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阴侧切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术后母乳喂养的体位。方法 :观察 10 0例经阴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母乳喂养的体位。实验组 5 0例分娩后开始侧卧式皮肤接触后用半坐卧位环抱式喂奶法 ;对照组 5 0例分娩后开始侧卧式皮肤接触后用传统的坐位横抱式喂奶法。观察产后 3~ 5d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侧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侧切口疼痛程度 ,婴儿的含接姿势 ,母亲喂奶的感受 ,母乳喂养成功率 ,侧切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经阴会阴侧切分娩后采用半坐卧位环抱式喂养体位优于传统的横抱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4月在北京某社区保健院进行预防接种的6~12个月龄婴幼儿14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种法,其他三组在常规接种方法上分别采用音乐干预、音乐联合舒适体位及舒适体位方法进行干预。采用改良婴儿疼痛程度评估表(pain intensity evaluation sheet,MBPS)、哭闹时间及心率变化等指标对婴幼儿疼痛进行评价。结果音乐干预组、舒适体位组以及音乐联合舒适体位组婴幼儿与对照组婴幼儿在MBPS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干预组、舒适体位组以及音乐联合舒适体位组婴幼儿在哭闹持续时间、心率变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预防接种时进行音乐干预、音乐联合舒适体位、舒适体位干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婴儿预防注射时的疼痛感,从而减轻注射疼痛对婴儿的不良影响。三种干预方法中,音乐干预配合舒适体位减轻6~12个月婴幼儿预防接种疼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体位和改良体位对患者肌内注射的舒适程度.方法:对120例肌内注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注射2~4次,交替取传统和改良两种体位,采用简化Mcgil疼痛评分表和自制的卧位舒适评分表进行评定,比较两种不同注射体位患者的疼痛和舒适程度.结果:两种体位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体位的舒适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时,采用改良体位较传统体位更加舒适,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对注射时出现晕厥的影响,提高患者注射时的安全感。方法:对静脉穿刺抽血、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患者分坐位组、平卧位组,分别坐在靠背椅子、仰卧或侧卧在床上接受注射或静脉抽血,对每例注射时发生晕厥的患者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体位、使用的药物、主要症状体征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坐位组接受注射或抽血发生晕厥的几率明显高于卧位组,且患者发生晕厥后3 min内血压明显低于卧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患者采取卧位抽血或注射可有效地减少晕厥发生和减轻晕厥症状。  相似文献   

5.
患者体位对注射时发生晕厥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对注射时出现晕厥的影响,提高患者注射时的安全感。方法:对静脉穿刺抽血、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患者分坐舒组、平卧位组,分别坐在靠背椅子、仰卧或侧卧在床上接受注射或静脉抽血,对每例注射时发生晕厥的患者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体位、使用的药物、主要症状体征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坐位组接受注射或抽血发生晕厥的几率明显高于卧位组,且患者发生晕厥后3min内血压嘲显低于卧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患者采取卧位抽血或注射可有效地减少晕厥发生和减轻晕厥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对注射时出现晕厥的影响,提高患者注射时的安全感。方法:对静脉穿刺抽血、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患者分坐舒组、平卧位组,分别坐在靠背椅子、仰卧或侧卧在床上接受注射或静脉抽血,对每例注射时发生晕厥的患者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体位、使用的药物、主要症状体征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坐位组接受注射或抽血发生晕厥的几率明显高于卧位组,且患者发生晕厥后3min内血压嘲显低于卧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患者采取卧位抽血或注射可有效地减少晕厥发生和减轻晕厥症状。  相似文献   

7.
注射晕厥的发生与体位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注射和抽血患者晕厥的发生与患者体位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注射安全。方法对门诊和急诊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抽血患者分为坐位组、半坐位组和平卧位组,分别为坐在靠背木椅上、斜躺在软沙发上、仰卧或侧卧在床位上接受注射或抽血,对每一例注射晕厥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使用药物、体位、主要症状体征和血压情况、处理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坐位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抽血患者注射晕厥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半坐卧位组和平卧位组,发生晕厥后2min内血压明显低于半坐卧位组和平卧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晕厥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率明显高于半坐卧位组和平卧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半坐卧位和平卧位注射或抽血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注射晕厥的发生率和减轻昏厥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肌内注射舒适体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的最舒适体位。方法对410例(共1045例次)肌内注射病人采取自身对照法,每例病人至少注射2次,交替取传统的侧卧位肌内注射体位即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传统体位)和改进后的体位即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改良体位),采用简化Mcgil疼痛评分表和自制的卧位舒适评定表进行评定,对比两种不同注射体位注射时病人的疼痛和舒适程度。结果两种体位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314),但两种体位的舒适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病人感觉采取改良体位注射较为舒适。结论上腿弯曲、下腿伸直的侧卧注射体位较传统的上腿伸直、下腿弯曲的体位更加舒适,较易为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防接种两种注射进针角度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 800例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斜刺法和直刺法接种,观察两组儿童疼痛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直刺法总疼痛率为57.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8.2%,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4%,而斜刺法分别为78.7%、23.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23-17.48,P〈0.05、0.01)。结论直刺法预防接种的效果优于斜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接种过程中应用头皮针提高卡介苗注射成功率,提高卡痕率,有效预防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02例健康婴儿,按接种计划实施注射。将每日接受接种的婴儿按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单号)和对照组52组(双号)。实验组应用头皮针进行预防接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注射。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是否足量注入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首针穿刺成功、配制液足量注入、卡痕、婴儿无痛感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注射优于传统注射。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 。方法对10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体 位的观察。实验组50例,术后第一天开始采用坐位环抱式喂奶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坐位横抱式喂奶法。观察产后2~5天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母亲喂奶感觉、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均有显著 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环抱式母乳喂养体位优于传统的横抱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行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疼痛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减轻婴儿疼痛,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穿刺体位。 方法 采用292例在门诊连续输液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实验日起,单号输液者为实验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号输液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每例操作完毕及时记录当次来输液的陪护、穿刺体位、疼痛评分、所用的药物,分析两组引起婴儿穿刺时疼痛的因素。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疼痛评分比较t=-9.25,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所用药物、分组、陪护对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R2=0.25,F=33.39,P<0.05。 结论 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婴儿头皮静脉输液,家属参与操作过程,婴儿有安全感,哭闹少,即降低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种肌内注射缩宫素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及各100例次,分别采用常规注射法、留置气泡注射法、0.9%生理盐水稀释注射法对3组患者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比较3组患者注射后疼痛程度和局部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疼痛程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比其他两组肌内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但是3组患者肌内注射缩宫素局部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法肌内注射缩宫素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可靠,不影响药物疗效,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36-1337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预防接种的12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C、D等四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方式,B组为音乐方法干预,C组为舒适体位干预,D组为舒适体位联合音乐法进行干预,预防接种后比较婴幼儿各指标状况。结果比较注射后MBPS评分、哭闹时间、心率增加评分等三方面,B、C、D组明显优于A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B、C、D三组中来看,又以采用舒适体位联合音乐法干预的D组更为良好。采用音乐干预、舒适体位、舒适体位联合音乐干预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的注射疼痛,而此三种干预方法中效果最佳的则为舒适体位联合音乐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坐位与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坐位组和卧位组,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坐位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时采用坐位,卧位组采用卧位,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X线检查、上肢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检查、上肢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坐位组优于卧位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时坐位效果优于卧位。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体位足底采血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体位足底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反应,探讨对新生儿进行必要刺激时,如何减少损害.方法将148例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3),对两组采用不同体位进行足底采血.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新生儿疼痛的评估量表对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主要评价内容有:状态、哭吵、行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采用仰卧位进行足底采血的新生儿所表现的状态比俯卧位更紧张,不满意表情程度深,大部分新生儿尖叫、关节僵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俯卧位采血的新生儿心率、呼吸的变化比仰卧位组小,SaO2下降程度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动脉压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可以作为新生儿接受各种必要刺激时的合理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苏醒期间的体位及护理。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7月—2018年4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6例,按照拔管后的不同体位分为两组:半卧位和平卧位,每组33例,观察两组体位的患者在PACU停留期间的氧饱和度(Sp O2)情况、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等。结果麻醉苏醒期间半卧位组与平卧位组相比:15min和20min时半卧位组脉氧饱和度更高、低氧血症更少、恶心发生人数更少、PACU停留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苏醒期间半卧位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145例鼻出血患者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97例,女48例。22~77岁,平均52岁。2健康教育内容2.1环境指导患者常因出血和环境陌生而情绪紧张,护理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疏导,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其尽快适应角色。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其能安静休息,保持最佳心态,愉快地接受治疗,这对减轻鼻出血至关重要。2.2体位指导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止血处理均应在坐位或卧位下进行。疑有休克时取头低平卧位,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并使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皮下注射不同进针方法患者产生的疼痛反应,探讨减轻接受皮下注射者疼痛程度的进针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接受皮下注射者90例(440例次),分别采用侧握式(以下称传统注射法)和执笔式(以下称改良注射法)(各220例次)分别进行皮下注射。采用自身对照法,奇数日采用传统注射法,偶数日采用改良注射法。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与传统注射方法比较,接受改良注射法的220例次中,中度疼痛72例次(占总数的32.7%),明显低于接受传统注射法的150例次(占总数的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P〈0.01)。结论执笔式进针法进行皮下注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坐位和左侧卧位下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足月剖宫产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坐位穿刺组(Z组)和左侧卧位组(C组)各30例。选择L3~4椎间隙穿刺,穿刺时分别采用坐位(Z组)和左侧卧位(C组),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10 mg,之后硬膜外置管,调整体位为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术中血流动力学,蛛网膜下腔给药前后胎心变化及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剖宫产术中坐位穿刺组血流动力学较左侧卧位组更加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原行剖宫产采用坐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法更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