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带管期间处理导管破裂的有效方法,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对肿瘤患者带管期间PICC体外导管破裂但破裂点位置以上导管通畅的20例患者,采用美国BD公司封闭式留置针与PICC导管进行连接修复,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20例患者行封闭式留置针与PICC导管连接修复后,在后续的使用中均未发生漏液、封闭式留置针脱落、堵管、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封闭式留置针修复PICC导管破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蕾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42-143
<正>PICC置管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为病人提供了安全、快捷静脉通道,保证了病人的治疗,解除了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特别适用于输液疗程大于2周以上的长期输液患者。但在置管及维护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上稍有不足就会造成PICC堵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笔者曾实施PICC置管术2例,均发生堵管。其中有1例连续两次发生导管堵塞,后经使用尿激酶稀释液反复抽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对进行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首日予尿激酶100万IU+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入,第2天与第3天均予尿激酶50万IU+生理盐水100 mL静滴15 min内滴入。治疗同时给予丹参、胞二磷胆碱、甘露醇常规用药。结果进行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 h内用尿激酶溶栓后病情进展停止,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溶栓后16例患者有出血倾向,无一例发生颅内血肿。结论尿激酶静脉滴入溶栓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在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患者拔管前试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拔管前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20mL医用注射器活塞胶塞+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进行堵管,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采用一次性20mL医用注射器活塞胶塞堵管,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堵管内48h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堵管物脱落/松动次数、平均堵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堵管中应用自制金属气管导管堵管防滑脱帽可有效防止气管堵管塞的松动移位,缩短堵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rt-PA(爱通立)+尿激酶溶栓后护理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34例脑卒中发病6 h内的患者由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卒中单元,用rt-PA 20 mg或50 mg溶栓配合尿激酶30万~50万IU泵入,人血白蛋白10 g静点,甘露醇250 mL 30 min内快速滴完,做好溶栓前后的护理。结果34例患者治愈2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脑卒中发生6 h内尽快应用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良好,但溶栓治疗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贺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19-119
目的:评价系统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开展了PICC置管90例,将2012-02至2012-12的置管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将2013-01至2013-10的置管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管理,分别对置管后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发生、带管时间和导管维护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除发生静脉炎1例,穿刺点感染1例,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84天,平均留置210天,45例患者均按时来院维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发生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意外脱管1例,穿刺点出血2例,穿刺点感染4例,最长留置时间254天,平均92天,有7例患者未按时维护导管,其中4例延迟维护1天导管未发生异常,3例延迟维护超过48小时发生堵管,1例经尿激酶溶栓后通畅。2例溶栓失败后拔管。结论:系统化管理模式使PICC置管患者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并发症、改善了带管的舒适度、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回院维护的依从性,增加了PICC置管率,提高了护理满意率,简化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PICC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设PICC维护护理门诊的体会。方法:通过培训持证上岗专职PICC维护护士,在基层医院开设PICC护理门诊,并通过合理设置和布局,制定相应的制度、职责和工作流程为基层社区的PICC带管患者进行标准化的导管维护。结果:成功完成PICC导管维护202例次;院内护理会诊5例次;仅2例次患者发生贴膜松脱,无一例患者发生脱管、堵管、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开设PICC导管维护护理门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切实提高了PICC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于置管24 h后注入尿激酶10万IU/d;B组常规行胸腔穿刺术抽液治疗,每2~3 d 1次。2组均按同样方案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A组胸腔积液引流总量明显提高,治疗后胸膜厚度显著降低,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缩短。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PICC置管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置管时间为90~360d,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堵管1例、局部感染1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PICC为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在PICC置管术及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患者健康宣教,尽量避免及正确处理并发症,使PICC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原因和中西医联合干预的疗效。方法:整理、分析、总结我科近年来患者使用PICC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和中西医联合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126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8例,术侧上肢肿胀3例,堵管2例,渗血12例。经积极实施中西医联合干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PICC导管使用并发症,尽早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多用于手术后需要补液、TPN及周期化疗的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伟红 《中医临床研究》2013,(7):109-109,112
目的:探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管堵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0例血性胸积液患者应用胸腔闭式引流管行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分为肝素钠组、尿激酶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前两组分别应用肝素钠与尿激酶封管;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观察各组胸腔闭式引流管堵管发生率。结果:肝素钠组有2例不完全的堵管,尿激酶组没有发生胸腔闭式引流管堵塞,对照组发生堵管例数较多,与肝素钠组、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钠与尿激酶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肝素钠与尿激酶封管,可以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治疗中使用PICC导管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组,对其采取PICC导管的风险管理;将2013年在该院行常规管理的10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管、局部渗液、堵管、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0%,无护理投诉发生;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00%,护理投诉率为7.0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中静脉炎、导管脱管、局部渗液、堵管、静脉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2%和2%,均低于对照组的7%、4%、9%、14%、6%和11%(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导管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HCC置管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置管时间为90~360d,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堵管1例、局部感染1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HCC为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在HCC置管术及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患者健康宣教,尽量避免及正确处理并发症,使PICC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PICC是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一项技术,主要应用于需长期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因其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可避免长期输液者重复穿刺或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PICC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导管堵塞现象。据报道,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较高,可达21.3%。2005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对31例PICC导管堵塞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疏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44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每次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 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抽液总量:治疗组(3458±528)mL,对照组(2896±468)m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测胸膜厚度,治疗组(1.22±0.25)mm,对照组(1.60±0.40)mm,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14%,对照组41%(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留置导管持续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泵入尿激酶(30万IU)、前列地尔(10μg)、血栓通(500 mg)、尿激酶(30万IU)治疗2~6 d。结果药物灌注对于狭窄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9/19);对于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为76%(40/53)。术中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复发3例(7%),均接受二次介入置管药物灌注治疗。结论经留置导管动脉内长时间持续药物灌注,对于糖尿病足狭窄、闭塞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近期疗效确切,可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静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43-144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经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主要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导管堵塞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共进行PICC 30例,院外带入PICC 10例,其中在带入的PICC使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1例。现将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治疗期PICC堵管因素及护理。方法:对27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未及时维护管路、封管液选取不当、合并2种以上疾病、咳嗽是PICC堵管的高危因素。结论:针对堵管高危者需尽早做好预防性护理,以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微创定向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36例,比较2组预后,并针对手术时机和液化剂不同剂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显著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升高;早期治疗组(6~12 h)的GCS评分改善优于晚期治疗组(12~72 h);低剂量尿激酶(5 000~20 000 IU)治疗90 d预后与高剂量尿激酶组(尿激酶2万~5万IU,部分加用肝素)相比,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疗效可靠,早期、合理应用液化剂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