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插管困难时插管途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或在复苏抢救气管插管过程中 ,偶尔遇到气管插管困难 ,笔者选用经鼻气管插管途径解决了这一问题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共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 8~ 69岁。其中胸廓畸形 2例 ,声门位置较高暴露困难 2例 ,上门齿外突 1例 ,张口度小 1例 ,脑外伤后深度昏迷 2例。其中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4例 ,急救复苏气管插管 4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试插 3次以上 ,其中麻醉诱导过程中试插 3 0min以上 ,抢救复苏患者 1 0min后改用经鼻气管插管 ,选择管径 6.5mm或 7.0mm气管导管 ,在暴露会厌部或盲探下均于 1 0…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ESL-110电子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术前评估符合困难气道标准且气管插管全麻三次内插管成功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子视频喉镜插管(D组)和普通直接喉镜插管(P组)2组,每组30例。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3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操作时咽喉部损伤发生率。结果2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咽喉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组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3min的MAP、HR与诱导前及D组比较MAP明显升高(P均〈0.05)。D组T:时点5p(O2)高于P组(P〈0.05)。结论TESL-110电子视频喉镜操作便捷,能够降低气管插管难度,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和咽喉损伤,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预计为困难插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在肥胖患者手术全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肥胖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3例。分别记录并统计声门显露时间、插管总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并发症;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和插管后5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三组在声门显露时间、插管总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咽部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喉镜组患者T2、T3时刻SBP、DBP、HR较视频喉镜组及光棒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Glide Scope视频喉镜的声门显露时间和插管时间更短,一次插管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稳定,在肥胖患者的气管插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和Shikani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FOB组和S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和Shikani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心率(HR)、血压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2组各时间点的HR以及观察中它们的最大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麻醉诱导后,2组血压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P均〈0.05)。气管插管后,2组HR、血压与麻醉诱导后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气管插管后,2组HR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加快(P〈0.05)。2组气管插管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和Shikani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相似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8例使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气管插管诱导麻醉药的种类、剂量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用了单用丙泊酚、单用咪达唑仑、单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均为间接喉镜经口插管。其中丙泊酚诱导18例,用量(25±4.5)mg,6例(33%)出现发生低血压;咪达唑仑诱导8例,用量(2±0.5)mg,2例(25%)出现低血压;单纯芬太尼诱导12例,用量(0.15±0.04)mg,无明显低血压发生;另6例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17%),4例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2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剂的需要量小,且容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可尼喉镜(SOS)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视可尼可视喉镜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D组),每组67例,D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插管,S组应用视可尼喉镜引导插管。结果插管即刻2组HR、MAP明显高于插管前,插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平稳,接近插管前,S组患者插管即刻HR、MAP明显低于D组(P均<0.05);S组患者1次插管成功62例(93%),仅1例插管失败,总成功率为98%.平均插管时间为34.2 s,D组患者1次插管成功50例(75%),6例插管失败,总成功率为91%,平均插管时间为45.1 s,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S组共发生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4例(6%),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12例(1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OS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反应轻,安全性好,插管时间缩短,可以常规用于临床困难插管。  相似文献   

7.
周旭 《中医正骨》2009,21(7):14-1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ASAⅠ~Ⅱ级颈椎手术患者,采用IL-MA引导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及麻醉诱导前、诱导时、ILMA引导插管时、插管后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LMA引导气管插管1次成功率85%(51/60),2次成功率15%(9/60),总成功率100%(60/60)。各时点SBP、DBP、HR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各时点之间两两比较,除麻醉诱导前与ILMA引导插管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SpO2、Pet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操作耗时(124±15)s,插管过程中无呛咳、误吸及气道痉挛。结论:颈椎手术应用ILMA引导气管插管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观察组缓慢静注雷米芬太尼3μg/kg,对照组静注芬太尼4μg/kg,时间均>1 min。2组均注射维库溴胺0.1 mg/kg,2 min后气管插管。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0,1,3,5 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对照组气管插管后0,1,3 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观察组气管插管后0,1,3 min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能明显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且不影响术后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前应用参附注射液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予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注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 2组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血压及心率与输液前(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完成即刻(T3)血压较T2上升(P0.05);插管完成5 min(T5 min)血压及心率均下降,T5 min与T3、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于插管10 min(T10 min)起血压及心率恢复至T0水平(P0.05)。对照组T10 min起心率恢复至T0水平(P0.05);插管30 min(T30 min)血压仍较T0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对照组插管60 min(T60 min)血压恢复到T0水平(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能改善插管后低血压,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使用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气管内喷注后在不同时间点行气管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非心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7组,每组20例,L1~L6组为利多卡因组,分别在2%利多卡因2 mL气管内喷注后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行气管插管,D组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T1)、诱导后3 min(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各时点BP、HR的变化。结果与前一时点比较,7组患者T2时其BP、HR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T3时D组、L1组L2组和L3组患者BP、HR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其他组变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气管内喷注2%利多卡因2 mL至少120 s后行气管插管才能较好地降低患者插管后不良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对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75岁)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参附组在麻醉前给予参附注射液1.0 mL/kg,用5%葡萄糖注射液(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生理盐水)适量稀释后使用,滴速30~50滴/min;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或平衡液50~100 mL。2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对2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和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3 min、5 min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稳定。结论参附注射液预注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插管反应,对麻醉诱导期保护循环、稳定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针在麻醉诱导与气管插管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性手术病人 4 0例 ,随机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例 ,病人入手术室后记录麻醉前 ,麻醉诱导后 ,气管插管时 ,气管插管后 1、3、5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各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心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插管时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高于麻醉后 (P <0 .0 5 )。结论 电针内关、神门、膻中穴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使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方法搭建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则在喉镜引导下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生命体征变化、首次插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0%(4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20.45%(9/44),首次插管成功率是79.55%(35/44)。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口气管插管方法,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气管插管的并发症较少,首次插管成功率较高,且生命体征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是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技术之一,气管插管的关键是声门的暴露,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不能暴露声门的情况,造成插管困难。所谓困难插管,是指经过正规培训的麻醉医师插管3次以上,或插管10分钟以上者。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间,共气管插管1586例,其中困难插管38例。现就困难插管的原因和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困难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困难气道诱导插管时的应用。方法:观察组20例,进行七氟烷吸人诱导麻醉配合瑞芬太尼注射实施气管插管;并与对照组10例传统清醒表面麻醉下实施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在四个特定时间点,各项生理观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10例患者一次完成插管,其余10例属明显困难气道,须反复多次插管或使用纤维支气管或置人喉罩等措施完成。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传统方法下完成麻醉,其余改用后置人喉罩。与诱导前相比,观察组T1的MAP、HR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12各组数值较T1略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数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诱导全身麻醉用于困难气道处理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IS闭环监测下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对COPD合并直肠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气指标[包括p(O_2)、p(CO_2)、pH值、Sa(O_2)、BE值]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合并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2组患者均选择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喉罩全麻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麻醉方法与喉罩全麻组相同。观察比较2组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面罩吸氧气10 min(FiO_2=0.25)(t_1)、手术进行1 h(FiO_2=0.5)(t_2)、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并开放面罩吸氧10 min(FiO_2=0.25)(t_3)、术后24 h作动脉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对应相同时刻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组内t_1、t_2、t_3时点pH、BE值比较及t_3与t_1时点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喉罩和气管插管均可用于COPD合并直肠癌患者的全身麻醉,并且对围麻醉期血气指标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庥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用插管型喉罩(ILMA)联合发光导丝引导气管插管技术用于气管插管过渡的临床观察和体会。方法:择期在全麻下对困难气道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n=10),ILMA盲探气管插管(盲探组),配合发光导丝引导气管插管(联合组)。给予术前气道评估,符合使用ILMA方法的病人,记录在诱导过程和置入ILMA插管过程不同时点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记录插管的成功率和方法。结果:20例病人均成功置入ILMA,用发光导丝气管插管比单纯盲探插管要快、准,该方法对心血管干扰小,循环波动轻微,插管后的血压比诱导前降低。结论:ILMA盲探气管插管配合发光导丝插管成功率更高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连续高位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与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在颈段气管切除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1例择期颈段气管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1例 ,先在连续高位硬膜外阻滞下游离气管肿瘤 ,切除重建时再复合气管内插管静吸互补全麻 ,控制呼吸 ;B组 10例 ,单纯气管内插管静吸互补全麻。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 ,均辅吸氨氟醚加深麻醉。结果 :A组在麻醉前后 ,重建前 Sp O2 ,动脉 Pa O2 ,Pa CO2 均没有显著差异 ( P >0 .0 5 ) ,重建后有显著改变 ( P <0 .0 5 )。麻醉诱导平稳 ,插管应激反应轻 ,全麻药用量少 ,术毕清醒快 ,与 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 P <0 .0 5 )。结论 :高位硬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既避免了先行气管插管因肿瘤浸润管腔变窄所致的插管困难、瘤体损伤脱落、出血引起的气道梗阻的危险 ,又有效保证了重建前后充分供氧 ,为气管外科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平稳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