一理论,似乎是无可辨驳的至理。近年来上海朱邦贤发表了《肝主疏泄的理论非出于<内经>本旨》一文,对这一理论提出异议,随之而来,商榷者有之,赞同者亦有之。笔者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古今医籍的查考。撰写《肝主疏泄的源流,含义沿革考》一文之后,认为“肝主疏泄理论尚  相似文献   

9.
论肝主疏泄精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肝主疏泄对津液、血液、肾精、乳汁等精气物质化生运行的生理病理影响,认为肝主疏泄精气也是肝主疏泄的主要机能之一,与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调节情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肝失疏泄,能影响精气的化生和生理功能,产生津液、血液、肾精、乳汁等方面的多种病证。临床治疗应注意调畅肝气。  相似文献   

10.
除发热、咳嗽、乏力等主症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也可导致消化道症状的出现,便秘是其中之一.便秘与多脏腑均有关系,但根据COVID-19的发病特点及运气特征,本病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基于“肝主疏泄”理论可从祛湿、健脾、养血、解郁4个方面调节大肠的传导功能,改善便秘症状.另一方面可指导临床用药,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1.
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其理论思想奠定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依据气机升降理论较为全面地制定治则.气机升降失调是导致肿瘤与机体失衡的基本病理过程,是肿瘤产生的共性病机,但是不同肿瘤的病机一定存在着某种特异性,而这种病机特异性则表现在脏腑气机升降的特异性,以此制定肿瘤治则可使治疗肿瘤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且对重大新药创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探索人出生于不同地支及司天、在泉年份与其寿命长短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2002年2月至2015年1月死亡病案资料6 020例,对不同地支、司天、在泉年份出生病例的寿命差异进行Kruskal-Wallis H统计检验,以期探究不同地支、司天、在泉年份出生病例寿命的差异。结果不同地支;不同司天年份出生病例寿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支年份出生病例寿命长短排序为:子丑午未巳辰亥卯申酉寅戌;不同司天年份出生病例寿命长短排序为: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太阳寒水。不同在泉年份出生病例寿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出生于不同地支、司天年份对其寿命长短有一定影响。出生于子、丑、午、未地支年份病例的平均寿命均高于68岁并有延长趋势,与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司天年份出生病例平均寿命长于其他司天年份的结果相吻合。由此推测,出生于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司天年份对寿命延长有促进作用;出生年份的司天之气较在泉之气更会对人体寿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气为血之帅”的气血理论 ,并贯彻于辨证论治当中 ,其理论特点有四 :源出经旨 ,阐发气血功能 ;阴阳两仪 ,气血相关 ;重视脉诊 ,着重气血 ;五脏论治 ,突出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IPF患者3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每日1剂,每服200 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以呼吸疾病问卷(SGRQ)作为测评工具,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SGRQ中呼吸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总分积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疾病影响评分也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改善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中医运气学说,研究北京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高发与前期(当年~3年前)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1970年~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乙脑发病资料,筛选出乙脑的高发时段,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当年、1年前、2年前、3年前的气象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乙脑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乙脑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四之气(P0.01)。利用前期气象因素皆可成功建立乙脑高发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均高于80%,其中贡献度最大的气象因素分别是当年初之气的平均风速、1年前三之气的平均相对湿度、2年前初之气的平均风速、3年前二之气的平均风速。结论北京地区乙脑的高发与前期(当年~3年前)的气象因素具有相关性,尤其是利用3年前的气象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徐慧芳  李道成  赵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3-114,117
目的观察补气生化膏促进气虚血瘀型产妇产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产复康颗粒5 g,3次/d,共30 d,研究组服用补气生化膏30 d。结果研究组中医证候愈显率和总有效率(66.67%、93.33%)均优于对照组(43.33%、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平均为(5.53±0.12)d,出血量为(66.17±0.35)mL,而对照组为(11.00±0.16)d及(122.35±0.13)m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3个月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P〈0.01)。研究组产后身痛及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3.3%,均优于对照组的36.7%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第42天组内盆腔B超子宫体积与产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4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生化膏能促进气虚血瘀型产妇产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气虚证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和免疫定向损伤法造模。分别以益气活血中药、天王补心丸、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家兔一般情况、舌象。行左心室插管术,经Biolap-410生物信号分析系统比较心率(HR)、最大心室内压、平均心室内压、心室峰压平均值、心室内压力上升随时间的最大变化率( dp/dt_(max))、最小心室内压、心室在等容舒张期内压力下降的最大变化率(-dp/dt_(min))、心电图ST-T的改变。结果造模组与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大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除HR、心室峰压平均值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造模组动物有不同程度ST-T改变,治疗组ECG的ST-T的改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气虚证模型成立。益气活血中药是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 将99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6例,对照组497例,治疗组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三法为一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4周为1个疗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66%优于对照组的66.39%(P<0.05);治疗后2组FBG、餐后2 h血糖、HbAlc值均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南征教授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芪苓益肝颗粒对正虚血瘀型肝硬化预后因素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及中医正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10例),两组分别给予一般护肝基础治疗,对照组依据辨证给予养肝健脾滋肾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组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苓益肝颗粒,以中药煎剂冲服每日2次,每次30 g。疗程为6个月。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hild-Pugh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和SF-36生存量表(包括90例健康人群)分值测定。结果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治疗组A、B、C级别所占比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侯积分治疗结束两组患者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分及各维度分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SF-36总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日常精力、精神健康分值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的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分值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般健康状况、日常精力、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方面分值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较治疗前分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Child-Pugh评分、SF-36分值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临床治疗肝硬化正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肯定,通过影响和改善预后因素,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从确诊到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间隔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间隔对短期治疗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海口市2017—2021年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的病案信息,将感染者从确诊到接受ART的间隔分为≤30 d、≤30~60 d、>60~365 d和>365 d 4组,比较不同组间ART 1个月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差异。结果 在302例病例中,男性91.7%,确诊60 d内进行ART者为71.8%;确诊时6.8%的人合并乙肝,3.6%的人感染过肺结核。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各组仅在性别和确诊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基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30~60 d组含量低于其他组。治疗1个月后,各组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肾功能方面,各组白蛋白含量均有增加,分别是0.02 U/L、1.91 U/L、 3.67 U/L和2.62 U/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和确诊时间是影响确诊到ART间隔的因素,时间间隔对白蛋白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