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经口和经鼻不同方法分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均按传统方法置鼻胃管,观察组床头抬高70°~80°角,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0.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床头抬高70°~80°角置鼻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传统方法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置胃管成功率。方法:对60例气管插管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置入胃管法,研究组30例使用压舌板开口器引导置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66.7%,研究组一次成功率96.7%,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压舌板开口器辅助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高,两样本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胃管置入方法 ,提高建立人工气道昏迷患者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把建立人工气道的100例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20° ̄30°,头肩部和颈部偏右侧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插入胃管。结果 2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抬高床头20°-30°,头肩部和颈部偏右侧位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留置胃管法,且对生命体征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置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需鼻饲置管患者随机抽签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新的鼻饲方法,侧卧10~15分钟,从上侧鼻孔快速将胃管插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置管方法,按常规插管方法进行插管。当插入至咽喉部时将病人头部向前推移,使脑卒中患者的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这时操作者迅速插入胃管。观察两组病人鼻饲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成功31例,失败1例,对照组成功24例,失败8例。结果显示实验组鼻饲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鼻饲置管方法的改进,新的鼻饲方法,侧卧10~15分钟,从上侧鼻孔快速将胃管插入是一种简单且插管成功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后患者置胃管的时机和方法,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174例气管插管后需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7例,试验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胃管,试验组选取在患者气管插管后处于镇静状态下,使用鼻肠营养管导丝做胃管支撑引导置管.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的置胃管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和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低,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的昏迷患者成功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2009年3月行气管切开的昏迷病人120例,根据留置胃管不同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结果:实验组60例采用改良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的有57例,成功率95%;对照组60例一次置管成功26例.成功率43%。可见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良置管法,简单易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对患者刺激小,减少了置管引起的呛咳和其他不适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与改进法对气管插管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留置按照单双床号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改进胃管留置方法后能够显著提高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鼻胃管置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置管方法,对于昏迷患者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插管前先撤去患者的枕头,头向后仰,当鼻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插入至预定长度.但在带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临床实践发现此方法难度大,首次成功率较低.为此笔者对带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留置鼻胃管方法予以改进,采用抬高床头15-30°后直接插入,2010年12月-2011年3月,对78例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娅 《求医问药》2011,(9):133-134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置入胃管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牙垫置入胃管。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后的护理难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的护理进行比较,经口置胃管组优于经鼻置胃管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需要置入胃管时,应优先考虑从口腔置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取右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176;),导丝引导置入胃管对神经科老年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插胃管的清醒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新编护理学基础》^[1]中的插胃管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改进,采用右侧卧位,导丝引导置人胃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恶心、呕吐、呛咳、流泪、插管所需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等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取右侧卧位(头部抬高15—3护),导丝引导置胃管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改良式体位护理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云  周娟  王晓敏  林赟 《西部医学》2011,23(8):1581-158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住院时间的作用。方法将NICU中机械通气患儿97例分为三组,常规体位组44例,抬高床头〈30°;半卧位组29例,抬高床头30°~45°;改良体位组24例,抬高床头30°~45°的同时,交替予以左侧卧位、半卧位、右侧卧位。比较三组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半卧位组、改良体位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体位组(2χ分别为4.51,6.91,均P〈0.05),而改良体位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体位组及半卧位组(q为7.08,3.71,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儿抬高床头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而变换体位更可提高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置胃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法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置管所致患者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鼻饲后,保持半卧位时间与胃潴留的关系。从而寻求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保持半卧位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24人,每天每人鼻饲5次,连续观察10天,共计鼻饲1200人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分钟)8人,实验一组(60分钟)8人,实验二组(90分钟)8人。鼻饲时均将床头抬高300~450,鼻饲后保持此体位,分别于30分钟后,60分钟后,90分钟后放低床头(保留胃管患者始终保持床头抬高10°-15°)。并于下次鼻饲前回抽胃液,将三组潴留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结果三组患者在鼻饲饮料种类、每次用量、间隔时间、鼻饲温度及速度、浓度均无差异的情况下,因保持鼻饲体位时间长短的不同,从而实验一组的Ⅱ及实验二组的Ⅱ均与对照组胃潴留量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鼻饲后保持半卧位60分钟即实验一组的方法为最佳方法,此法能有效促进胃肠道的消化与排空,减少胃潴留、胃反流,降低误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总成功率100(,血肿消失33例,2例再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例治愈,1例并发脑疝死亡。结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利用可视喉镜安放胃管,对照组于术后第一天患者清醒状态下在病房安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安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安置胃管失败例数,安置胃管前和安置胃管时心率、血压变化,拒绝安置胃管的例数,术后患者对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安置胃管失败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观察组在安置胃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拒绝安置胃管的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管期间调查,患者要求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安置胃管率为100%.结论 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是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化X线摄影在下颌磨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患者433张下颌磨牙DR影像,摄取时X线管分别倾斜5°、6°、7°、8°、9°、10°。根据X线管倾斜角度不同分为6组,并根据影像的清晰度、牙根长度和重叠情况,将影像质量诊断标准分为A、B、C三个等级,比较其影像质量。结果:386例患者433张下磨牙DR影像中,A级232张,B级174张,C级27张。其中5°组与6°组,6°组与8°、9°、10°组,7°组与8°、9°、10°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倾斜6°-7°角进行下颌磨牙摄影,较其他角度方法获得更好的DR图像质量。X线管倾斜角度越大,斜射效应越严重,X线倾斜角度不易超过10°。数字化X线摄影提高了下颌磨牙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DRW型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7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管胃组及对照组,管胃组243例,对照组231例。管胃组采用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由食管裂孔经后纵隔沿食管床及主动脉弓后送至右胸膜顶或者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吻合采用粘膜肌层分层吻合;对照组则采用全胃由同样途径在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胃断端分层吻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管胃组吻合瘘发生率为0.8%,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瘘发生率5.1%,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狭窄发生率13.8%,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6.4%,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I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实验家兔经胃给药下胃管的快捷、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30只雄性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先将0.035超滑导丝送达胃内,沿导丝将胃管送入,撤出导丝。结果 给30只家兔下胃管,成功率为100%,且方便、快捷。结论 在0.035超滑导丝引导下给实验家兔下胃管方便、快捷、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