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VEGF、PCNA表达在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9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5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13例浆液性囊腺瘤中VEGF、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浆液性囊腺癌中VEGF及PCNA显著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VEGF、PCNA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瘤;VEGF、PCNA在Ⅲ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不同临床分期VEGF、PC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VEGF的表达与PCN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VEGF及PCN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呈高表达,表明其与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的进展有关;随着癌组织分级的增高,VEGF、PCNA呈高表达,但与临床分期无关,显示其可能是评估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与诊断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胃肠道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分级近年有较大进展,本文概述了帕多瓦和维也纳两次国际会议提出的新分类及其修订方案。该方案有助于解决国际病理学家在诊断胃肠肿瘤时的分歧,促进病理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的良好交流,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 (multiplelymphomatouspolyposis,MLP)是一种胃肠道极其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表现为胃肠道的多发性广基息肉 ,由Cornes〔1〕196 1年首先报告并命名。本文对该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临床特点自从Cornes报告以来 ,陆续有作者报告了一些MLP ,归纳其主要临床特点有〔1~ 9〕:①发病率极低 ,约占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 1%~ 9% ,胃肠道淋巴瘤又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1%~ 10 % ;②好发年龄 40~ 6 0岁 ,男女之比约 2~ 3∶1;③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腹泻、黑… 相似文献
4.
uPA、uPAR和PAI-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7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uPA、uPAR和PAI-1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种基因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uPAR和PAI-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在uPA、uPAR和PAI-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73.61%、83.56%、65.75%与卵巢瘤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晚期卵巢癌,腹水细胞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中uPA、uPAR和PAI-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uPA、uPAR和PAI-1多个基因表达提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差,uPA、uPAR和PAI-1的多个基因表达的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其中某个单基因的表达监测,并有望成为今后上皮性卵巢癌生物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3岁。右前臂、右上臂肿物1年。手术切除(未送病理检查)后10个月复发,生长迅速。再次手术。术中见右前臂肿物位于肌间,右上臂肿物位于皮下累及皮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合并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以19例合并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的GIST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补充完善CD117、CD34、S100、SMA、Ki-67、Cyclin D1和bcl-2免疫表型检测,以同期57例单纯GIST、20例单纯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作对照。结果观察组19例无特异症状,术前GIST均漏诊或误诊;恶性度10例为极低,6例低度,2例中度,1例高度;免疫表型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4.2%,2例SMA、1例S100灶区阳性,Ki-67指数〈1%、1%~5%和〉5%分别为14例、4例和1例;Cyclin D1阳性5例,bcl-2阳性12例。随访16个月~8年,18例GIST无复发转移,1例胃GIST14个月肝脏转移后2个月死亡。与单纯GIST对照组比较,发病部位、病灶大小、Ki-67指数、核分裂数、危险度及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免疫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癌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伴发的GIST大部分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危险度以极低度、低度为主,比单发的GIST恶性程度低,预后主要与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6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bcl-2和c-erbB-2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种基因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bcl-2 and c-erbB-2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在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52.23%,62.90%和45.16%与卵巢瘤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晚期卵巢癌,腹水细胞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p53、bcl-2 and c-erbB-2多个基因表达提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差,D53、bcl-2和c-erbB-2的多个基因表达的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其中某个单基因的表达监测。 相似文献
8.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超声鉴别诊断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在 2 0 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中 ,采用超声测量 12 8例囊 实混合性包块瘤体内实体组织截面积大小 ,并与病理性质比较分析。结果卵巢上皮性肿瘤瘤体内实体组织面积大小良性 <交界性 <恶性 ,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实体组织大小与病理性质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将实体组织面积 <1cm2 、1~ 5cm2 和 >5cm2 分别作为诊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的临界值 ,其敏感性分别为 94.7%、80 .0 %和 90 .7% ,特异性分别为 96.3 %、92 .4%和 97.6% ,准确性分别为 96.1%、90 .0 %和 92 .9%。结论 超声测量瘤体内实体组织面积大小可作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有价值的鉴别诊断方法之一。如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大网膜和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综合分析 ,将会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年来收治的19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38.84岁。Ⅰ期15例,占78.9%,Ⅱ期3例,占15.8%,Ⅲ期1例,占5.3%。其中粘液性肿瘤11例,占57.9%,浆液性肿瘤8例,占41.1%。治疗以手术为主,10例行保守性手术,8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14例接受辅助治疗。结论 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临床Ⅰ期,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行保守性手术。CA125对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 ,从而对该类肿瘤进行更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我院原病理诊断为胃肠道、肠系膜、腹膜后的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5种抗体 (CD117、CD34、S 10 0、desmin、Ki- 6 7)的表达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4 5例GIMT中GIST 33例占 73. 3%、平滑肌肿瘤 7例占15 . 6 %、神经鞘瘤 1例占 2 . 2 %、4例各种免疫表型均阴性 ,为不能分类者。在GIST中CD117阳性率为6 0 . 6 %、CD34阳性率 90. 9%、CD117和CD34共同阳性 17例 ,占 5 1 .5 3%。结论 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以GIST最多见 ,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非常少见 ,光镜下鉴别十分困难。CD117、CD34、S 10 0、desmin联合检测 ,能对其进行更准确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Ki- 6 7可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刘占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6):922-922
患者男,9岁.因右上肢无力10天入院.10天前在校上课时自感右手无力,不能持笔书写,无肢体麻木,无明显头痛及其他不适,否认癫痫发作史. 相似文献
14.
15.
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内分泌腺体发生增生或肿瘤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呈家族性发病。由于受累腺体发病往往不同步,患者就诊时易被当成散发人群对待,贻误家族中其他的隐性患者。我院对1例MENⅡ型的患者进行检查后,又对其弟进行筛查从而发现一例隐匿的MENⅡ型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胰腺乳头状实性上皮性肿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 ,2 4岁。左上腹隐痛 1年 ,因肿物渐增大而入院。查体 :左中上腹部可触及拳头大小肿物 ,表面光滑 ,质韧 ,边界清楚 ,无压痛。彩色超声示左中腹部有 8cm× 7cm低回声光团 ,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与胰尾、脾及左肾无关 ,提示腹膜后肿物。手术见肠系膜根部有一 8cm× 6cm× 6cm大小肿物 ,质硬 ,局部有钙化 ,与胰头及近端空肠粘连。行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结节状肿物 ,7cm× 6cm× 6cm大小 ,包膜完整 ,切面灰红、灰黄色 ,有局灶性出血及钙化。镜检 :肿瘤被一层厚薄不匀的纤维性包膜包绕 ,包膜一侧有正常胰腺组织 ,局部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卵管系膜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输卵管系膜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仅1例主诉下腹痛,其余3例为术前B超或术中发现附件肿块,病变无盆腹腔种植转移;肿瘤位于输卵管系膜内,与同侧卵巢、输卵管分离,囊性,见囊内乳头状赘生物或囊内壁粗糙;乳头为2级或3级,上皮明显增生,可呈筛状,见脱落的上皮细胞簇,细胞轻到中度异型,核浓染,大小较一致,核分裂罕见,未见破坏性间质浸润。免疫组化:CK7和pax8(+),CK20和calretinin(-),CK5/6局灶(+)。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输卵管系膜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从苗勒管囊肿发展而来,多为单侧发生,无腹膜种植,术式参照卵巢同类肿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肿瘤的来源,进而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的表达。结果: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占85%,平滑肌肿瘤占8.33%,神经鞘瘤占1.67。其中5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的表达率为90.19%,CD34的表达率80.39%,Vimetin的表达率86.27%,Bcl-2的表达率为74.5%(38例),S-100的表达率11.76%。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见。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不能完全靠光镜,必须结合免疫组化,才能做正确诊断。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最好联合使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其中CD117和CD34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敏感而有效的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