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超声对疣状胃炎、胃息肉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⑶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疣状胃炎、胃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⒚方法⑶采用 T O M T E C E C H O S C A N 三维超声成像系统⒙连接 Aloka S S D650 型超声诊断仪⒙在空腹和应用胃快速显像液状态下观察胃部声像图⒙并进行三维重建⒚结果⑶三维超声诊断疣状胃炎 2 7 例⒙其中胃窦部 16 例⒉593% ⒕、胃体部 6 例⒉222% ⒕、胃窦胃体部 5 例⒉1 85% ⒕⒛胃息肉 13 例⒙其中胃窦部 8 例⒉615% ⒕、胃体部 5 例⒉38 5% ⒕⒚三维成像显示疣状胃炎呈圆柱状隆起⒙大多顶部扁平⒙底部较窄⒛胃息肉呈球状隆起⒙顶部圆钝、底部宽⒚结论⑶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能更有效地诊断和鉴别疣状胃炎与胃息肉⒚  相似文献   

2.
内镜微波治疗疣状胃炎和难治性胃溃疡6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应用内镜微波治疗疣状胃炎32例,难治性胃溃疡32例,疗效显著,无并发症,经随访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因消化道症状来院就诊者,64例均经内镜确诊。疣状胃炎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局限胃窦25例,同时波及胃体7例。均为多发。一般圆形。隆起明显,直径较小,轮廓清楚,表面光滑,色泽与邻近胃粘膜相似,其顶端中央凹陷,较小  相似文献   

3.
赵玉亭  顾恩煌 《临床医学》1991,11(3):102-104
我院自1977~1988年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50例,其中发生再穿孔15例(占6%),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年龄23~67岁,平均51岁.2.首次穿孔至术后再穿孔间隔时间:最短4天,最长18年,平均2年。3.穿孔部位:首次穿孔位于十二指肠9例,胃窦部2例,胃体部3例,胃底部1例.再穿孔位于十二指肠7例,胃窦部3例,胃体部2例,胃空肠吻合口穿孔2例。胃十二指肠复合穿孔1例。4.穿孔直径:首次穿孔0.2~1.2cm,平均0.4cm,再穿孔0.5~2.9cm,平均直径0.8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明确诊断为MALT淋巴瘤的患者。结果消化道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以胃体为主,胃体部10例(62.50%),其次为胃部多部位受累3例(18.75%),胃窦部1例(6.25%),食管1例(6.25%),直肠1例(6.25%)。病变内镜下表现类型以溃疡型多见(8例,50.00%),其次为隆起型(4例,25.00%),平坦糜烂型(3例,18.75%),凹陷型最为少见(1例,6.25%)。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为75.00%(12/16)。结论消化道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多样。胃MALT淋巴瘤与Hp感染密切相关。溃疡型及隆起型易在内镜检查时发现,但平坦糜烂型及凹陷型由于与其他炎症性疾病难鉴别,很难早期发现,故早期诊断率较低。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对年轻患者及早期MALT淋巴瘤患者的重视,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疣状胃炎2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又称痘疹样糜烂,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为特殊类型的胃炎。因其可癌变,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本院近10年来内镜诊断258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结果1.1 临床资料 1980~1989年本院经内镜诊断VG 258例,占同期检查21217例的1.22%。男190例,女68例,男:女=2.8:1,年龄10~69岁,平均42岁。无论有无并存病均有明显上消化道症状,以上腹痛、腹胀、纳差、反酸、呕血或黑便为主。1.2 内镜所见 部位、数目、痘疹分布在胃窦147例(57%),以胃窦大弯侧多见,窦体部78例(30.2%),体部27例(10.5%),全胃6例,球部1  相似文献   

6.
<正>为评估组织学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疗效,调取韩国ESD登记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275名未分化型EGC患者的资料,入选人群的中位年龄为69岁,其中男性165人,占60%。病变以胃窦最多,占47. 6%,其次是胃体下部(30. 2%)、胃体上部、贲门(12%)和胃体中部(10. 2%)。大体隆起型占36. 7%,扁平型35. 6%,而凹陷型为27. 6%。186例镜下呈低分化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PDC),占67. 6%;89例为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占32. 4%。二者独特的生长方式,以往行ER术仅作为一种研究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谭至柔  黄雪 《临床荟萃》2002,17(21):1259-1260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状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 ,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经胃镜确诊为疣状胃炎的患者 4 6例 (病变在胃窦部 ,有两个以上丘疹样隆起 ,直径 3~ 5mm) ,其中男性2 7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9~ 5 6岁 ,HP检测均为阳性。1.2 病例分组 随机将 4 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 15 0mg ,每日两次 ,早晚口服 ,疗程 4周 ;并加用丽珠得乐 (枸橼酸铋钾 ) 110mg ,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疣状胃炎病变特点及良恶性增生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 5 8例胃内疣状病变进行了内镜下形态及病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6例 ,女 2 2例 ,年龄 17~ 78岁 ,平均4 1岁 ,男 :女为 1.5∶ 1。病程 5 a以下 4 3例。缺乏特异性 ,出现无规律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5 5例 (94 .9% ) ,嗳气、反酸 2 0例(33.4 % ) ,上消化道出血史 14例 (2 5 .8% )。1.2 内镜下分型  11型 5 1例 (87.9% ) ,内镜下可见病变呈圆形、球形隆起 ,直径 3~ 5 mm左右 ,高度不超过 2 mm,表面光滑 ,其色泽与周围粘膜相似 ,或略苍白。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  相似文献   

9.
<正>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其特征为胃黏膜出现多个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伴或不伴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以胃窦部多见[1]。疣状胃炎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有  相似文献   

10.
男92例,女28例;年龄32~70岁,以40~60岁为高发年龄。发生部位以胃窦部为多共83例,依次为胃小弯21例,贲门6例,胃体5例,胃大弯4例,胃底4例。属早期者14例,进展期106例(中期72例,晚期34例)。 大体标本类型:早期隆起型4例(3.3%);早期浅表溃疡型10例(8.3%);息肉或蕈样型19例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患者2年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堵闷、食欲不佳等症状,未予以重视。之后症状时有反复,自服温胃舒颗粒等药物效果不佳。10 d前因加班身体疲劳感觉胃脘堵闷加重,遂就诊于某医院,予多潘立酮、三九胃泰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门诊查电子胃镜示疣状胃炎(胃窦:可见散在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性糜烂);病理显示胃窦黏膜轻度慢性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级。现主症:胃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0岁。因上腹饱胀、纳差4个月,恶心、呕吐10天,以慢性胃炎收住院治疗,患者4个月前无诱因感上腹饱胀、纳差、进食量逐渐减少,2个月前外院胃镜检查诊断为疣状胃炎,2月来口服胃动力药物、抑酸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4个月来体重减轻5kg,近10天来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能进食。住院后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正常,胃镜检查:胃体及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胃窦多发疣状隆起,中心糜烂,胃窦扩张不良、蠕动弱,诊断为疣状胃炎,多处黏膜活检病理为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按胃炎补液,止吐、保护胃黏膜治疗2周,症状不能缓解,行上消化…  相似文献   

13.
内镜微波和抗幽门螺杆菌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内镜微波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联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77例中,男38例,女39例,年龄31~76岁。其中HP阳性62例(80.5%)。内镜见疣状隆起灶分布于胃窦部,隆起高度1~3 mm,直径2~8 mm,中央脐凹,表面糜烂渗出或有点状出血,病灶呈单发者4例,余为多发3~10个,3例融合呈节段样隆起,77例均有上腹不适,饥饿感,胀痛等消化不良。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1例为治疗组,采用内镜微波和抗HP药物联合治疗,36例为对照组,采用抗HP药物治疗。1.2治疗方法术者常规进镜,用柱状电极紧贴疣状隆起病灶表面,以微波70W,点灼3~5次,每次3~4 s…  相似文献   

14.
疣状胃炎1 8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89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1681例(88.6%),其次是胃体胃窦部118例(6.2%)。年龄以30-59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理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感染率为61.2%。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应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5.
疣状胃炎是胃黏膜形成脐窝状凹陷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胃窦部,临床分为成熟型,未成熟型。临床表明.成熟型疣状胃炎临床治疗无效,且有癌变危险。我院1998年4月至-2000年8月应用内镜下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126例,并与对照组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三者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疣状胃炎(VerucousgastritisVG)是指胃粘膜上形成脐样凹陷的隆起样病变,主要分布于胃窦部。本文测定了VG患者的胃窦部HP、血液胃泌素及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探讨三者与VG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经胃镜检查证实的疣状胃炎6...  相似文献   

17.
对象2002—09~2004—09我院门诊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窦癌、贲门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且均未接受过抗生索及质子泵拮抗剂治疗的患。胃窦癌组36例.男:女=2.6:1.平均48.3岁;贲门癌组38例.男:女=3:1.平均50.2岁;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男;女=3:1.平均46.6岁。胃窦癌分别于癌灶、癌旁组织及胃体小弯侧、贲门部取材,贲门癌分别于病灶、癌旁(仍在贲门部)、胃体小弯侧、  相似文献   

18.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状胃炎,痘疹状胃炎,慢性胃糜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特征为圆形的隆起性病变,中心呈脐样凹陷。近年来随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发现本病并不少见,本文报告45例。 资料分析 本院从1985年1月~1986年2月;用GIF-K_2型胃镜检查1451例次中,发现疣状胃炎45例,男性34例,女性11例,其中20例在40岁以上。按  相似文献   

19.
收集我院1984年以来经胃镜检查162例(190人次)手术后胃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手术后胃的某些特点。1 临床资料  男138例,女24例;年龄17~73岁,平均511岁。手术原因:胃窦癌60例(37%),胃体癌44例(272%),贲门胃底癌21例(13%),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142%),溃疡穿孔5例(3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43%),息肉2例(01%)。手术方式:毕氏Ⅰ式26例(16%),毕氏Ⅱ氏95例(585%)。贲门胃底及部分胃体切除术39例(241%)。穿孔修补术2例(12%)。胃镜检查距手术时间最短7d,最长21a。2 胃镜检查结果  残胃炎145例(895%),吻合口炎124…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死亡率高,但是我国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诊断率低,约占诊断胃癌的10%,胃癌的预后与病期密切相关,Ⅰ期胃癌切除后5年存活率为93%~98%,而Ⅳ期只有19%左右,如何早期诊断是解决胃癌的关键,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我们通过高频超声内镜判断病灶性质及层次变化,探讨高频超声胃镜对EGC的诊断价值。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对我院2011年1~10月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胃癌9例进行高频超声胃镜检查,其中男11例(64.7%),女6例(35.3%),年龄42~81岁,平均64.94岁,胃体3例,胃角3例,胃窦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