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上中切牙冠修复体在口内环境下的色差容忍度(包括察觉度和接受度),为提高配色技术成功率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使用专业牙科比色仪器ShadepilotTM,测定66例单侧上颌中切牙冠修复体与对应天然牙的色差数据△E,以及各色度参数差△L*、△C*、△a*、△b*,根据每个患者在修复体戴入口腔后对其色差的主观感受,将病例分成三组:A组:不存在色差,效果满意;B组:存在色差,但效果满意;C组:存在色差,效果不满意。C组修复体在进行外部染色后再次进行色差测定,数据归入A组或B组,总色差与各参数色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色差察觉度和接受度。结果:口腔环境中,上中切牙冠修复体色差察觉度约为1.6(△E单位),色差接受度平均为4.06(△E单位);当修复体的明度L*及饱和度C*高于天然牙时,其色差容忍度相对较高,而修复体明度L*及饱和度低于天然牙时,色差容忍度较低;色调差异△a*的存在对色差容忍度的影响均比较显著。结论:口腔修复体的色差容忍度,不仅与肉眼观察生理特征相关,与心理因素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若能充分了解人们对修复体色彩的审美倾向,将色差容忍度定量运用于比色技术中,将对提高修复体配色成功率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前牙冠桥修复体颜色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旨在加强信息交流,提高修复体的美学质量。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图象;建立颜色样本库;运用基于三刺激值的相对比色法原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自动匹配,从而进行修复体的颜色设计。结果 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医生、患者共同参与设计颜色,并提供材料及工艺处方。结论 实现了修复体颜色的计算机自动匹配和手动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颜面部缺损修复体配色的色度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修复体的颜色与肤色不吻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医患双方。本研究试图通过把色度学及相关仪器引入颜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体的配色研究中来提高缺损修复体的颜色仿真性。参照肤色范围,以红、黄、白和黑色颜料与硅橡胶配色、测色。对颜料的配比值和相应色块的色度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起颜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体配色的数学模型。提示了色度学及相关仪器的介入可以提高颜面软的组织缺损修复体配色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厚度In-Ceram全瓷修复体的色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厚度In Ceram全瓷修复体对整体颜色的影响。方法 :应用MINODACR 3 2 1色差仪测试In Ceram全瓷修复体底核及其上构筑不同厚度的不透明牙本质瓷及体瓷 ,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1976L a b 标准色度系统分析背景颜色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结果 :随着不透明牙本质瓷及体瓷厚度的增加 ,修复体对背景颜色的遮盖能力增强 ,当不透明牙本质瓷厚 0 .2mm ,修复体在 1.6mm时背景颜色对其颜色无肉眼可见差别 ,当不透明牙本质瓷厚 0 .4mm ,修复体在 1.4mm时背景颜色对其颜色无肉眼可见差别。结论 :临床可根据牙体变色情况酌情选择不透明牙本质瓷及体瓷的厚度 ,以期达到与天然牙颜色最匹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中国人上下颌前牙冠颜色与年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年龄因素对牙齿颜色的影响。方法:采用CIE1976L*a*b*和CIE1931XYZ色度参数,应用人体牙齿颜色测量系统对162名年龄在20-73岁之间被测者的上下颌1944个前牙的颜色进行口内测量、分析。结果:①牙齿颜色与年龄因素有关。除b*值、x值在切、1/3与年龄因素无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在各个部位均与年龄因素呈明显相关(P<0.05)。②L*值、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长牙冠明度下降,颜色趋于偏绿,且切、中、颈部位颜色变化一致。b*值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增长,中1/3、颈1/3颜色趋于偏黄,但切1/3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牙齿颜色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规律变化,随年龄增加,明度下降,牙齿趋于偏黄、绿,但黄、蓝色相在不同的部位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孙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6,6(3):186-188
自然前牙冠的颜色孙剑综述王忠义审校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参照自然牙冠选色、配色,牙体修复效果的自然逼真是美观的前提。由此,对自然牙冠颜色应有正确的认识。1颜色基本理论[1,2]1.1可见光谱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在电磁辐... 相似文献
7.
8.
牙位对牙冠颜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不同的部位比较前牙牙冠之间颜色的差别,方法:采用CIE1976La.b色度参数,应用带光纤探头的人体牙齿颜色测量系统对1944颗颗被测前牙的切,中,颈部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牙冠颜色与牙位 有关:(2)左右侧前牙的颜色对称;(3)上牙以上中切牙明度最大;尖牙明度最小颜色最黄且偏戏,上前牙颈1/3明度相近,上切牙间切1/3,颈1/3色相彩色相同,中1/3除上中切牙与侧切牙在a上较接近外,明度,色相均有差别;(4)下切牙明度大于上切牙,上下尖牙在颈1/3明度基本按近,上下切牙间在切1/3颜色基本接近,(5)下切牙间在中1/3,切1/3处明度相近,而在颈1/3处有差别,在中1/3,颈1/3处b值相近,在切1/3处b值有判别,结论:左右侧前牙在颜色上对称。牙 冠民牙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前牙冠桥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研制的前牙冠桥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从临床修复技术与工艺出发设计样本,解决患者、医生、技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图文并茂,促进前牙冠桥修复体美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然牙颜色的测量与匹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津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23(5):280-284
颜色是影响牙齿及修复体美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修复体颜色与天然牙颜色的完美匹配又是口腔修复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就天然牙颜色的分析,测量,以及计算机在活体牙的测色与配色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环境光和邻牙对接触式测色仪测量牙齿颜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0颗离体上颌中切牙固定,MI- 150光源从牙齿的唇面(切缘朝下)3点钟和12点钟上方45°入射,入射强度分别为0、50、75、100、125、150 W,在有邻牙和无邻牙时分别测量10颗离体中切牙中1/3正中点的CIE L﹡a﹡b﹡值,测量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入射光及邻牙存在与否对颜色测量结果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环境光源和邻牙对接触式测色仪的测色结果没有影响,临床上在牙椅外源辅助灯光下可以采用接触式测色仪直接测色。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数码相机测定天然牙色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数码相机用于牙科配色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使用Canon EOS D60单反式数码相机,在稳定光源环境(D65标准光源)、固定拍摄参数(光圈f/2.8,快门1/45s,图像格式RAW)条件下,拍摄161例亚裔人群的双侧天然上颌中切牙(年龄为20~40岁);图像经Camera RAW for Adobe Photoshop 8.0专业软件处理后,观察天然牙的色彩特征,采集天然牙色彩数据,数据经统一的色彩空间CIEL*a*b*/C*H°转换后,使用SAS8.1统计软件作进一步描述性分析及Wilcoxon检验。结果:被测牙体49.8%色彩分布不均匀,14.1%表现为异常染色;天然牙色度范围L*39.928~75.681,a*-1.543~5.8284,b*5.5764~22.591;色差容忍度△Eab<2.8NBS。结论:天然牙色度参数与测色手段和方式密切相关,数码相机作为牙科比色方法,在天然牙色彩信息全面采集、色彩信息准确传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及色彩培训对比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适合临床的最佳比色背景,评价色彩培训对比色效果的影响。方法:50名受试者在比色指导前后及不同背景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进行牙体比色。记录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组在比色指导后其正确率均高于未培训组;黑背景正确率较高,其次为蓝色及牙龈色背景,而对照组及白背景的正确率较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色前应做好相应的培训和色彩感知训练,尽可能用自然光源以减少误差,黑背景较有利于比色,比色前凝视蓝色背景,可提高比色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孟玉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6):703-709
牙齿的微观美学指标包括形态、颜色、半透性、乳光性和荧光性、表面质感及光泽度、个性化染色着色特征等。只有进行系统全面的颜色信息获取和医技传递,才能实现修复体的个性化美学制作。牙齿的基本颜色按照颜色复杂程度准确进行分区确定,对切端颜色和半透明性信息进行个性化采集,同时定位获取牙体内部和表面的分区、分层个性化颜色信息,结合牙齿的形态学、表面质地和光泽度信息,采用口内数码影像向技师进行沟通和传递,这也成为当今牙齿个性化美学修复信息的系统化采集及传递的主要技术。本文就牙齿个性化美学修复颜色信息的获取与传递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刷洗对两种聚合瓷表面形态、光泽和色彩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Ceramage聚合瓷与Solidex聚合瓷在体外刷洗实验中粗糙度、反射率、色彩的变化情况。方法:制备Ceramage与Solidex聚合瓷试件各20片,每种聚合瓷试件随机分为2组,在牙刷磨耗机上刷洗40h,一组用软毛牙刷刷洗,另一组用硬毛牙刷刷洗。对比实验前后2种聚合瓷试件的粗糙度增加值、反射率下降值和色彩变化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形态。结果:Ceramage软毛牙刷组的各项测量值的变化值最小(P〈0.01),Solidex硬毛牙刷组最大(P〈0.01),在牙刷处理因素之间比较粗糙度增加值、反射率下降值和明度改变值,Solidex软毛组与Ceramage硬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间△E色差值有显著差异(P〈0.01)。扫描电镜观察solidex聚合瓷表面刷痕比ceramage多,硬毛牙刷组比软毛牙刷组刷痕明显。结论:Ceramage耐磨性和色彩稳定性要好于Solidex,硬毛牙刷对聚合瓷表面形态、光泽和色彩的影响要大于软毛牙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科口腔医学生牙科色彩学教学的效果。方法:对43名口腔医学专业五年级本科生进行牙科色彩学教学培训,包括色彩学基础知识及VITA3D-MASTER比色板的比色技巧和应用方法,比较教学前后学生的比色成绩差异及男、女生比色结果差异。结果:色彩学教学后学生的比色成绩有明显提高(P<0.05),男生和女生比色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色彩学教学可以明显提高本科口腔医学生的色彩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HSB模型"测定烤瓷牙色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依据孟塞尔(Munsell)HVC颜色系统,运用Adobe Photoshop6.0软件的“HSB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数码相机探讨一种科学、量化、精确、快速的方法,以弥补肉眼比色不足的缺陷。方法:对450例烤瓷冠用数码相机采集被比色牙与标准比色板色片的图片,通过Photoshop6.0软件局部拾色分析,运用“HSB模型”滑杆显示不同色片及被比色牙的H、S、B数值。结合Nickerson’S色差公式,应用Office 2000 excel软件,制定快速运算、自动生成总色差值表格,从中选取最小总色差值的比色色片的色阶,作为被比色牙的色彩。结果:随机选取临床色差极小,不易为肉眼所识别的烤瓷冠450颗,运用“HSB模型”比色,439颗色质良好,与邻牙协调;8颗色质稍偏差,细看能区别出修复体;3颗与邻牙有较大差别。结论:依据孟塞尔HVC颜色系统,运用“HSB模型”,借助数码相机、计算机并结合相关软件,对不同颜色进行测定、分析,制表显示总色差值、比色。该方法科学、量化,比色快速、方便。所需材料易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