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玲娇  林燕  余湘尤  闫妮 《重庆医学》2021,50(11):1891-1895
目的 了解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职业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8806例职业人群进行ASCVD风险评估,比较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传统危险因素及TG、HDL-c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ASCVD风险的相关性,探讨其对ASCVD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8806例参加体检的职业人群,根据ASCVD风险评估结果分为低危组6844例、中危组1133例、高危组829例;男性ASCVD风险低危、中危及高危比例分别为77.0%、13.2%、9.8%,女性分别为80.8%、11.5%、7.6%,男性ASCVD风险整体高于女性;男性组及女性组ASCVD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同一年龄层内男性ASCVD风险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年龄、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总胆固醇(TC)、非HDL-c、TG/HDL-c、空腹血糖(FBG)均随着ASCVD风险增加而增加(P<0.05);人群平均体重指数(BMI)、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均是ASCVD低危组最低,中危组最高(均P<0.05);人群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比例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SBP、LDL-c、TC、FBG后,TG/HDL-c与ASCVD风险仍独立相关,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TG/HDL-c的OR值为1.51(95%CI:1.429~1.607),高危组TG/HDL-c的OR值为1.651(95%CI:1.535~1.77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G/HDL-c对ASCV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高于传统的危险因素LDL-c和TC(ROC曲线下面积0.717 vs.0.649,0.704).结论 TG/HDL-c是职业人群ASCV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SCV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Fibroscan弹性值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18例慢性乙肝患者Fibroscan弹性值与体脂参数、代谢参数的关系。结果 )以Fibroscan弹性值界定的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体脂参数、代谢参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Fibroscan弹性值下四分位数组与上四分位数组间体脂参数、代谢参数比较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Fibroscan弹性值与年龄呈正相关,与UA、TC、HDL-c、LDL-c、ApoA1呈负相关,与H、BW、BMI、SBP、DBP、GLU、TG、ApoB100无相关关系;4)当控制了年龄和BMI后,偏相关分析发现,Fibroscan弹性值仍与HDL-c、LDL-c及ApoA1呈负相关,与TC及UA的相关关系消失;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LDL-c是Fibroscan弹性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DL-c的降低是慢性乙肝Fibroscan弹性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脂、血压和血糖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延吉市健康体检者1819名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糖(GLU)测定,分析血尿酸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组BMI、DBP、TC、TG和GLU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尿酸与BMI、SBP、DBP、TC、TG和GLU呈正相关(P0.05),并且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而血尿酸水平增高。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对高尿酸血症早期干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4启动子-159位点C/T多态性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的影响及在高糖低脂(highcarbohydrate/low fat,HC/LF)膳食诱导的血脂比值变化中的作用。方法纳入56名(22.89±1.80岁)健康青年志愿者,先后给予7d平衡膳食和6dHC/LF膳食,于第1d、第8d及第14d清晨抽取12h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计算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TG/HDL-c)、log(TG/H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TC/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DL-c)。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CD14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结果女性TT纯合子受试者TG/HDL-c(P<0.05),log(TG/HDL-c)(P<0.05)和LDL-c/HDL-c(P<0.05)基础值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男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TG/HDL-c(P<0.05)、log(TG/HDL-c)(P<0.001)和TC/HDL-c(P<0.01)高于女性。HC/LF膳食前,女性TT纯合子受试者TG/HDL-c(P<0.01)、log(TG/HDL-c)(P<0.001)和TC/HDL-c(P<0.05)均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男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4种血脂比值均高于女性(P<0.05)。HC/LF膳食后,女性TT纯合子受试者TG/HDL-c(P<0.05)、log(TG/HDL-c)(P<0.05)和LDL-c/HDL-c(P<0.05)均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男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TG/HDL-c(P<0.05)、log(TG/HDL-c)(P<0.01)高于女性。与HC/LF膳食前相比,HC/LF膳食后男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TC/HDL-c(P<0.001)、LDL-c/HDL-c(P<0.01)降低,TT纯合子受试者TC/HDL-c(P<0.001)降低。HC/LF膳食后女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TG/HDL-c(P<0.05)、log(TG/HDL-c)(P<0.05)升高,TC/HDL-c(P<0.001)、LDL-c/HDL-c(P<0.01)降低,TT纯合子受试者只有TC/HDL-c(P<0.01)降低。结论相较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C等位基因携带者中,膳食改变对血脂表型的作用是微效,可能被CD14-159位点C等位基因掩盖。HC/LF膳食与CD14-159位点C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能够降低青年男女LDL-c/HDL-c,升高女性TG/HDL-c和log(TG/HDL-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体检的200例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BMI水平将其分为超重肥胖组80例和体质量正常组120例。全部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个体BMI,同时测量记录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的测定。统计BMI水平不同的两组女性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累积发病率,并分析BMI变化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肥胖组的SBP、DBP、FPG、TG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BM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发病危险性较正常组显著增加;SBP、DBP、TG及TC水平随BMI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超重、肥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6.
赵红梅  韦素琴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36-1637
目的:测定中心性肥胖与外周性肥胖患者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水平的变化,探讨肥胖类型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42例肥胖患者,按腰围(WC)分成中心性肥胖与外周性肥胖2组,观察FBS、TG、TC、HDL-C、LDL-C、UA、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值。结果:中心性肥胖组的TG、LDL-C、UA、FINS、HOMR-IR明显高于外周性肥胖组,而HDL-C则降低;WC及体重指数及(BMI)与UA、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WC与上述指标相关性更好,WC与LDL-C呈正相关,而BMI与LDL-C相关性不明显。结论:中心性肥胖较外周性肥胖更易导致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糖舒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脂代谢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9周诱导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脂糖舒(1g/kg,2g/kg)灌胃给药。9周后,测定大鼠腹内脂肪含量、BMI及血浆Tc、TG、FFA、LDL-c、HDL-c等指标,同时测定肥胖大鼠心功能指标。结果脂糖舒能显著降低大鼠腹内脂肪含量、BMI及血清Tc、TG、FFA、LDL-c,升高血清HDL-c,增强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明显降低其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增加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及增加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结论脂糖舒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明显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9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以及腰臀比(WHR)。随机抽取80%的病例(77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SA及VA为因变量,W、BMI、WC以及WHR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用剩余的20%受试者(14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预测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BMI,预测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WC和BMI;在回代验证中,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4.34%.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2.06%,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SA及VA可以通过简易体脂参数来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29例。按冠心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查体质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及年龄、性别、吸烟等。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BMI、BP、FBG、TG、HDL-c、TC、LDL-c、UA均显著高于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病变支数明显增加(P〈0.01);HDL-c、LDL-c、BM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HDL-c、LDL-c、BMI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309例志愿受试者(男88例,女221例)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腹围(AC)、臀围(HC)以及腰臀比(WHR)。随机抽取80%的受试者(259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81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SA及VA为因变量,年龄、W、H、BMI、WC、AC、HC以及WHR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用剩余的20%受试者(5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0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男性,预测SA和VA的回归方程中均包含了WC和年龄;在女性,预测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AC和BMI,预测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WHR、W和年龄。在回代验证中,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7.83%和-6.94%;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8.01%和O.69%,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SA及VA可以通过年龄与简易体脂参数来预测。  相似文献   

11.
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身体脂肪分布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我们调查了江苏海门农村25 ̄74岁自然人群869人(男484,女385)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HR),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显示男性Tc、LDL-c高于女性,男性WHR也高于女性(0.84对0.78)。无论男女、随WHR百分位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肥胖儿童57例和正常体重儿童53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测量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儿童血压及腰围: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计算两组儿童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儿童BMI、WC、FPG、2hPG、SBP、DBP、TG、LDL—c、FINS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BMI、腰围、SBP、DBP、GLU、TG、LDL—c以及FINS与HOMA—IR呈正相关,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更容易伴随代谢异常,也更容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儿童肥胖危害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从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Obesity increases the risk of type2diabetes,hypertension,dyslipidemia,atherosclerosis,several types of cancer and many other diseases.These diseases have been shown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visceral(intra-abdominal)adipose …  相似文献   

14.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梅  林静 《中国医刊》2004,39(8):25-26
目的通过观察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了解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肥胖组48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40例(BMI<25kg/m2).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结果 2型糖尿病肥胖组SBP,TG,LDL-c, F-ins, UAER, BUA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HDL-c较非肥胖组明显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ch, FPG, HbA1C水平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BMI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脂代谢、血压、胰岛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对其代谢异常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3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酐(Scr)、尿酸(UA)、BMI等代谢指标并探讨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TSH、TG、LDL-C、Scr、UA、SBP、DBP 7个指标水平均按照正常、超重与肥胖体型逐级上升(P < 0.05~P < 0.01),HDL-C、FT3、FT43个指标水平则逐级下降(P < 0.05~P < 0.01),HbA1c与TC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BMI、LDL-C、TG、TC、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 0.01),与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P>0.05);FT3与SBP、DBP、Scr、UA、BMI呈正相关(P < 0.01),与LDL-C、HDL-C、TG、TC、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T4与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TC呈负相关(P < 0.01),与BMI、LDL-C、TG、LDL-C、HDL-C、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与TSH水平显著相关(P < 0.01);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密切注意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 e,MS)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主城区居民79 092例,年龄18~95岁,其中男性45 495例,女性33 597例,测定血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分析血尿酸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22.19%,女性6.05%,P<0.01);男女组的体质量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1);血尿酸水平与MS患病风险性密切相关。无论男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MS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MS密切相关,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M S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抵抗素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287例(脂肪肝组)和健康对照206例(正常对照组),其中维吾尔族378例,汉族115人,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胰岛素、血糖及抵抗素水平,计算BMI、HOMA-IR,分析抵抗素与NAFL及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维吾尔族研究对象的脂肪肝构成比、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汉族研究对象。在维吾尔族研究对象中,校正影响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脂肪肝组血清抵抗素、HOMA-IR水平升高;而脂肪肝患病率、BMI、SBP、TC、LDL-c、HOMA-IR水平随着血清抵抗素的增高呈现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校正性别、年龄、BMI、SBP、DBP、HOMA-IR、TC、HDL-c、LDL-c、TG等影响因素后,以血清抵抗素三分位最低层为对照,在第二、三分位层时患脂肪肝的OR值分别为7.048、8.085;胰岛素抵抗的OR值分别为2.892、3.699;偏相关分析提示: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TG、TC、HDL-c、LDL-c后,HOMA-IR与抵抗素水平正相关。结论:抵抗素水平升高是维吾尔族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患者血抵抗素增高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