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机X线摄影(CR)作为比较成热的X线照片数字化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的X线影像信息的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CR系统实现了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CR采用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实现PACS及实现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2.
孔建营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0):47-47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把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相结合,是X线摄影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如何更好的利用CR摄影技术,发挥CR摄影的优势来获得清晰的影像,是CR摄影的关键。我院自2003年3月装备了KONIC A REGIUS170CR系统以来,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CR图像质量的优劣与下面数个因素密切相关,现将影响图像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与同道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苏勇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0):13-13
目的:探讨CR片甲片率评片标准,进一步提高CR影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X线普通片1000张:质控前CR片1000幅(工作站);质控后CR片1000幅(工作站)。参照1996年创等级医院时甲片率的标准进行质控。结果:X线普通片的甲片率为42.5%;质控前CR片甲片率为56%;质控后CR片的甲片率为88.5%。结论:总结如何质控CR片影像质量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kgraphy CR)系统是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有助于医院影像数字化,达到信息共享,满足院外远程会诊,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致使一次适当的X线曝光即可通过软件和功能实现对兴趣区进行调整,从而使X线诊断更趋于全面、完整。本文就如何提高CR影像质量,做一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侯琼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7,(2):23-24
CR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是利用一种既可接受模拟信息,又可实现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载体即成像板,使传统的X线摄影成功地走向数字化.实现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贮存与传输。而传统成像方式是通过增感屏或影像增强器将影像成像在胶片上,并要将曝光后的胶片放置在暗室工作环境中进行显影、定影、漂洗、烘干等多种工序,并且得到的X线胶片的优劣要受投照条件MAS、KV值的影响,暗室冲洗时间、水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X线摄影与计算机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成像方式,是医学成像技术的重要发展,实现了X线成像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其影像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获得优质图像的关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我们根据麦盖提县人民医院多年CR应用情况,就CR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CR摄影影像质量的保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广泛引进和应用,CR摄影的影像质量越来越引起影像学界同行们的重视。最佳CR照片影像质量的获得,除了必须掌握和了解设备的性能、后处理操作技术的正确应用、恰当的摄影条件、临床知识丰富的积累外,还必须注意日常工作中易被忽略的,恰是影响CR照片影像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将我们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敬国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5,(8):6-7
CR(computermdiography)一计算机摄影,是近几年才出现的X线摄影影像处理新技术,由于它继续使用原来的X线摄影设备,并且能为多台X线摄影设备提供后处理服务,适合我国的国情,故这几年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1.
影响CR成像质量的若干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近年来,随着CR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由传统模拟图像信息向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转变,使影像质量有了跨时代的飞跃。CR成像系统的构成包括IP(Imaging Piate成像板)、IP登陆工作站、激光扫描主机和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按其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age quality and dose in computed radiographic digital mammography (CRDM) systems. Studies included CRDM systems of various models and manufacturers which dose and image quality comparisons were performed. Due to the recent rise in the use of digital radiographic systems in Mexico, CRDM systems are rapidly replacing conventional film-screen systems without any regard to quality control or image quality standard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65 mammography facilities which use CRDM systems in the Mexico City and surrounding States. The systems were tested as used clinically. This means that the dose and beam qualities were selected using the automatic beam selection and photo-timed features. All systems surveyed generate laser film hardcopies for the radiologist to read on a scope or mammographic high luminance light box. It was found that 51 of CRDM systems presented a variety of image artefacts and non-uniformities arising from inadequat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as well as from the laser printer itself. Undisciplined alteration of image processing settings by the technologist was found to be a serious prevalent problem in 42 facilities. Only four of them showed an image QC program which is periodically monitored by a medical physicist. The Average Glandular Dose (AGD) in the surveyed systems was estimated to have a mean value of 2.4 mGy. To improve image quality in mammography and make more efficient screening mammographic in early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is required new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胸片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床旁胸片103例,由2位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进行图像质量评级,并且分析影响摄片质量的因素.结果 在参评的胸部床旁摄影片中,曝光条件合适的,即lgM值在1.8~2.2区间的有73份(占70.9%),两位观察者之间的评级一致性为优(Kappa值=0.93),其间两医师所评甲片率分别为36.9%和32.0%,废片率均为0.其中,影像噪声、体位不正、对比度差及异物伪影等因素为影响摄片质量的主要因素,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为优(Kappa值=0.87).结论 新生儿床旁CR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可控的,通过仔细的操作及后处理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 ,CR)和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 ,DR)在X线管倾斜摄影时是否存在X线斜射效应。方法:对于屏-片组合、CR、a Si型DR和a Se型DR四种X线成像方式,分别在X线管倾斜0°、15°、30°、4 5°时对矩形波测试卡摄影。结果:在X线管倾斜0°~4 5°角范围内摄影时,CR影像分辨力无变化;a SiDR和a SeDR影像分辨力略下降;屏-片组合影像分辨力下降明显。结论:在X线摄影常用的倾斜角度范围内,屏-片组合存在X线斜射效应,CR基本上不存在X线斜射效应,a-Si型DR和a-Se型DR存在轻微的X线斜射效应 相似文献
15.
CR系统空间频率处理对影像质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变化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后处理中的空间频率参数 :频率等级和增强强度对输出影像噪声特性总的威纳频谱的影响。方法 :利用常规X线机对成像板曝光 ,固定其它后处理参数 ,仅变化RN、RE ,获取总的WS抽样照片 ,用显微密度计扫描 ,通过快速付立叶变换计算总的WS。结果 :( 1)在主扫描方向上总WS值的高频区 (ω =2 .5Lp/mm左右 )出现峰值 ;( 2 )当空间频率为 1.0Lp/mm时 ,主扫描方向上RN =9的总WS值为 4 .0 1× 10 -6mm2 ,是RN =5的WS值的0 .79倍 ,是RN =0的WS值的 0 .4 2倍 ;( 3)当空间频率为 1.0Lp/mm时 ,主扫描方向上RE =3的总的WS值为 5 .5 8× 10 -6mm2 ,是RE =1.0的WS值的 1.2 2倍 ,是RE =0 .3的WS值的 1.5 4倍。结论 :随着RN的增加 ,WS值变小 ,噪声下降 ;随着RE的增加 ,WS值变大 ,噪声相应增加。噪声的增加会淹没更多的影像信息 ,临床操作中应注意RN和R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对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 =0.893、0.848, 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5, 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 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image process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variation exists within and among CR imaging plate readers. Photostimulable imaging plates were exposed using a phantom test tool and processed in 4 CR readers located in diverse settings in an urb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daily variation of S-numbers within individual CR readers did not exceed tolerance limits, although over the 3-week study period, evidence of S-number variation within individual CR readers was mixed. In addition, S-number variability among multiple CR readers wa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though the cause of the variability remains unknown, evidence of variability among multiple CR readers indicates a need for systematic quality contr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